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談感覺是自己選擇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英國心理諮商經典 #成長的本質就是逐漸減少依賴

#英國心理諮商經典 #成長的本質就是逐漸減少依賴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諮商過程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能獲的蒼鷺完全的關注。蛤蟆這才發現現,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任何人如此全心全意專注在他身上。」

  「蒼鷺傾聽並且不斷地提出問題刺激他的方式,使得蛤蟆察覺到自己的種種想法和感受。漸漸地,他學會探索與檢視自己。」


  在日常對話中,當對方問我們好不好時,我們通常都會反射性地回答說好。然而,我們真的好嗎?起初,蛤蟆並非自願的去諮商,而是受好友所迫。然而,諮商的第一步,必須是自願而非被迫的參與諮商。在自願的前提下,才可能專注自我當下的情緒。心理師的角色則是聆聽與透過對話協助蛤蟆釐清情緒背後的可能原因,如同蘇格拉底「助產士」的角色,透過對話的過程,釐清概念。真正產生想法及說出想法的是與之對話者而非蘇格拉底;即真正產生情緒的是蛤蟆而非心理師。


  「這些基本情緒逐漸發展成更細膩、複雜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成為自我的核心,融為自身的一部分,定義了我們一生的行為。其後當我們每個人碰到不一樣的情形與場景時,就會刺激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讓我們自動作出反應,所以我們會和小時候一樣去感覺和行動,具體的情形和場景因人而異。」


  本書區分三種自我狀態,分別為:兒童、父母和成人狀態,此三種狀態構成一個人的人格結構。三者的差異為,兒童狀態:體驗到童年的感受,包括好的、壞的。你會重演過去的情況,體驗過去的情緒,但完全無法學到新的東西;父母狀態:批評或教育別人,言行重複你從父母那裡學來的觀念與價值觀,而且想要表現或說給別人知道,讓別下街受你的想法;成人狀態:唯有在成人自我狀態下,我們才能對自己有新的了解。


  「每個嬰兒都必須學習調整他的基本行為,來應付對自己所處的初始狀況,這種調適就成為日後成長與發展其他行為的基礎。」


  狄保德認為,兒童狀態是出生時即有的幾種基本情緒,隨著成長過程,這些基本情緒逐漸發展成更細膩、複雜的行為模式,成為人們一生的行為模式;即形成因應不同情形與場景時的自動反應。然而,若每個人的基本情緒都是天生的、相同的,為何人們在面對同樣的情形與場景時,會產生不同的行為。


  若以本書的立場,便是每個人後天的情緒發展不同所致。情緒的基本元素,如同每個人所具備的基本構造,如:眼、耳、鼻、舌、四肢、大腦等。然而,因為後天環境不同,遂導致每個人大腦的發展都不相同。因此,情緒上並非所有人都能進入成人狀態。除了必須衡量外在環境,還須考量遺傳的問題,如:父母狀態即是一種遺傳的樣態,上一代具有家暴的行為,下一代亦容易產生家暴的行為。或德國二戰後,一整個世代婦女的心理創傷亦會遺傳給下一世代。


  然而,何謂成人狀態?成人狀態是既非兒童亦非父母狀態嗎?成人狀態並非獨立於兒童和父母狀態,即成人狀態需奠基於兒童和父母狀態,而非與之無關。反映在三種自我狀態的發展順序為:先有兒童狀態,並與父母狀態產生辯證關係,才有透過自我反思形成成人狀態的可能;即從依賴(社會、父母)變成了對抗依賴,最終再返回自身,走入了獨立的狀態。


  「我們的感覺是自己選擇的,我們選擇要生氣或悲傷。」


  我們有權利選擇哪種感覺。如:當我們相信人生不快樂、不順利時,便會產生不快樂、不順利時的行為(飲酒),使自己自我實現了人生不快樂、不順利的預期。而「我好,你也好」便是一種成人狀態的選擇,除了體現出一個人的信念、自我接納,更接納他人形成共生關係。該信念的心理是動態而非靜止的狀態,不斷透過行為與態度表現出來。除了相信自己好,也要相信別人好,且在對別人好的過程中,不因對方的無情而有所改變。


  綜上,生活中,我們總是壓抑或否定自我的情緒去取悅他人,如:為了得到他人的愛與關注什麼不合理的事都願意做。甚至透過「可憐的我」PLOM(Poor Little Old Me),打可憐牌以獲得他人的同情。然而,如此的自我,並非完整的自我,而是受到限制、壓抑的自我。情緒是自然而然的情感,不需刻意壓抑或否定;當人們都直面自我的情緒,達到成人狀態,才有可能達到「我好,你也好」的共善社會。


  最後,本書預設了「情緒正是自我的核心」,該情緒奠基在感官所產生的基本情緒上。然而,情緒只能透過感官產生嗎?成人狀態的內省,顯然不涉及感官,「自我」作為一個反思後才可獲得的概念,並非情緒的,而是理性辯證的。亦或,心理諮商預設了「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感官經驗(聽覺或視覺),而人們無法脫離語言思考。可以確定的是,自我並非只有情緒、並非只是感官經驗,而是一個持續不斷反思的過程。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宮崎駿最新動畫《蒼鷺與少年》即將於下個月六號在台上映,該動畫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899—1981)1937年出版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文所談的是2017年出版、由羽賀昭一改編的漫畫版。   本書描述為被稱為「小哥白尼」的15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和舅舅相依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戈巴契夫(1931-2022)於上個月過世,這本由戈巴契夫本人所撰寫的回憶錄,甫於今年五月出版。第一時間即購入,只是一直沒時間看,直到上個月戈巴契夫去世(8/30),才驚覺這位歷史課本上的人物,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歷史」。   本書的副標題為「蛻變中的世界,從舊冷戰到新世紀的危機。」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宮崎駿最新動畫《蒼鷺與少年》即將於下個月六號在台上映,該動畫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899—1981)1937年出版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文所談的是2017年出版、由羽賀昭一改編的漫畫版。   本書描述為被稱為「小哥白尼」的15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和舅舅相依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戈巴契夫(1931-2022)於上個月過世,這本由戈巴契夫本人所撰寫的回憶錄,甫於今年五月出版。第一時間即購入,只是一直沒時間看,直到上個月戈巴契夫去世(8/30),才驚覺這位歷史課本上的人物,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歷史」。   本書的副標題為「蛻變中的世界,從舊冷戰到新世紀的危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Thumbnail
總結來說,今年也看過不少與精神疾病、心理相關的作品,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卻以完全不同的敘事邏輯,帶來同樣豐富的自我覺察與收穫。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Thumbnail
總結來說,今年也看過不少與精神疾病、心理相關的作品,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卻以完全不同的敘事邏輯,帶來同樣豐富的自我覺察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