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青春期的相處之道—別忽略每個家庭共餐的時刻!|青少年專題#2

近年來臺灣也面臨到高齡化及少子女化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有許多社區都成立了關懷據點,有些據點會在固定的時間舉辦「共餐」的活動,而大部分的關懷據點多以「長者」為主要的服務對象,所以我們常常聽到的「共餐」可能多以長者在社區據點的活動為主。不過,共餐也適用於家庭的,且對於每個家庭成員而言都非常重要!


家人之間一起享用三餐,聽起來是再平凡不過的事情了,然而,讓我們來回想一下,你究竟有多久沒有和「全家人」一起吃任何一頓飯了呢?其實仔細思考就可以發現,現在的社會風氣過度講求「效率」,我們總是被工作、被課業、被應酬追著跑,所以,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其實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為什麼呢?早上起床就趕著上班上課、午餐都在公司或學校解決,晚上可能要加班和補習,一天下來,可能只有「宵夜」能夠在家裡吃,其他時間的我們都在外奮鬥,更別說全家人共餐了。


家庭對每個人、對青少年的重要性

我們每個人與「家庭」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家庭是整個社會的基本單位,每個人最初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在家庭當中,由此可知,家庭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影響深遠。然而,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困難與挑戰,導致我們可能在家中也不見得能夠有「被充電」的感覺,反而會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而導致我們和家人起衝突,甚至最後關係破碎、離婚,使得家庭讓人感到失望。


我們在前一篇文章都已經藉由簡單回顧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知道,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其實面臨到人生中史無前例的「大混亂」,不只要面對身體發育的變化,心理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需要開始尋找個人的價值何在、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除此之外,到了國中開始,也要面臨人生的第一場大考,升學壓力也讓人喘不過氣,可以說是裡裡外外都面臨到了各種的挑戰。


或許有人會困惑,想說不過是課業壓力和面對發育而已,難道有比成年人遇到的工作壓力、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壓力……等等的挑戰還要大嗎?確實有,也確實沒有,這是一個關乎個人價值觀以及道德評斷的問題,因此並沒有正確答案。我想說的是,我們每個人所遇到的各樣挑戰,對每個人而言都有不一樣程度的打擊,以及不一樣的感受,所以壓力與挑戰是難以簡單的比較;而且,我們要知道,青少年與成年人從根本上就是不一樣的個體,不管是生命歷練、經驗累積、個人能力,這些都是越年長的人會擁有的更多,所以我們從「大人」的角度來看「青少年」的困難,當然會有更大的機會覺得吶並不算什麼。然而就如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俗話所言,並非深陷在處境中的大人,理當對青春期的困難看得比較開,而這也告訴了我們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才能夠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風暴,也讓自己度過親子衝突的災難。


家庭共餐(Family Meal)究竟多重要?

「家庭共餐」就是親子交流的精華時段。正如前言所說,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十分忙碌,在家的時間真的不多,更別說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飯了。然而,家庭共餐的時間卻非常寶貴,這是個少數全家人能對話、談心的時刻,此時可以聊聊彼此在課業、工作、人際各方面的近況,以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


除此之外,家庭共餐也是建立與維持「家庭文化」的一種方式,培養彼此的默契,也得以減少家庭成員間的衝突和張力。若把握機會進行家庭共餐,也能夠讓每個人得到更深的心理認同,以及被家庭成員接納的感覺,如此也能進一步促進「家庭凝聚力」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家庭共餐的「精華」其實在於…

但家庭共餐不是只有「吃」而已,而是需要「質量兼顧」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家庭共餐的「頻率」可以說是基本門檻,因此每週的「共餐次數」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每次的用餐氛圍都是親子之間沒有交流,甚至有著「不耐煩」的感受,那麼就算每週共餐的次數再多,也只會造成反效果。


因此,國內研究針對「家庭共餐」所使用的問卷中,便針對「共餐的氣氛」深入詢問,像是用餐時是否會一起聊天,或是能夠說出關心彼此的話,還是相反地,家人即使吃飯時間也各做各的事情?不知道平常的我們是否留意過用餐時的習慣,尤其現在受到3C和網路的影響,人們更是容易在不自覺之中就開始滑起手機,這個也對我們的親子關係有著極大的影響。


結論

國內研究結果發現,家庭共餐對於家庭整體的「幸福感」有正向的影響,頻率越高、家庭生活幸福感越佳,而「共餐情感」和「共餐互動」更是關鍵因素,表示若在共餐的過程中,家庭成員有更多的互動以及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將能讓家庭成員的整體生活更幸福!


「家庭共餐」看似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然而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與以往有著非常不同的樣貌,因此一起用餐的機會也相對減少許多。在逐漸轉變的過程中,我們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感受,覺得已經習以為常,但是一起用餐對家庭成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們都可以再次注意到家庭共餐的重要性,也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個時光。


參考文獻

陳冠妤、陳若琳(2019)。青少年的家庭共餐、親子依附對家庭生活幸福感之影響。輔仁民生學誌,25(2),1-18。

————————————————————————————————————

║拾愛家庭教育中心║

奠基於學術與實務的教導,致力於家庭教育的推廣,期盼讓這世代的每個人能夠重新拾回起初的愛,相信並真實的感受到神愛世人,藉此經歷恢復、得著醫治,而體會到我們也有能力去愛人!

⏺︎LINE官方帳號:@660vwoot

⏺︎拾愛家庭教育中心正在起步中,歡迎關注我們取得更多第一手消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拾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