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錢沒有在嫌多的,當然是越多越好!能周周破千是最好啦!(笑)」
那如果賺不到那麼多錢,那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
不論是在台友人,還是來澳洲的新包,通常最好奇的往往不是文化差異,而是澳洲打工能賺多少錢。
所以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
最起碼,也要夠基本的生活開銷吧?
相信很多背包客千里迢迢來到澳洲,不只是求個溫飽而已,最好是在「打工」與「度假」之後,回國時還能存有一筆小積蓄。
因此本篇文章針對澳洲2024年未來一年的法定最低薪資部分做些資訊分享,表示在法律的底線下,背包客「合理」期望的「最低」薪資該有多少。
進入正題前,先做個背景補充,以免大家對年「中」才發調薪文有些疑問。
財政年度,又稱會計年度,是指公司或國家每年制定預算或計算收入的統計時間。但每個國家或其法例所轄的組織各有不同,大抵分成兩類:一是曆年制,一是跨年制。
澳洲的會計年度(Financial year)不像我們一般認知的是走曆年制的當年度1月到12月,而是跨年制的從當年7月到隔年6月,因此才有年「中」與年「終」與我們相反的情形。就像每年澳洲的綜所稅,也都是從前一年的7月算到當年6月,然後從7月-10月開始所謂的報稅季。
所以站在會計年度的角度而言,台灣所謂的年中,在澳洲只是他們的年「初」,也是為什麼有些法令都在每年七月正式實施的緣故。因此法定最低薪資的調漲,通常也在每年的六月發布消息,七月開始實施。
至於其他國家的制度,詳細可以參考:維基百科:財政年度。
根據澳洲官方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署(Fair Work Ombudsman, FWO)於今年6月3日發布的最新消息:
2024年7月1日起,法定最低薪資為稅前24.1澳幣/小時,跟去年23.23的時薪比起來,薪資調幅達到3.75%。
在每周工作法定38小時工作時數下,最低週薪則為915.90元。
由於臨時工(Casual)不像全職(Full-time)有額外福利,像是半年一週的有薪假、有薪病假等,而且基本上只要沒上工就等於沒收入,所以政府在法定最低薪資基礎上額外加上25%當作「補助津貼」,也就是稅前30.13/小時(24.1*1.25),才是臨時工的基本底薪。
通常背包客工作類型不外乎有全職(Full-time)、工讀(Part-time)、臨時工(Casual)以及計件制(Piece rates),而不論哪種工作類型,至2017年澳洲新稅制的關係,針對背包客,只要是合法工作,不論賺多少,澳洲政府「最少」都會從中抽取15%的所得稅。
根據澳洲稅務局ATO官方數據,打工度假簽證目前各級距所得稅率如下:
澳洲每年的報稅季節是7/1–10/31,與疫情前相比,所得級距在2020年時向上調整過一次,對打工度假的背包客來說,級距上調表示可以多留點錢進自己的口袋,對當時缺工的澳洲來說,則是多一點吸引背包客留在澳洲的誘因。
對於稅前與稅後時薪有所了解後,我們就能開始探討一周最少要賺多少才算是「法定低標」。
澳洲法定一周的最高工時為38小時,超過則有額外加班費,因此我們照著法律走,用法定基本薪資與最高工時,以及搭配15%的稅率做計算(澳幣):
正職Full-Time:
稅前24.1/小時→915.8/周
稅後20.49/小時→778.43/周
臨時工Casual:
稅前29.04/小時→1144.75/周
稅後24.68/小時→973.04/周
最後得出在法定最低薪資下,一周的落點約在稅前915~1144元,或是稅後778~973元。
所以從上述結果得知,如果人正在澳洲打工渡假,但是周薪如果沒有達到法定稅後778~973澳幣的低標,或許你要趕緊考慮找下一份工作。
在準備入秋、入冬之餘,趕快找工作吧!進入淡季的澳洲,工作只會越來越難找,有些工作甚至時數也會越來越短(延伸閱讀:來澳洲墨爾本兩個月的坎坷找工經驗談)。
除非旺季能將淡季的周薪給補回來,就像我先前番茄場的狀況一樣,淡季靠旺季拉平均,整年度結算下來,才將薪水拉到法定最低薪資的水準。(延伸閱讀:結束了,我的澳洲打工生活!最後一次的農場薪資收入大公)。
因此,如果薪資四季穩定在一周778~973元之間(甚至更高),除非職業倦怠或是工作環境氣氛不佳,不然不要隨便換工作,你只會後悔!
最後,如果是靠黑工的或是寄件制的朋友,黑工通常因為薪資低,必須用高工時才能達到最低標準;計件制則是要每周薪資除上工作時數,才能知道自己的薪資有沒有達法定最低標準。
如果屬於上述兩種不達法律底線的敘薪方式,或許你要考慮看看該不該換工作,因為你值得更好的薪水(集二、三簽除外),現階段找不到更好的,過渡期只能將就點騎驢找馬,順便賺工作經驗,相信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著你們。
通常我不會把稅前薪資當作基準,就像每周在預估時數跟績效獎金的時候也是,稅前是虛的,到手的薪資才是真的!
