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飽:學習歷程「中國史近代以後的東亞移民」方向指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什麼叫足夠的品質?

簡單講就是:「把報告說好」

  • 有想法:有新意的問題/主題
  • 言之有物:具體的過程 (讓別人知道是怎麼完成/學習的
  • 有自己的見解、反思
    結論可以自己想法不同於課本的部分,也可以延續課本的敘述、論點

如果可以的話:

  • 內容要簡潔、扼要好讀 (教授沒時間看你一堆廢話
  • 圖、照片、表格 輔助說明 (全部都文字?誰想看?
  • 要有團體分工的說明

題目設定

題目設定可以:

主標題:「從僑生華語的使用看東南亞華人移民的華語文化」

副標題:「以XXX班?位學生為例」

只是給個方向,自己怎麼設定也都可以~

前言/研究動機怎麼寫

從課本出發

第二冊中國史第四章「近代以後的東亞移民」讓我們了解到東南亞有許多華僑群體blabla......

回到現今台灣

東南亞事實上與我們不遠,台灣社會逐年增加東南亞群體,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像是台北在???年開始有穆斯林開齋節的活動(例子可以是新聞上看到的,也可以是自身體驗的等等)。

台灣社會逐漸認識東南亞各國,了解他們的族群、文化,但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群體我們似乎是較少接觸,也因此無法透過他們認識到他們的群體、文化特色等等。

著眼學校

我們學校僑生班已經有十六屆的時間,他們是東南亞華僑的後代子弟來到台灣就讀。近年來人數有明顯成長,達到數百、近千人(詳細數據再跟我拿),是我們認識移民東南亞華人群體的一個好機會blabla

研究過程

研究介紹

因為我們歷史老師,也是僑生班導師,所以在這個機緣之下,我們與僑生班幾位華語能力好的學生進行交流、訪談。

  1. 訪談對象的基本介紹
    EX:本次的訪談有:??位。分別有:XXX國籍、性別、年紀等基本資料
  2. 透過訪談了解僑生家族移民背景、華語能力等等

研究限制

僑生班學生中文程度有落差懸殊,無法全面分析。只能就中文能力佳,且有意願的對象進行訪談。

研究內容

可以依國家進行分類。然後再進行細部描述。細部描述的內容可以有:

  • 群體/個人描述

該國華人多寡、當地對待華人的社會風氣blabla

訪問對象在自己國家的分類/認同?
(像台灣人老一輩分本省、外省;又或是台灣新一輩覺得都台灣人,只是會講不同語言?

  • 中文程度

跟你們溝通有沒有障礙,或需要解釋等等,又或是會講?不會寫?用羅馬拼音?還是注音等等。

  • 中文學習途徑

跟台灣一樣,是父母家庭學習?還是在學校有學習?又或是雙語學校?或雙語教育?

  • 中文使用途徑

是家裡多使用華語?還是自己國家的國語?

還是跟台灣一樣學了英文 就只是學了。九成時間都不會用到?

還是就他們自己會說 家長已經不會說華語等等blabla

  • 中文與在台灣的適應

看的中文所以適應很快?還是有些詞彙是不相通的?

又或是台灣有些中文會讓他們混淆等等blabla

小結

基本上,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有「你自己的結論」就是很好的結論。

跳出課本之外的視野

本次交流、訪談讓我們認識到課本沒有提及的華人移民後代,透過他們發現到原來會「中文」不是只有跟中國人溝通,在東南亞是華人群體可以交流、溝通的。

僑生的華語能力

是綜合性敘述,或許可以表列顯示成果?

