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三十)我看職場的競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由於先前有過近十年的“隱形”生意經營模式經驗,如今在這盤自己擁有的法人實體,我仍然傾向於把自己在實體經營團隊裡完全的虛化,最好是趨近於“隱形”。這是我的目標,只是不知道會是中程的,還是會在遙遠的未來。

所謂的“隱形”,就是在公司人事結構和管治體系建構完成後,投資者不在公司的操作體系內擔任實際支薪職務。頂多是在包含著一位,或幾位高層經理的“執行董事會”(Executive Committee)裡頭擔任主席,或完全退出日常執行層次(Operation Level),回到‘’董事會‘’(Board Of Directors)的運作來控制整個公司的生意發展。

這樣的做法在台灣的中型或小型企業,不但是不常見,也是不可思議的。公司是很多“打工仔”的職場載台,如果公司的‘’擁有權‘’(Ownership)和經營權(Management)有個清楚的分隔線。那麼股東和員工各有領域和權責,也各司其職,那麼公司的發展和員工的職場前途將是不可限量的。由於我之前的跨國職場經驗,而有了這樣的思維,也想在自己擁有的法人實體裡再一度實踐。

在接手經營的第一年,雖然放了一個由三位高階經理組成的“CMT公司管理團隊”在公司人事組織的上面。實際上,身兼“董事經理”的職務,我還是實質的“有形”編制內經營者。這就是我把拔擢一位經營者當成併購後頭號任務的原因。

我的理想仍然是當一位有實質影響力的投資者,也就是“隱形經營者”。

併購而來的法人實體草創成形的實體,結構上最大的差異,就是公司組成最重要的元素---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後者的人力結構是企業創辦人從公司開辦初期,一兵一卒,通過一段時間的篳路藍縷,逐步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團隊。從領導統御的角度來看,企業主比較不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人力的運用上當然比較能夠稱心如意。

併購而來的公司,人力結構基本上是完備的。本身也具備了公司營運應當齊備的功能,和必然存在的不同程度缺點。因此,接手的企業主為了有效駕馭整部公司的管治機器,通常都會做出人事結構的重大變革。很多時候,以全新的管理層取代原有的團隊是最常見的做法。

對我而言,我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也沒有可資借鑒的文獻指南。即便是有,也無濟於事了。因為,我「摸著石頭過河」,都已經走到河中央了。當時,若想回頭重新來過,是最不可能的選項了。

我想選用的“經理人”,其實應該是我理想中的經營夥伴。他必須能力夠強,和我的理念最好很相近,而且必須對職務完全忠誠。這是理想的狀況,但我也是有另一層考慮,假如有一天適當的人士出線了,但是條件不甚完美的話,只要和我能夠互補,相信我會欣然接受的。

關於實際執行公司管治的指揮,我其實是有三個選項。第一,從他們三個人之中選擇一人擔綱。第二,可能空降進來一位,任由他們的某幾位自行選擇去留,第三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由我自己操盤,畢竟我是專業經理人出身,應該是沒問題的。

這些都只是我多面向思考的一部份,基本上,我還是傾向採取第一個選項,那也是我正努力進行中的任務。我不會跟他們明說,因為,那才是上策,第二和第三變成了中策或是下策。這些都是我自己在心裏面無數次輾轉思考過的。

所以,這一位我心目中的未來‘’經營夥伴‘’,他必須要靠自己的能力勝出。我不清楚結果會如何,我只能忠實於我的策略,看他們做不同程度的互鬥。這樣的場景,就像把三位"角鬥士" (Gladiators)放在同一個競技場 (Colleseum)競技, 任由他們各憑本事,比出一個高下。

對他們而言,這樣的戲碼似乎有些殘忍,但現實是,不可能會三人同列第一。與其說這是激烈的人事鬥爭,還不如說是我給他們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這是一場不帶偏見,沒有預設立場的賽事,辦得成功,獲利的當然就是我以及這家企業。






