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接電話嗎?」我看美村的手機屏幕亮著,連續二通來電。
「不用。我有空再接,接起來好麻煩啊。」美村的手越過手機,拿起咖啡,繼續說主管與同事之間的職場糾葛。直到接近放學時間,美村先離開去接孩子。
當天晚上,美村打電話給我。
「為什麼我下午不接她電話?媽媽現在送急診,好像是在老家跌倒了。」美村的聲音有點懊惱、有點氣惱。
「阿姨目前情況如何呢?」我問。
「她還在急診,聽說直接撞到頭,現在只能等醫生出來看狀況怎麼樣。唉⋯⋯我下午為什麼沒接她電話?」
「因為你覺得麻煩嗎?」我問。
「她以前每次打來都唸一樣的事,問我什麼時候回家、叫我要吃飯、要多穿衣服,已經夠忙了還要花時間聽她講這些。我也需要休息啊,一直叫我回去,我真的壓力很大,我又不是故意不回家。」
「阿姨很關心你耶~她知道你不回家只是因為需要休息嗎?」我問。
「她知道我很忙,怎麼可能不知道我需要休息?我知道她真的很關心我,但是我也需要有自己的時間跟空間啊。」
「我覺得~有時候不說對方就不會知道呀。伴侶如果只說她很忙,我也不會意識到這代表她需要休息,而沒辦法陪我。還也會像阿姨一樣,提醒伴侶記得吃飯。」我說。
「是沒錯啦!可是一直叫我回去,我就要一直拒絕她,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美村回。
「那是什麼感覺呢?」我問。
「好像我在辜負她啊!想到她失落的掛上電話,我就心情很差。我又不是不回去,我有心力就會回去啊!她那樣一直打來,我覺得很煩。」美村說。
「意思是~你不想辜負她,不想讓她失落,所以才不想接電話?」我問。
「對啊!但我現在很後悔,為什麼不接她電話?我真的不敢想像,如果她沒醒過來,我一定會很恨我自己!」美村說。
「你恨自己什麼呢?」我問。
「恨自己為什麼不接電話,她就是想關心我才打給我,想到我才打給我。我為什麼要那麼不在乎?」美村問。
「你不想辜負她、不想看到她失落的樣子,因為你會很難受呀~你不是故意的,你也有自己的需求,所以才做出這樣的決定,對嗎?」我問。
「對,但如果早知道會變成這樣,我才不管那些。比起什麼難受失落,我現在只要她醒來,什麼都好。」美村哽咽著說:「如果她醒不來怎麼辦⋯⋯」
「早知道會變成這樣,會不一樣嗎?」我問。
「我會接電話啊!就只是在關心我,就只想知道我什麼時候回家,就回她我方便的時間啊⋯⋯我到底在幹嘛?為什麼放她一個人在那邊打電話不接?如果她再也不能打電話,我要怎麼辦?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嗚嗚⋯⋯」美村哭了起來。
之後,美村的家人趕到醫院,她掛了電話。
而我想起了《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提到:「這些瑣碎小事帶給我超大的負面情緒,深深影響著我的快樂程度。」他描述當我們試著掌控時間,最讓人暴跳如雷的莫過於好不容易規劃好行程,卻被隨口叫去做事,或是被與你無關的原因拖到。然而,要是你把注意力放在你仍
活著
、有幸碰上煩人的事,事情立刻看起來很不一樣。
內文有一段故事:賴伊的朋友兼同事大衛,突然英年早逝後,每當賴伊又被卡在車陣裡,就不再如往常一樣暴躁地握緊拳頭,而是想著:「大衛會拿什麼交換被困在這車陣裡?」賴伊注意到自己居然能夠在這裡做這件事(被困在車陣中),可真是萬幸,也被自己心裡懷有的感激之情嚇了一跳。
這個故事幾乎是我生命的禮物,有幸透過閱讀,而非如此驚心的事件,切身地體會「以終為始」活著的狀態。過去我曾誤解這表示要整天兢兢業業的活著,因為害怕遺憾而檢視自己哪裡還可以做得更好、焦慮今天的自己是不是不夠盡力?
偏偏人的感受很是神奇,明明打開認知是要活得更為開闊,可為什麼會感覺如此「緊縮」?我才明白,這與哪裡還可以做得更好、是否盡力都無關,而是在面對煩而雜的小事時,我是否能選擇有意識地問自己:「活著才有機會碰上這些小事,你要嗎?」
「我當然要!」
在我肉體生命如奇蹟般存在的這段時光裡,我開始常問自己願意用什麼交換這些小事?當然,並非每件事都要如此看待(有些事直接斷捨離會更輕鬆),也不是指自己的真實意願不重要,鼓吹著轉念就好。我還是可以選擇對伴侶發脾氣(例如衣服亂丟、碗盤拖著不洗的時候),但我同時也意識到我可以選擇切換視角,想著:「亂丟就亂丟吧,如果她不在了(或我不在了),連看見衣服被亂丟的機會都沒有。」最終,內心會自然地很想感謝生命,這些小事也變得隔外溫馨可愛了。
只有不曾留意最初會存在任何東西有多神奇的人
才會認為自己的存在理所當然
——《人生四千個禮拜》
後記:
「出來了!已經在恢復室等病房。一切都很順利,只要住院觀察幾天就好了。」2 個小時後,美村傳了訊息給我。
祝福每個路過的你:)
一個喜歡提問與對話的閒人
捕捉人間片段
👉🏻 如果喜歡文章請幫我按【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歡迎按下【追蹤】✅
👉🏻 鼓勵閒人寫相關主題【鼓勵兼閱讀】☕️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追蹤 👉🏻「
有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