就像是我在澳洲賺了「稅前」100萬台幣跟「實拿」100萬,先別說一個稅前稅後落差就15萬,光說出來氣勢也不一樣!
說這麼多,只是想說,只有實際到手的薪資才是真的,剩下的雇主都幫你繳給澳洲政府當做「強收的保護費」,用稅前計算薪資,只是幫自己多添一道計算85%實拿薪資的手續罷了。
澳洲大多都採周薪制,不像台灣採月薪制,因此可以把一周乘上4次,就大概是台灣一個月的薪資水準:
一周778~973澳幣(稅後)
=四周3,113~3,892澳幣(稅後)
≒一個月62,274~77,843台幣(匯率1:20計算)
從上述結果可得知,如果是以「賺錢」為首要目標來澳洲打工度假的,只要在台灣的月薪低於6.2萬~7.7萬這段區間,那就來吧!台灣的薪水不值得你留戀。
畢竟,澳洲近年來都是全世界法定基本薪資最高(或是前幾高)的國家,所得稅與其他高所得國家相比相對較低,更何況物價還不是世界最高的。
根據維基百科<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所示,
澳洲在2024年薪資上調後,為目前「稅前時薪」&「稅前年薪」最高的國家,
常年與盧森堡、紐西蘭競逐第一的寶座。
因此在這裡,賺多少錢不是本事,存了多少才是真本事!
同樣澳洲一年,
有人賺了稅前百萬;有人賺了稅後百萬;有人存了稅後百萬,你說誰比較厲害?
反之,如果月薪落點在6.2萬~7.7萬台幣之間(甚至是超過),就必須權衡待在台灣與來到澳洲兩者之間的利與弊,兩相權衡取其利。
畢竟,在台灣這樣的高薪,在澳洲只是最低標準而已。
除非你有本事在澳洲賺到比台灣更高的薪水,否則就要考慮是否有其他誘因或理由吸引你前往澳洲打工度假。
背包客無奇不有,來澳洲打工的理由也千百萬種,端看自己是基於什麼目的決定踏上澳洲這條「不歸路」。
2022年的調薪,不僅薪資調整幅度創下15年來新高,連帶著Casual的稅前周薪破千已成為基本門檻!
今年的調薪幅度,雖不及23年的水準,但在調漲之後,Casual的稅前時薪不僅突破30大關,稅後也達到25元,稅後周薪更是逼近千元大關!
當稅前周薪來到1100澳幣,以前努力打拼讓周薪破千的日子,如今已成為日常風景,而稅後周薪破千,或許就落在明年的調薪也說不定!
今年7月出發的背包客,如果不讓自己周薪達1500澳幣以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來澳洲打工是以賺錢為目的。
隨著國境解封,澳洲也重新開放打工度假簽證的申請,疫情導致的缺工困境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地住宿一位難求,以及黑工問題捲土重來。
去年網路社群一片熱絡至今,就知道去年的問題恐將延續至今年,不僅如此,當今詐騙氾濫,連畢業五年的我都收到詐騙email,詐騙手法與花樣層出不窮、推層出新,詐騙不會消失,只會變得更加猖狂。
薪資調漲是好事,前提還得是找到穩定白工,以及有著避免掉落詐騙陷阱的警覺心。多留個心眼,對自己而言有利無弊,免於人財兩失。
如果對於澳洲過去近10年的薪資、稅制以及匯率有興趣的話,歡迎讀者參考另一篇著作《2023澳洲打工必看》澳洲年薪百萬的神話與實話:一次搞懂澳洲近年來的薪資、稅制與匯率變化,文中提到2023年調高底薪後的狀況與分析。
如果賺錢是來澳洲打工的首要目標,除了付出勞力所獲得的薪資收入外,也別忘了要考量背後的「隱沒成本」,像是職涯中斷、放不下的親朋好友、應負的責任等等,並切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它的代價。
不論最終選擇待在台灣還是過來澳洲,不忘一句老話:
對自己的選擇做負責,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選擇善後擦屁股。
文末,附上2024年以及2023年的澳洲薪資的澳幣/台幣對照表(小數點四捨五入至第二位,有誤差請見諒)當作收尾。
計件制在今年有個好消息,公平工作委員會(The Fair Work Commission)最新出爐的法條,只是要按件計酬(不論全職、兼職或臨時工),勞動者也必須得到最低工資保障。
2022年4月28日開始,計件制工人每天工作的最低工資保證,且雇主有義務記錄其計件工人的工作小時數和適用的計件工資,確保工人可以獲得合理的報酬。
如果計件制工人在獲得計件工資外,還得從事其他與計件制非相關工作,則必須按照相關的獎勵小時工資率支付該工作的報酬。
對於工作時數小於76小時的新手而言,仍要確保他們薪資能符合法定最低時薪的要求。
以下為官方根據22年7月1日最新實施的薪資作為範本:
礙於每間農場與蔬果種類有所不同,計件制度也各有差異,不易計算,因此不再贅言展開探討,對計件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上網搜尋公平委員會的資料,或是詢問其他背包客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