avatar-img
190會員
269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同時接手紐澳兩家公司,是源自於一個願景,那也是策略執行的起點。思考的基調是,藉由公司本身橫跨紐澳兩地的自有通路優勢,期望逐步壯大原有的核心生意,有朝一日擁有自己可控的產品範圍,自創品牌,然後走出大洋洲市場。 因此,按照策略的執行,我應該是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併入全新的產品項目,讓產品
併購一盤生意,除了大集團有可能的“惡意併購”以外,一般都是圖一個成熟生意平台,來遂行更遠大的投資計畫。我手邊的這一攤就是希望通過併購;取得穩定的基礎,進一步轉型,再做後續的生意發展。 我其實是分幾個步驟在進行接手經營的計畫,首先,是人力資源的議題。再來是營運平台和生意流程,最後才是產品配套和生意發
直接和間接的各項公司管治措施,核心的目的是希望掌握生意的脈動,確定公司的經營現況,促進生意的進一步發展。但是所謂的脈動;全都是無形的,和無法觸摸的努力和變化,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看得出來,譬如業績數字的變化,客戶數量的增減,盈餘或是虧損等等。 所有專業經理人都知道,衡量經營績效最重要的KPI,
一個中型規模的公司;採用集體領導制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容易形成不同派系,公司資源分配可能不當,領導幹部可能推諉,決策品質可能不佳,也可能無法消弭潛在問題於萌發階段等等。簡單說,針對“必須”處理的所有作為;可能會有反應效能不足的狀況,更別說前瞻性的考量了。 眾所周知,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決定就能
公司管治的成敗取決於內部溝通是否迅速有效(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因此,組織結構和功能設計必須符合公司須要;面面俱到。 T公司總經理正式卸任之後,公司暫時沒有總經理的配置,所以不會有一個‘人’在組織結構的金字塔尖端領導。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型團隊,是由三位機要經
開啟幕後決策 思考安排公司經營團隊的同時,我花很多時間和Mike一起工作,主要是就近觀察他和同事互動的方式,和溝通內容。為了加快決策機制的移轉,他基本上不再獨立下決斷,而是交給我在幕後做決定。 總公司的見習到一個段落之後,我選擇先到九百公里外位於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分公司。由於維多利亞州是澳洲的兩
同時接手紐澳兩家公司,是源自於一個願景,那也是策略執行的起點。思考的基調是,藉由公司本身橫跨紐澳兩地的自有通路優勢,期望逐步壯大原有的核心生意,有朝一日擁有自己可控的產品範圍,自創品牌,然後走出大洋洲市場。 因此,按照策略的執行,我應該是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併入全新的產品項目,讓產品
併購一盤生意,除了大集團有可能的“惡意併購”以外,一般都是圖一個成熟生意平台,來遂行更遠大的投資計畫。我手邊的這一攤就是希望通過併購;取得穩定的基礎,進一步轉型,再做後續的生意發展。 我其實是分幾個步驟在進行接手經營的計畫,首先,是人力資源的議題。再來是營運平台和生意流程,最後才是產品配套和生意發
直接和間接的各項公司管治措施,核心的目的是希望掌握生意的脈動,確定公司的經營現況,促進生意的進一步發展。但是所謂的脈動;全都是無形的,和無法觸摸的努力和變化,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看得出來,譬如業績數字的變化,客戶數量的增減,盈餘或是虧損等等。 所有專業經理人都知道,衡量經營績效最重要的KPI,
一個中型規模的公司;採用集體領導制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容易形成不同派系,公司資源分配可能不當,領導幹部可能推諉,決策品質可能不佳,也可能無法消弭潛在問題於萌發階段等等。簡單說,針對“必須”處理的所有作為;可能會有反應效能不足的狀況,更別說前瞻性的考量了。 眾所周知,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決定就能
公司管治的成敗取決於內部溝通是否迅速有效(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因此,組織結構和功能設計必須符合公司須要;面面俱到。 T公司總經理正式卸任之後,公司暫時沒有總經理的配置,所以不會有一個‘人’在組織結構的金字塔尖端領導。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型團隊,是由三位機要經
開啟幕後決策 思考安排公司經營團隊的同時,我花很多時間和Mike一起工作,主要是就近觀察他和同事互動的方式,和溝通內容。為了加快決策機制的移轉,他基本上不再獨立下決斷,而是交給我在幕後做決定。 總公司的見習到一個段落之後,我選擇先到九百公里外位於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分公司。由於維多利亞州是澳洲的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介紹成功人士在經營人脈方面的策略,包括破解人脈經營中的盲點,重視自身的品格與勤學的重要性等。
Thumbnail
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單單死跟著一家企業的做法已經不行了,人們更渴望可以提早下班,發展第二專長的工作。在現有的職涯線條之外再開出一條可能性,就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來經營。也許不需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媒體,但起碼要為自己打造新的可能。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大概知道要怎麼做。 擁有個人賺錢的能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隱藏就業市場」指的是許多未在路網上,或是其他公開管道公佈的職位。有些雇主會選擇在實體店面或其他線下位置來發佈招募訊息。了解如何發掘這些資訊,將有助於讓你更容易找到理想工作。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們在職場奮鬥的主要目標,在於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學會認清隱藏在表相之下的事實,你才能不斷累積屬於自己的利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講述我的職場生活 由於我們是做銷售的,常常會著重於業績表現,我時刻警惕自己業績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不能否定我的工作表現;不過當然不是每位同仁都有這樣的想法,也許不談到業績還可以跟你嘻嘻哈哈,但一說到業績就會開始陰陽怪氣,甚至惡意中傷,這時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態度呢?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介紹成功人士在經營人脈方面的策略,包括破解人脈經營中的盲點,重視自身的品格與勤學的重要性等。
Thumbnail
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單單死跟著一家企業的做法已經不行了,人們更渴望可以提早下班,發展第二專長的工作。在現有的職涯線條之外再開出一條可能性,就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來經營。也許不需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媒體,但起碼要為自己打造新的可能。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大概知道要怎麼做。 擁有個人賺錢的能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隱藏就業市場」指的是許多未在路網上,或是其他公開管道公佈的職位。有些雇主會選擇在實體店面或其他線下位置來發佈招募訊息。了解如何發掘這些資訊,將有助於讓你更容易找到理想工作。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們在職場奮鬥的主要目標,在於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學會認清隱藏在表相之下的事實,你才能不斷累積屬於自己的利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講述我的職場生活 由於我們是做銷售的,常常會著重於業績表現,我時刻警惕自己業績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不能否定我的工作表現;不過當然不是每位同仁都有這樣的想法,也許不談到業績還可以跟你嘻嘻哈哈,但一說到業績就會開始陰陽怪氣,甚至惡意中傷,這時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