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4)

第4篇讀書心得(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最後會附上前三篇心得連結)

2024.05.10

現在凌晨02:08

我明天早班,希望爬得起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作者: 賈德森.布魯爾

出版社:時報出版

#利用食物/情緒關係

我們吃的食物會影響情緒,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吃的食物。

飽含精製糖的飲食已證明與憂鬱症等情緒障礙間有關聯。

高升糖指數的飲食,讓人有更高機率罹患憂慮症。

人工色素和食品防腐劑會增加兒童過動表現。

結論:吃垃圾食物,心情就會像垃圾。當心情呈現垃圾狀態時,我們也會不小心吃下更多垃圾食物。

如果我們不知道回饋循環如何在我們腦中運作,當我們心情悲傷、消極、寂寞、憤怒、空虛時,就會因為習慣,而吃下更多食物。


#藍莓與作者喜歡的蟲蟲軟糖

作者花了很多時間去察覺自己對軟糖的渴望,並經由一次又一次的內心觀察,慢慢戒掉軟糖的誘惑。

大腦可以分辨哪個食物是有益於身體的,只要我們在吃東西的當下保持專心,仔細觀察食物吃進嘴裡的味道和同時身體的反應,不需要閱讀一份藍梅有益處的報告,大腦在吃東西的時候便已知道實情。

#培養覺醒

藍莓的伴隨著纖維素,在腸道是緩慢吸收,而加工食品設計目的是要容易消化,可以更快吸收糖份,這會導致我們血液中胰島素飆高,血糖快速上升會造成對食物的渴望,所以吃精緻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只會讓我們更想吃更多。

如果是食用「天然」食物,我們會感到滿足而不會吃過多。我們會在於愉悅高原順利減速到停下來,而不會衝下懸崖。

覺察,可以幫助你知道什麼食物對自己最好,不需要強迫自己只能吃規定分量食物,也不須強迫自己不吃什麼。

我們只要在吃東西的當下保持專心去覺察就好。

例如:當你注意到心情不好而吃下垃圾食物(蛋糕、波卡、披薩、珍珠奶茶、雞排等等)進而讓心情更不好時,你便是對這種循環產生覺醒,一但有覺醒,你可以擺脫循環,成為自己大腦和胃的主人。

#現在:建立你的覺醒資料庫

第一步驟:

依循前面一直提到的正念飲食指導原則,在吃這些食物時保持專心,注意每一口的滋味,注意吃後的感覺。

第二步驟:

吃完大約20分鐘到一小時,花一些時間注意你的感受,回想吃的時候的感覺,不斷重覆這項練習,去注意到這些食物帶給你的感受,並儲存在大腦的記憶中。


#第19天:疼惜

一位暴食症女士,名字叫塔莎,來到診所,

她符合所有暴食症的標準:

吃得太快

吃到不舒服很脹甚至想吐

沒有飢餓感,卻還是一直吃

暴食之後感到厭惡和自我愧疚


塔莎在10歲之前就學會用吃東西來麻痺負面情緒,他的暴食習慣讓他身體不健康,也造成憂鬱症,塔莎對暴食這個行為充滿罪惡感和羞愧。

羞愧感又成為導火線,讓塔莎再度進入惡性循環,一有負面情緒(羞愧、罪惡感、傷心、寂寞)就吃食物麻痺自己,塔莎因為暴食而又暴食,我們似乎無法從習慣中自拔。


#自我批評的習慣

希伯來大學的心理學實驗發現:

在快樂照片和憂鬱照片之間,憂鬱症的病人選擇看哀傷照片的次數比樂觀的人明顯更多。

在悲傷音樂和歡快音樂中的實驗,也是如此,憂鬱症病人大多選擇悲傷的音樂。

憂鬱症病人選擇不讓自己感覺更好,甚至他們希望自己更糟。

我們偏愛自己內心的惡魔,只因為我們對他更熟悉,因為未知的選擇有太多恐懼,所以憂鬱症病人寧可繼續憂鬱也不想改變,也就是說,我們都習慣於舒適圈,害怕去改變,當我們暴食之後唾棄和批判自己,這會形成習慣,這種惡意的批判造成我們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導致我們吃更多,形成惡性循環。

我們要如何停止惡意批判自己呢?



#疼惜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你習慣批判自己,或許現在正適合後退一步,你可以試著覺察與疼惜自己。

你也可以嘗試關心別人,因為很多時候,疼惜別人比疼惜自己容易。

當某人對我們做了善意的事(尤其是無條件的),並不要求我們回報時,總讓人覺得溫馨。

當我們吃高熱量巧克力,吃完又陷入批判與後悔時,大腦的皮質火力全開,但在我們練習疼惜自己時他會突然無聲無息,「疼惜」可以讓大腦冷卻,讓我們不在焦躁愧疚。


如何做到疼惜:

拋開罪惡感和羞恥感,開啟疼惜第一步。

不再批評自己軟弱或失敗,而是用憐惜和理解來對待自己,試著理解暴食是為了保護自己,

我們可以對自己說:

你已經夠好了

你已經盡力了

很痛苦很艱辛,我有這種感覺是可以理解的

希望我可以溫柔、疼惜的關愛自己

祝我平安

祝我健康快樂


#第21天:更好的機會

我們越是練習說正向的話語,對自己用疼惜取代批判,你愈能養成活在當下,要記住,我們只是凡人,在這場與自己內心和飲食關係的旅程中,請對自己溫柔一點。

停下來,整理好自己,專注於當下,回顧我們的體驗,這些全是更好的機會,勝過強迫、匆忙或盲目的飲食控制。




第一篇心得: https://vocus.cc/article/6620dc2cfd89780001cf0765

第二篇心得: https://vocus.cc/article/662a2982fd89780001d30e0f

第三篇心得: https://vocus.cc/article/663391f0fd89780001023131



臉書:林沛勳中醫師

Ig:linpei2022



#林沛勳中醫師

#凱璿中醫

#凱璿中醫診所

#鳳山凱璿中醫

#鳳山凱璿中醫診所

#減肥

#高雄減肥

#時報出版

#水腫

#針灸

#書籍心得

#時報

#正念

#覺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高雄鳳山的中醫師。專長: 婦科、兒科、內科、眼科、針灸。 鳳山凱璿中醫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中山東路192巷58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