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日一劑:低潮整理術

編號20240331

《低潮整理術》是我三月在讀書會分享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內容很值得分享給所有人。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物品資源豐沛,居住空間卻狹小,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個體化,人人都得為自己掌握一點整理術。

有讀友看書名以為這是講情緒調適的書籍,聽我分享完以後發現它其實是真的在講空間的維護與整理,而且很充實。所以又要說到英文名字了——《How to Keep House While Drowing:A Gentle Approach to Cleaning and Organizing》。有別於「斷捨離」與「怦然心動」,作者極富同理心的站在執行功能不優的人的立場,分享了她是如何破除在日常照顧(包括整理)這件事情上的道德綑綁迷思,並提供實際的作法幫助我們做到低潮時期的日常照顧工作。順便一說,我喜歡的書籍的作者通常都會是非常具有同理心的人。

就算你是家事高手,但,誰不會有低潮期呢?而且我們並不需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具備製造高潮的能力。對於像我這樣在日常生活事務上說得上是笨手笨腳來的人來說,居住空間的整理能夠做到夠好真的就是太好了,所以我說這本書的內容值得分享給所有人。

1.不帶道德評判的觀點去看待和處理日常照顧工作,專注在功效的考量上。

作者認為根本不存在「懶」(道德評判)這件事,因為道德與是否作出正確抉擇有關,但類似是否定期清潔汽車並不包括在其中;而關於「亂」也可以客觀的看為「這個空間已經不勘使用了」,而不是聽到水槽裡的碗盤對你說「你太失敗了」。

又如:如果你試著使用待辦清單來幫助自己記住完成任務,不用在做不到的時候心生怨念,要記得清單是為你服務的,而你並不為清單服務,因此如果清單上有些事項沒有完成,你還是能夠回到軌道上,作者稱為「節奏勝過重複,你漏掉一個節拍也沒關係。」

2.日常照顧工作可以分不同的層次,以求達到對我們好的狀況即可。

可以從健康與安全(衛生)-舒適-幸福感三種不同的層次來安排日常的清潔和整理工作,因而不用每件事情都用幸福感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以清潔浴室為例:

  • 健康與安全:我需要防止黴菌和細菌生長或傳播。
  • 舒適:我希望能夠找到屬於我的東西;有一面看得很清楚的鏡子;有聞起來很香的東西。
  • 幸福:我喜歡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可以洗澡;我喜歡有一個清爽的地方可以化妝。

另外,整齊與乾淨不同,而整齊也不等於美觀。每個人對於混亂的容忍程度也不一樣,對美觀的要求程度也不一樣,這樣說來你便可以為自己客製化自己的標準。

3.日常照顧工作是週期性的,允許不同的工作項有自己不同的週期。

日常照顧工作通常會讓人厭煩及覺得缺乏成就感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是連續性的,週期性的,重複性的,因此會顯得永遠做不完沒完沒了,低多巴胺回饋的狀況會讓大腦灰心,因而讓人更加提不起勁來打掃和整理。
但倘若能換個觀點看,把整個需要維護的空間分成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工作項目,允許它們有各自的週期,按照各自的需要進入到可以接受的狀態,就能讓大腦開始意識到「某些空間已經足夠好了」,從而更有動力去做到日常照顧的工作。
更具體一點的說,你可以允許小孩的遊戲區域仍然是亂糟糟的,但這個時候臥室的床單卻是剛換洗好的,便為擁有乾淨舒適的床可以休息而感到滿足。

書裡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作法,但一一整理方法就不是我的強項了,我喜歡把核心的觀念分享出來,各位讀友再自行判斷是否需要找來讀一讀。如果讀完本書或讀了類似的書籍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不帶批判性的了解自己/居住者的需求,並從功能性的角度完成日常照顧的任務,是我讀完本書後最大的收穫。

我之所以沒有分享目前暢銷的「斷捨離」和「怦然心動」等整理類書籍,並不是為了唱反調,而是希望不要忘記所有這一切的出發點,不管是清潔、丟棄、還是整理,是出於對自己需求與能力的瞭解,並在照顧自己的過程中,因為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從而更加的瞭解自己,繼而能更好的照顧自己,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延伸至照顧他人也是如此。任何書籍提供的方法,適合自己的都可以採用,但最怕因為遵循了某些固定的方式,形成一種儀式的表象,掩蓋了未能被解決的實際問題。這就好像越來越多人知道「不打小孩」(不該和不能),但不打小孩的父母卻還是可能會用冷暴力的方式處理自己跟小孩的關係,「不打小孩」就變成掩蓋問題的表面形式了。

儀式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能讓死的儀式活過來,死的儀式能讓活人死掉。我呢,願意當個創造儀式的活人,不願意為著一些個儀式當個死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