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運科竹愛跨域 : 動機式晤談 | 私人教練 | 博士班生活 】

前言

作為一名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博士班學生,我有幸參與了一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信託成癮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所舉辦的2024亞太減少傷害國際專家論壇與研討會所舉辦的會前動機式晤談工作坊(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workshop),這對我未來從事身體活動促進實踐和研究相關工作有著深遠的幫助與啟示。MI作為一種溝通技巧和臨床方法,其目的在於強調當試圖解決客戶或者個案個人問題和試圖改變、轉化其行為時,如何善用對話技巧引導,進而才能夠激發對象的自我改變動機。這次工作坊不僅提供了深入並且結構化的理論基礎,還通過若干實際操作,和案例模擬,讓我對於MI的實際應用和可能效果有了更具體的理解。



開場

首先,在開場的演講,來自菲律賓的戒癮專家協會( Addiction Specialists Society) 的Mariano S Hembra醫師,以介紹MI的相關基礎理論為開端,深入解釋了MI的四個基本原則:即「表現出尊重」、「展現了解」、「主導並共享權威」,及「引導並引發內在動機」。這些原則不僅為MI的實踐提供了指導,同時也為應用者提供了一種更為尊重對話對象的方法,從而在與對象互動中建立了一種合作和共鳴的氛圍。這讓我深感到MI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互為主體性」 (inter-subjectivity)價值觀的體現,這種價值觀不僅在臨床實踐中相當重要,尤其是生活當中的各個場域也是相當重要並且有其必要性。


其次,透過各種模擬案例和對話情境的實際操練,我更加深刻體會到MI的實用性。這些案例涵蓋了各種可能遭遇的情境,包括健康改變、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等,像是:如何促使他人從事身體活動、如何鼓勵他人戒除掉各種癮害,或者是改掉不好的飲食生活習慣。這些情境和應用方式,使得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MI在不同領域的適用性。通過個案與治療師之間的轉換角色扮演,我學會了如何運用開放式提問 (open-ended question)、聆聽技巧 (listening skills),和總結 (summarization)等MI技巧,以更有效地引導對話,激發對象的自我改變意識,並且能夠使用更多改變式語言 (change talk),而不是維持式語言 (sustain talk)!這種在實務當中的練習與學習方式,提供了我更多練習與未來實踐的想法!


在MI工作坊中,我也深感到MI的過程性和靈活性。MI並非僅僅是一套固定的技巧,而是一個動態的、根據對象需求調整的過程。工作坊中的導師通過豐富的臨床經驗分享,讓我意識到在MI中,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技巧是至關重要的。這種靈活性和反思意識將成為我未來實踐中不斷成長和發展的動力。


此外,MI工作坊也提供了豐富的反思空間。透過小組討論和個案分享,我得以聆聽其他參與者的經驗和洞見,這擴大了我的視野,讓我更全面地理解MI的應用範疇。同時,這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學習和應用過程,發現了一些潛在的盲點和改進的空間。這樣的反思過程對我個人和專業的成長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想知道運科竹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嗎? 這個專題分享運科竹平常的訓練過程,以及相關訓練的心得還有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目前最新運動科學研究現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