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生命哲學二部曲:人與他人的生活實踐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愛的藝術》說愛是給予也是個體獨立成熟的至要關鍵。


我曾看過一篇報導,非常的感同深受,一個人無論多Social最多只有150個朋友,這個數字是由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暨演化心理學家 Robin Dunbar(羅賓.鄧巴)所提出,靈長類的腦容量與平均社會團體大小習習相關,也就是根據人類的腦容量也就是平均150人,細分為親密朋友及伴侶3個、好友15個、朋友50個及點頭之交150個。而當我看到這個數字後,先就身邊的親朋好友做了排名。然後根據一天24小時,8個小時工作、8個小時睡覺、4個小時的自我時間(進修娛樂等)、2個小時運動煮飯,最後只剩了2個小時可以與人相處及建立關係,不重要的關係真的很無所謂。


我在與人相處時,容易想得比較多也比較敏感,以前面對到被討厭、被人攻擊時總是會放成焦點,陷入到負面的情緒,直到後來我區分出關係的排名外,我很認真的寫出20個重要關係名單,同時當時我在上海分手時,幾乎身邊沒有熟悉的家人跟朋友,台灣的家人朋友以及當時在蘇州的朋友們,給予我非常大的支持與關心,我才明白人際關係,從來不是在那些不重要的人身上,而是在身邊的這些人,所以後來決定認真的經營身邊這20個人的關係,還有50名的朋友,這四年多我投入時間、資源及精神經營這些關係,實際上我也接受到愛,也在自我療癒的過程,開始感受到付出愛。


表面上很多人看會認為我人緣很好,現實是我到現在,都還被莫名奇妙討厭,就算我是在做該做的事,但上述兩種情況我都並不是很在乎(連我最好的朋友都不會我每則貼文按讚了,那討厭我的原因我更懶得問)因為我身邊有很多陪伴、支持及信任我的關係後援,這些人不管在我成功或低潮,從沒離開過外,他們也用他們的方式來愛我,所以那些不是太重要的人,就放水流吧。

關係經營是,“雙向互動所產生的結果”,這才是實際可以去努力跟經營的,這次也一樣整理了,我與這些關係的經營要點,希望我們都能珍惜身邊的這些人。


1.相處之道就是先說YES

通常除了工作跟思考外,其他事情我是一個非常放空的人,主要是我覺得在關係的相處中,就我能配合的我都會盡量配合,需要丟意見的時也會丟,YES這件事就是相處中氣氛的營造,再加上我太懶了,所以如果別人能夠安排好的話,我可以很好的躺平,YES還有一層含義,也就是我希望在與關係相處時,能讓他們感覺到愉悅,因為他們是我很重要的人,他們開心我就開心,常常他們也在包容我無腦的狀態,就算最後我常常在服軟,生活的每一天就是踏死歸去,我不想到躺在病床上時後悔什麼事,所以對我來說自尊跟對錯不太算什麼,贏了理輸了情不必要。


2.相處能有各種的方式

前一陣子我還在處理跟母親的相處關係,母親與我的個性是天差地遠,所以常常在磨合。有次又起衝突後,我第一次直接封鎖了她(雖然後來又解開),但在那幾天也算豁然開朗,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我可以不用接收母親的情緒,我可以說NO,以前總想著一定要與母親達到和解,但處理了非常多年,最後兩邊都很累,當我發現我不一定要按照固化的方式與她相處,我才理解到原來不一定要去解決什麼,放手直接離開也是種處理方式,任何關係都是這樣,只要找到雙方都能舒適的方式就好了。


3.態度要柔軟、內心有原則、界線要分明

與人溝通時我認為要盡量不要參雜情緒,因為到最後吵的都是態度,原有的問題反而失焦。態度柔軟是願意先釋出善意,並且讓彼此(我們)有共同討論的空間。但關係也不是犧牲自己的需求,犧牲到還覺得自己很偉大,當了解自我到一個程度,那些是原則,那些是底線,清楚的表達讓對方明白,讓人了解到如何與你相處,而不是用忍耐跟退讓當作關係經營,最後自己累別人也很累,關係是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4.課題分離,做好自己的人生課題

我認為這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也有各式的生活跟標準。每個人對於幸福的標準不同,幸福這件事,只有自己說的算。更何況我自己的觀點都可能是錯的,不一定是事實的全貌,所以不要輕易對別人下指導棋,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不要把自己的課題丟給別人,也不要背起別人的課題,不要去救人(聖母情節)也不要被救(受害者心態),不要試圖改變他人,那是別人學習的機會,只有把自己的課題做好,因為讓自己成為獨立成熟的個體,是自己應該肩負的責任。


