付費限定

釀影評|《黑衣人》:召喚亡靈──五個黑衣人復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黑衣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黑衣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如果今年的金馬影展只能看一部電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黑衣人》。不僅因為導演是王兵,更因為電影講的是中國作曲家王西麟。

劇院表達,王兵的突破

《黑衣人》(Man in Black)是獨立紀錄片導演王兵的作品中,比較獨特的一部。此作和其他動輒九個小時片長的作品如《鐵西區》相比,只有六十分鐘,王兵也一改慣常的紀實方式,在形式上做了不同的嘗試──整部片都在成立於 1876 年的巴黎 Bouffes du Nord 劇場拍攝,王兵將中國作曲家王西麟放置在沒有觀眾的劇場空間裡,就只拍他以身體、語言、音樂的表達。

該片入圍了第 76 屆坎城影展特別展映單元,王兵對這部片的介紹是:「我剛剛完成了一部非常短的電影,一個小時的長度,打算用於藝術畫廊策展的《黑衣人》。在這部電影中,我在 Bouffes du Nord 劇院拍攝了偉大的中國作曲家王西麟,現場沒有觀眾。我已經認識他二十年了,如今他住在德國。他獨自在舞台上和舞台周圍,講述了他生命中的某些部份──赤裸裸地講述,因為我相信我們的身體承載著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片中的兩首插曲由王西麟先生創作,其中之一便是〈黑衣人歌〉。作曲家為了描述楚國祭劍的儀式,反覆尋找適合的音樂語言,用十二音的創作手法描繪了祭劍儀式中恐怖又怪誕的氛圍。由作曲家親自演唱的《黑衣人歌》,歌詞則取自魯迅先生的小說《故事新編》中的〈鑄劍〉一章。

現年八十六歲的王西麟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早在 2012 年,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南方週末》就報導過他的故事,當時在題為《中國病人──作曲家王西麟的故事》是這樣介紹他的:「有人說他是瘋子,有人說他的精神處於裂變中;有人說他是海明威式的硬漢,有人說他是孤獨的行者。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好的作曲家;有人說他的音樂一錢不值。很多機構對他的態度有一種默契:『作品可以演,話不要說』,他是作曲家王西麟,也是一個病人。」

由於王西麟的創作理念與官方主流意識形態相悖,且總直率地批評當局的文化政策,多年來他都遭迫害,包括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毒打、監禁和刑訊。「當他在 1978 年被平反後,繼續創作毫無遮掩、直來直去的具有政治影響的交響曲,且公開坦率地談論他對早期共產主義理想的反叛。由此導致王西麟的音樂在中國從來都被邊緣化。他現在旅居德國美因茨。他的主要作品由歐洲朔特音樂出版社出版。 」 《議報》的一篇文章中如此介紹王西麟。

《黑衣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黑衣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王兵與安東尼.蒂里昂(Antoine Thirio)在 2023 年 4 月 17 日 的訪談中介紹,早在 2005 年,他就聯繫上了王西麟。「當時我想把他的音樂用於我的劇情長片《夾邊溝》。他在中國是一位廣為人知的作曲家,我個人也推崇他的交響音樂,但最重要的是,他的人生故事與我影片的主題產生了共鳴,那就是都有勞改營的背景。我拍攝了他在 2006 年和 2012 年舉辦的音樂會;幾年後,當他準備離開中國時,我也拍攝了他;我還拍攝了他定居在柏林、美因茨之後的日常生活,包括他在維也納舉辦的音樂會以及其他一些場合。我那時已計劃做一部關於他的紀錄片,不過我改變了想法,要在一個劇場裡做一部更有表現力的作品。 」

從王西麟的音樂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他融合了傳統、抒情和戲劇性元素,並以此創作了一系列具有強烈顛覆性情緒、震撼人心的悲劇性交響樂作品,是少數能將中國北方的地方戲曲如秦腔、上黨梆子、蒲劇和西方交響樂融合在一起的作曲家。

生於 1936 年的王西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政治運動,個人生涯豐富,其性格剛毅,表達直率,在媒體採訪中往往可以瞭解其頑強的意志和鮮明的個性。王兵該如何在眾多的公開報導中呈現王西麟的獨特性,是頗受矚目的事。

形式:文革批鬥現場或古希臘悲劇劇場

藝術表達的形式與內容同樣重要,甚至有的時候,形式就是內容。我在金馬影展觀看《黑衣人》時,全程坐直,幾乎大氣不敢出。看完之後,仍處在巨大震撼的餘波裡。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王西麟裸體出場,走在劇場裡,音樂緩緩響起。

俄而,他站在舞台正中央的燈光下,鏡頭以正面、側面的目光凝視。然後,突然開始:

噴氣式,下跪
噴氣式,下跪
噴氣式,下跪
噴氣式,下跪,爬行
噴氣式,綁手,哭泣
噴氣式,抱頭
噴氣式,雕塑
全場打滾,崩潰,復仇。

王西麟吟唱完〈黑衣人之歌〉,開始講述身世故事,接著彈起鋼琴。然後坐到觀眾席上,全片結束。

在這一個小時中,我恍惚地覺得自己正身處在文革的批鬥現場,親眼目睹王西麟被迫做出羞辱、剝奪人之基本尊嚴的「噴氣式」體罰方式。我是台下的看客,甚至也是台上的受罰者。

翻看文革的歷史記錄,「噴氣式」批鬥的動作,讓人觸目驚心,印象深刻。當年的批鬥會上,被批鬥的對象被強制性地按住頭、頸、背部,使上肢和下肢呈 90 度,乃至更甚;被批鬥者的兩只胳膊被向後上方或向側伸直,如同噴氣式飛機翹起的兩個翅膀,故取名「噴氣式」批鬥。在被批鬥的過程中,被批鬥者甚至必須頭部向地,臀部高撅;胸前還掛著黑牌。時間長了,頸脖勒出血痕,腰酸背痛,血脈不暢,四肢僵直。

而這或許正是王西麟和許多被迫害者都經歷過的侮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7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荒井晴彥以粉紅電影編劇出道,他拍的《花腐》一開場就是連環葬禮,既是片中女演員祥子和導演桑山的,也是在替整個粉紅電影服喪。黑白色調的電影裡,雪因此下得更白,喪服穿得更黑。粉紅電影和此刻我們的性一起日暮西山。
看影中人擁有選擇離開或留下的權力,看陳哲藝不再被過去的自己給困住,他們找到了更自由的自己,而我也能在冬天燃起一絲火紅的等待,如頑石,如流螢,帶著生命本就存有的流動與困惑,赤誠地道著愛,自由地選擇駐足,心明眼亮地迷路與抵達。
考慮到史柯西斯高齡,他將很可能是自己漫長電影生涯,最後的表演、最後的台詞,做為《花月殺手》最後總結的台詞。作為美國電影歷史的代言人、西部片傳統的繼承人、電影藝術的聖徒。他以這樣的身分和姿態,親自進入西部電影史中,貢獻最後也最完整的一段表演,用畢生在電影世界積累的力量,控訴將他帶入電影界的西部片。
《宿怨》以一封訃聞,與一顆由窗框望見安在樹間的木屋的長鏡頭為始,隨著鏡頭往右橫移,是房裡疊亂的模型屋,在推進至其中一間模型屋後,便轉場成實像場景,模型人偶便成了活生生的人。搭配低頻噪音與鳴響聲,電影在前三分鐘就下足了暗示,神秘力量的觀看視角、影中人的任憑擺佈、觀眾的被操弄皆在幾分鐘內被揭示。
真實的記憶也關乎五感,在視覺之外仍有聽覺、觸覺、味覺與嗅覺,若身在更南邊的卡布里島與阿瑪菲海岸,空氣想必會瀰漫當地盛產的檸檬清香;但《羅馬假期》於不起眼處喚醒的記憶,便是那街頭巷尾尋常的昏黃路燈,瀑布般從屋頂傾瀉而下的紫藤花,以及夜裡閃耀糖霜色澤的石子路,洋溢著浪漫、甜美而自由的氣息。
已逾七旬的資深編劇荒井晴彥,近四年間連續執導兩部由當紅明星主演的大尺度作品──《火口的二人》和《花腐》,此舉顯然是為復甦其早年以「粉紅電影」起家的光景,更在改編既有文本之餘(註1),灌注社會時事與思辨,試圖勾勒出他眼中某種糜爛無望、蘊含毀滅慾望的「後三一一」式年輕世代眾生相。
荒井晴彥以粉紅電影編劇出道,他拍的《花腐》一開場就是連環葬禮,既是片中女演員祥子和導演桑山的,也是在替整個粉紅電影服喪。黑白色調的電影裡,雪因此下得更白,喪服穿得更黑。粉紅電影和此刻我們的性一起日暮西山。
看影中人擁有選擇離開或留下的權力,看陳哲藝不再被過去的自己給困住,他們找到了更自由的自己,而我也能在冬天燃起一絲火紅的等待,如頑石,如流螢,帶著生命本就存有的流動與困惑,赤誠地道著愛,自由地選擇駐足,心明眼亮地迷路與抵達。
考慮到史柯西斯高齡,他將很可能是自己漫長電影生涯,最後的表演、最後的台詞,做為《花月殺手》最後總結的台詞。作為美國電影歷史的代言人、西部片傳統的繼承人、電影藝術的聖徒。他以這樣的身分和姿態,親自進入西部電影史中,貢獻最後也最完整的一段表演,用畢生在電影世界積累的力量,控訴將他帶入電影界的西部片。
《宿怨》以一封訃聞,與一顆由窗框望見安在樹間的木屋的長鏡頭為始,隨著鏡頭往右橫移,是房裡疊亂的模型屋,在推進至其中一間模型屋後,便轉場成實像場景,模型人偶便成了活生生的人。搭配低頻噪音與鳴響聲,電影在前三分鐘就下足了暗示,神秘力量的觀看視角、影中人的任憑擺佈、觀眾的被操弄皆在幾分鐘內被揭示。
真實的記憶也關乎五感,在視覺之外仍有聽覺、觸覺、味覺與嗅覺,若身在更南邊的卡布里島與阿瑪菲海岸,空氣想必會瀰漫當地盛產的檸檬清香;但《羅馬假期》於不起眼處喚醒的記憶,便是那街頭巷尾尋常的昏黃路燈,瀑布般從屋頂傾瀉而下的紫藤花,以及夜裡閃耀糖霜色澤的石子路,洋溢著浪漫、甜美而自由的氣息。
