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外食怎麼吃?


「忙」字拆開就是心字旁和亡,心死了、不見了,忙到「無心」是也!

我愈來愈發現,若每天自己料理三餐,從事前備料、烹飪、到事後清理廚房、飯廳,會花去三四個小時,乒乒乓乓弄半天,何苦來哉?

當我某天行程感覺不到塞進打理三餐的樂趣時,外食成為必要。所以,我替自己歸納外食兩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不吃生食,這包括從前熱愛的生蠔、生魚片、沙拉之類。有陣子住國外,一有機會就大啖生蠔,還要三種調味汁,荷蘭芹加橄欖油醋的、茄汁檸檬辛辣口味的、日式柚子加白蘿蔔泥的。現在為了養生,對沒煮熟的海鮮小心翼翼。沙拉也是,即使超市裡的生菜不便宜,真的太嘴饞想吃沙拉,還是買了材料回家動手。

第二個原則是,只吃餐廳最拿手的菜。換句話說,很少在雞肉飯攤子吃涼菜,避免在麵館點滷味,只吃店裡銷路最好、賣得最快、沒有囤貨疑慮的品項。

若出門小旅行,我甚至藉機實行斷食,空腹十六小時乃是基本,超過十六小時才補充熱量。

其實從前出國時,特別愛異國市場美食,尤其喜歡泰國的自助餐「Khao rat kaeng(ข้าวราดแกง)」。然而青春不再,身體對環境變化敏感,適應力變弱,吃了小辣就胃裡灼燒,喝杯太甜的珍奶就腹部漲氣,還得擔心健檢單的紅字。

聽過佛教有個說法是:早餐是天食,中午前是佛食,過午是畜生食,傍晚是鬼食。我雖沒很認真相信吃哪頓飯就種哪個因的宗教禁忌,然而,出門在外,把像餓鬼到處找東西吃的老習慣改掉,節省時間去逛博物館、看景點,覺得身體更輕鬆,心情也更爽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