5.成為製造愛的工廠

承上,在這幾年療癒自己的過程中,我先學著愛自己,先把自己的課題做好,當越來越愛自己,被自己的愛充足後,就不會認為付出很辛苦,也不會覺得先說YES是很低位的表現,獨立個體有自給自足愛的來源,愛自己是先要條件,後來我認知愛是投入不是交換,愛是給予不一定要有結果,甚至對方不給也無所謂的狀態,因為對方任何反應都不是我的課題,只是我願意先當給予的人,因為自己就是愛的富翁。


6.關係是陪伴、支持與信任

我覺得當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關係,自己就要先做到這件事,很多時候他人的問題,我不一定能夠處理什麼,但只要做到陪伴、支持與信任,關係就先好一半,情緒的支持真的是最簡單的方式,對於重要的關係,我通常都是胳臂往內彎,道理是回家講的,要讓對方感受到是被支持,不是去指責他,已經心情很差了,被這樣一弄更不爽,同理對方也才會這樣對你。我身邊很多超過20年以上的朋友,彼此共同經歷過很多事,這些都是一步步建立起來的,關係的建立先問做了什麼給予對方。


7.換位思考,觀功念恩

我覺得在討論任何東西,盡量讓自己保持在開放的狀態,因為當我有了自我限制後,就先把心跟耳封閉起來。以前我也是很愛爭論,後來因為每次這樣吵吵吵,我身心都累了,所以學會換位思考,為什麼對方會這麼想?他會這麽說?嘗試理解對方,換位思考對方出現的任何情緒跟反應,再去進行溝通。另外一個部分,以前總看別人沒做什麼,近年來因為自己不想負面,所以反而看對方做了什麼,關係裡沒有什麼應該也沒有一定要,當有這層認知後,就能用充滿感恩的心情,謝謝對方所做的,態度跟心情也越來越正向跟樂觀。


8.接納他人完整的樣子

近幾年因為有完整的認識自己,也放下一定要當個好人的想法,過往自己有一套很固化的標準,所以對於他人的缺點總是放大檢視,當我願意先當個正常人(舉例可以接受自己可以遲到時,我對他人的遲到就可以放得比較開),因為很接納自己,也很做自己,那我憑什麼不讓別人做自己,豈不是太雙標,那就是這個人的一部分,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樣樣好,比方工作狂很多事他顧不及,愛漂亮就表示花費高,愛喝酒就表示交友廣闊,真的就只有看能接納到多少,真受不了的時候,自然就會離開。


9.關係是映照自我的鏡子,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為什麼關係很重要?因為與他人相處時,自己所產生的反應跟情緒,很多都是隱藏的課題,我有很多次的經驗,就發現我生氣的點,其實是對自己的自卑,或被否認的感受,當去關照到這些後,才能對症下藥去面對,所以我認為關係中,產生反應的是我,所以解決的是自己的問題。同理,我做了什麼對方有什麼反應,也不甘我的事,每個人都只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因為裡面隱藏的那些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10.人生就是個上下車,離開並不可怕

人生就像是一趟車次,開車的時候自己一個,到站時也是自己一個,所以在這趟車次中,每個人都是過客,也就是誰長誰短而已,上下車這件事,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過程,每個階段的自己或他人改變了,環境不適合了等等,自然就會散了,就像曾經有幾個好友,後面也就慢慢淡了,但其實什麼事也沒發生,所以人際關係是自然淘汰的過程,我自己都不確認能保持多久,生命是流動的過程,只要明白什麼都是會變的,也就順流的繼續前進,車還是在開,彼此記得一起看過的風景,對方下車就算不是自己想要,祝福就是這段關係最大的圓滿。


這幾年在與他人相處上有很多得著,首先很謝謝自己願意去面對自己、審視自己、調整自己,也在很多跌跌撞撞中,開始慢慢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有些人帶出來的雖然是痛苦,卻是成長最大的禮物,感覺痛苦就像一把刀,把蜂窩性組織炎劃開,把發炎解決心才能打開,把愛放進來,最後放上我很喜歡的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所說的「切記,莫讓自己受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牽著走,哪怕僅有一絲一毫也不行。相反地,你必須徹底放棄那些不可控的。想把握住那些可掌控的,同時卻又想握有財勢,你最後終將落得兩頭空,更遑論得到幸福和自由—因為幸福和自由與否,乃取決於可控事物。」

人際關係更是如此,不要嘗試去控制任何一個關係或人,關係是尊重對方成為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先尊重自己,最後謝謝我身邊的家人朋友們,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每天都很幸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