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我們是好的計劃者,卻是差勁的執行者

當我們想要進行改變時,我們會同時扮演兩個角色:計劃者與執行者,我們必須要自己先擬定計劃,然後自己再去執行這些計劃。計劃者就如同公司裡的主管、經理人;執行者就是下屬或員工。

Marshall Goldsmith在《練習改變》一書中提出這樣的觀點,其實不論是否要進行改變,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每個人都交互的扮演這兩個角色。早上開始,我們就會在心裡想一下今天計劃要做的事情,甚至會列出工作清單,此時我們扮演的是計劃者的角色。然後開始執行清單上的工作,此時我們則扮演執行者的角色,就像是拿到主管指令的部屬一樣,期待在有限的時間中完成主管交辦清單中的任務。

作為主管,我們會認為我們的部屬會按照我們的想法,執行每一項交付的任務,我們也相信部屬會盡力執行。畢竟,誰會故意把事情搞砸呢?但我們往往忽視了一些可能性,這位理想的部屬可能會被顧客或同事激怒,或者臨時被叫走處理一件急事,或者因為開會耽誤了時間⋯。隨著時間推移,好像仍有很多任務沒有完成。

但我們仍是會一廂情願,在進行計畫時,我們都會以為今天會順順利利,每一件事都會得到落實,而且不僅是今天是這樣,每天都會這樣。Goldsmith要我們問問自己:我們什麼時候按照自己的計劃逐條完成一天的工作?

其實工作現場也是一樣,公司所制定的計畫,如期完成的情況很少出現,通常只有當員工表現非常突出、值得大肆慶祝的時候才會這樣。所以,Goldsmith 告訴我們:當我們自己既是主管又是部屬,既是經理人又是員工時,為什麼要對自己抱有這種期望呢?我們只不過是把命令下達給了自己,而不是別人,為什麼就要指望每件事都非常順利呢?

因此不論我們是領導別人,還是領導自己體內的部屬,阻擋我們實現目標的障礙都是一樣的。我們依然要應付這個充滿變數的環境,依然要面對那些想誘惑我們偏離目標的人,依然要考慮一些小機率的事件一旦發生時現象,我們依然要考慮到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精力會逐漸消退,我們的動力和自控力也會衰退。

如果我們每個人體內的計劃人都像我們在領導公司團隊一樣,能審時度勢,採用恰當的管理風格對部屬,結果會比現在更好。Goldsmith這個把自己當成計畫者,又是執行者的觀點,可以讓我們破除過度自信的迷思,有時候我們最不應該相信的是自己,抽離一下,把自己當成是自己的上司,仔細觀察自己這一位部屬,看看有哪些優點與常犯毛病,針對這位部屬的特質與步調訂定計畫,才有機會落實執行。

圖片來源:https://www.vecteezy.com/vector-art/21981138-manager-scolding-subordinate-in-office-employer-and-boss-lecturing-supervising-intern-concept-of-work-subordination-and-supervision-vector-illustratio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隨時都希望當學生的57歲大叔,樂於學習新鮮事物,希望可以一直學習到掛。基於輸出是學習最好的方式,透過寫出筆記來建立輸出;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寫作來自我思考,加深日常生活所遭遇的事物的感受。「察覺」與「慎思」,是對自己即將邁入60歲的期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