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呢?如果從我走進身心科門診,拿了抗憂鬱症藥物開始,那已經大約過了五年。
然而當我深入了解憂鬱症的知識,甚至是情緒、壓力會引發的身心症狀,其實在我擔任社工的時候就隱約有症狀。
家暴社工的工作非常緊湊跟繁重,在每天傾聽、同理跟接納他人情緒跟創傷的同時,我也承擔了相應的情緒跟壓力,更別提當時歪斜的職場文化及上司的緊迫盯人。
我從常見的腸胃不適、偶爾心情低落不想上班,到開始出現睡眠障礙,例如睡不著、睡眠很淺、做惡夢等,我開始看中醫、看身心科拿藥幫助睡眠、心理諮商,但改善的效果有限。
長期的疲倦和情緒累積成一場風暴,終於讓我做出決定放下熱忱和責任感提出離職。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時最大的警訊,是我的憂鬱情緒出現的頻率變高、情緒起伏的循環容易卡在低點。
離職後我以為壓力因子解除,開始長達半年的休假,我去打工換宿、旅遊,尋找未來的人生方向,按照常理我應該要脫離那些症狀,但他們只是變得輕微,我仍然沒有抓住身心要給我的訊息。
終於某個瞬間,過去堆疊起來的創傷、情緒再次席捲而來,這次他們將我放倒在床上,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難以起身去過日子,並且產生想不開的念頭好幾次。受過社工專業訓練、在家暴現場走過多年的我,自認比起一般人對於精神疾病症狀認識更多,然而我還是直到這個瞬間才發覺事情不妙。
我花了幾週掙扎,才終於再次走進身心科門診,告訴醫生我開始有了憂鬱症的症狀,然後開始服用藥物至今。
我花了這麼多年,才接受這個「疾病」可能會陪我一輩子,我學習去傾聽他要給我的訊息,我找尋與他共存的方法。
而直到現在,我仍在探尋「憂鬱症」要教我的課題,還在路上,但在這場暴風雨裡面,我找尋到穩固自己的方法,也找尋到我與他的平衡。
我們一起從吵吵鬧鬧到和平共存,學會跳一場雙人舞、學會傾聽和接納彼此。
五年前我走進診間時,我覺得自己很軟弱、破碎,然而如果不是因為我跨出那一步,我不會走到現在這裡。
也不會體認到軟弱和破碎帶給我多少收穫和力量,更不會認識形形色色美好的人們、拓展我的眼界。
每個人都會有感到「憂鬱」的時候或時期,但這不一定表示你得了憂鬱症。
他們有何區別呢?
依據我的個人經驗及網路上的資訊,基本上是依據症狀輕重去區分:
如果看完以後你還是不確定自己的狀況,可以做憂鬱症量表,網路上有相當多資訊: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董事基金會、小鬱亂入。
憂鬱症其實是個受多重因素影響的疾病,科學家至今做過各式各樣研究,但因為我並非相關專業,這部分我參考網路資訊,在我的故事內會再分享我是因為哪些情況而「發病」。
多重因素包含以下幾種:
當你被確診為憂鬱症,你可能會知道大概是什麼原因,但也可能你不知道,你可以參考以上的資訊,因為當你越是認識自己跟憂鬱症,你會有更多方法去陪伴和療癒自己。
如果你問我的經驗,我認為真的是多重因素下引發的「疾病」,但你如何看待他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視他為很複雜難解的問題,有可能你會陷入更大的憂鬱和絕望,然而如果你能從別的角度看待他,他將是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他在告訴你是時候好好面對自己、面對你的生命,因為你是如此重要。
依照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DSM-5)共有九個症狀,至少五個症狀以上,持續超過兩週,你可能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有憂鬱症。
這些症狀包括:
一旦你有前兩項的症狀,並且伴隨更多影響你或周遭家人的生活的症狀,建議你可以尋求專業協助,相關文章我也會整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或是自行上網搜尋也有很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