已逾七旬的資深編劇荒井晴彥,近四年間連續執導兩部由當紅明星主演的大尺度作品──《火口的二人》和《花腐》,此舉顯然是為復甦其早年以「粉紅電影」起家的光景,更在改編既有文本之餘(註1),灌注社會時事與思辨,試圖勾勒出他眼中某種糜爛無望、蘊含毀滅慾望的「後三一一」式年輕世代眾生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談古中國俠客文化於影視的再現,即不可避免的觸及李安所執導的《臥虎藏龍》與侯導的 《刺客聶隱娘》,兩者於國際影壇的大放異彩,表明被外邦認同的古代中國的重新建構, 此外,二者於劇情、語言使用、配樂選擇及拍攝手法等等安排上,那隱隱的重疊、對比性 同加深兩者並談的可能。
Thumbnail
杜琪峯深受黑澤明的影響,他曾經說過《鎗火》(1999)那種靜中有動,是源自黑澤明的《七武士》(七人の侍,1954)。後來的《柔道龍虎榜》(2004)不但令人想起黑澤明的《姿三四郎》(1943),更於最後字幕表明是「向黑澤明導演致敬」。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分享了公視播出的電視劇版本的片尾曲《天上的男人 地上的女人》,是一首動人的歌曲,用該歌曲的歌詞詮釋了《一把青》的故事。
每次聽到布萊希特的什麼「史詩劇場」跟什麼「間離感」,你會不會覺得滿頭都是黑人問號(言必稱什麼中國傳統劇場給他靈感,更是沒有太大幫助)。 話說,你的疑惑,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跟法國文化之春合作的「節中節」聽到了。 法國溫柔劊子手劇團藝術總監馬修•鮑爾,領導蒙特勒伊表演樂團伴奏,由艾瑪·利耶瓦一人
Thumbnail
王光祈這個人,現在知道他的大概不多了。   他是“少年中國學會”創辦人、發起人之一,留學德國的音樂家,最早拿到西方博士學位的中國音樂家。他參加過五四運動。   1892年生,1936年在德國波恩,腦溢血死。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前陣子無意間發現大家都在談論一部新出的神劇,再往下看,不得了,是王家衛拍的陸劇! 身為王家衛迷,能夠追他的劇簡直不要太夢幻。而我也已經開始追了,目前追到第九集,那編排、那畫面,都有王家衛的影子;劇情也非常引人入勝,演員演活了各個不同性格的角色。這部劇,我推薦給各位——《繁花》。 在追劇期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談古中國俠客文化於影視的再現,即不可避免的觸及李安所執導的《臥虎藏龍》與侯導的 《刺客聶隱娘》,兩者於國際影壇的大放異彩,表明被外邦認同的古代中國的重新建構, 此外,二者於劇情、語言使用、配樂選擇及拍攝手法等等安排上,那隱隱的重疊、對比性 同加深兩者並談的可能。
Thumbnail
杜琪峯深受黑澤明的影響,他曾經說過《鎗火》(1999)那種靜中有動,是源自黑澤明的《七武士》(七人の侍,1954)。後來的《柔道龍虎榜》(2004)不但令人想起黑澤明的《姿三四郎》(1943),更於最後字幕表明是「向黑澤明導演致敬」。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分享了公視播出的電視劇版本的片尾曲《天上的男人 地上的女人》,是一首動人的歌曲,用該歌曲的歌詞詮釋了《一把青》的故事。
每次聽到布萊希特的什麼「史詩劇場」跟什麼「間離感」,你會不會覺得滿頭都是黑人問號(言必稱什麼中國傳統劇場給他靈感,更是沒有太大幫助)。 話說,你的疑惑,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跟法國文化之春合作的「節中節」聽到了。 法國溫柔劊子手劇團藝術總監馬修•鮑爾,領導蒙特勒伊表演樂團伴奏,由艾瑪·利耶瓦一人
Thumbnail
王光祈這個人,現在知道他的大概不多了。   他是“少年中國學會”創辦人、發起人之一,留學德國的音樂家,最早拿到西方博士學位的中國音樂家。他參加過五四運動。   1892年生,1936年在德國波恩,腦溢血死。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前陣子無意間發現大家都在談論一部新出的神劇,再往下看,不得了,是王家衛拍的陸劇! 身為王家衛迷,能夠追他的劇簡直不要太夢幻。而我也已經開始追了,目前追到第九集,那編排、那畫面,都有王家衛的影子;劇情也非常引人入勝,演員演活了各個不同性格的角色。這部劇,我推薦給各位——《繁花》。 在追劇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