  • 某些國家是在教育體制上就有中文的學習
  • 有些人則是家庭因素
  • 也有可能學了 但是基本上沒有用

台灣多元文化的未來

以正向的論述、多元、族群融合(新住民)未來台灣人的新組成的方向來寫,或許會是一個很得方向。

avatar-img
411會員
85內容數
「台灣籃球人,不可不知台灣籃球事」身為台灣籃球人一份子的你,可以在這份專題看到關於台灣籃球過往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啾巴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休學 學校有僑生班,每年都會有不少位僑生來台就讀。畢竟海外留學是一個坎,通常來台的僑生多半很穩定,很少會提出休學的,直到去年有位緬甸學生向我提出.....
秉持「能睡覺絕不努力」的精神教主認為高中歷史編得太?所以推出「睏讀系列」以「小份量」的方式讓大家方便讀歷史,不要為了讀書壓縮到睡覺時間。 效果只能「很爛→普通(爛)」而已若想要從「普通(爛)→還好→還不錯」還是要自己多整理筆記、多做題目累積經驗。
秉持「能睡覺絕不努力」的精神教主認為高中歷史編得太?所以推出「睏讀系列」以「小份量」的方式讓大家方便讀歷史,不要為了讀書壓縮到睡覺時間。 效果只能「很爛→普通(爛)」而已若想要從「普通(爛)→還好→還不錯」還是要自己多整理筆記、多做題目累積經驗。
秉持「能睡覺絕不努力」的精神教主認為高中歷史編得太?所以推出「睏讀系列」以「小份量」的方式讓大家方便讀歷史,不要為了讀書壓縮到睡覺時間。 效果只能「很爛→普通(爛)」而已若想要從「普通(爛)→還好→還不錯」還是要自己多整理筆記、多做題目累積經驗。
台灣(中華民國)的外交發展是需要方在「蘇美冷戰角力」的觀點去理解,簡單講台灣的外交自己的努力空間實事上不大,受美方態度轉變影響才是主力。因此: 掌握幾個重要大事件與事件中美國的態度就大抵能掌握台灣中華民國時期的外交... 所以...重要大事件有那些呢?
宗教改革的背其實將「宗教改革」當作歐洲文明再宗教領域的更新,中古時期是1.0版本,宗教改革後則進入到2.0版本。版本差異基本上在於 新教(抗議教派)出現。一本《聖經》可各自解讀,以至於新教派別林立。 三十年宗教戰爭後,政教分離、宗教寬容,歐洲更加世俗化,國家、個人腳色更加鮮明位居歷史主導位置。
休學 學校有僑生班,每年都會有不少位僑生來台就讀。畢竟海外留學是一個坎,通常來台的僑生多半很穩定,很少會提出休學的,直到去年有位緬甸學生向我提出.....
秉持「能睡覺絕不努力」的精神教主認為高中歷史編得太?所以推出「睏讀系列」以「小份量」的方式讓大家方便讀歷史,不要為了讀書壓縮到睡覺時間。 效果只能「很爛→普通(爛)」而已若想要從「普通(爛)→還好→還不錯」還是要自己多整理筆記、多做題目累積經驗。
秉持「能睡覺絕不努力」的精神教主認為高中歷史編得太?所以推出「睏讀系列」以「小份量」的方式讓大家方便讀歷史,不要為了讀書壓縮到睡覺時間。 效果只能「很爛→普通(爛)」而已若想要從「普通(爛)→還好→還不錯」還是要自己多整理筆記、多做題目累積經驗。
秉持「能睡覺絕不努力」的精神教主認為高中歷史編得太?所以推出「睏讀系列」以「小份量」的方式讓大家方便讀歷史,不要為了讀書壓縮到睡覺時間。 效果只能「很爛→普通(爛)」而已若想要從「普通(爛)→還好→還不錯」還是要自己多整理筆記、多做題目累積經驗。
台灣(中華民國)的外交發展是需要方在「蘇美冷戰角力」的觀點去理解,簡單講台灣的外交自己的努力空間實事上不大,受美方態度轉變影響才是主力。因此: 掌握幾個重要大事件與事件中美國的態度就大抵能掌握台灣中華民國時期的外交... 所以...重要大事件有那些呢?
宗教改革的背其實將「宗教改革」當作歐洲文明再宗教領域的更新,中古時期是1.0版本,宗教改革後則進入到2.0版本。版本差異基本上在於 新教(抗議教派)出現。一本《聖經》可各自解讀,以至於新教派別林立。 三十年宗教戰爭後,政教分離、宗教寬容,歐洲更加世俗化,國家、個人腳色更加鮮明位居歷史主導位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想特別討論的有三點: 1. 學習有方法,但行動起來最重要 2. 不怕麻煩,弄清楚基本概念 3. 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Thumbnail
「學習歷程」, 108課綱下的一大特色產物, 顧名思議,意指孩子在這學期中,學習的過程與經歷,諸如: ❦ 這門課的學習目標為何? ❦ 我在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 修習課門課之後,我改變了什麼? ❦ 學習的心得、感想及自省。 ❦ 我有什麼想要繼續發展?或新期待? 好讓未來在高三升學之際
Thumbnail
2024/01/28 修完課拿到學分了,回過頭來問自己:社會學是什麼?卻又答不出來,但不可以因為這個問題就停滯不前,我要帶著這個問題往前走,再去學習,慢慢拼湊社會學的樣貌。 作為教育科系的學生,我也帶著第一堂課老師問我們的問題「教育是什麼?」不斷往前,慢慢拼湊出理想的模樣,然後再朝著這個理想前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我對歷史學程的一些想法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想特別討論的有三點: 1. 學習有方法,但行動起來最重要 2. 不怕麻煩,弄清楚基本概念 3. 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Thumbnail
「學習歷程」, 108課綱下的一大特色產物, 顧名思議,意指孩子在這學期中,學習的過程與經歷,諸如: ❦ 這門課的學習目標為何? ❦ 我在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 修習課門課之後,我改變了什麼? ❦ 學習的心得、感想及自省。 ❦ 我有什麼想要繼續發展?或新期待? 好讓未來在高三升學之際
Thumbnail
2024/01/28 修完課拿到學分了,回過頭來問自己:社會學是什麼?卻又答不出來,但不可以因為這個問題就停滯不前,我要帶著這個問題往前走,再去學習,慢慢拼湊社會學的樣貌。 作為教育科系的學生,我也帶著第一堂課老師問我們的問題「教育是什麼?」不斷往前,慢慢拼湊出理想的模樣,然後再朝著這個理想前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我對歷史學程的一些想法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