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低調卻使人困擾的文明病-梨狀肌症候群

腰酸背痛、屁股痛、尾椎周圍痠痛,這些症狀是大部分人求診時能講出的症狀。有點醫學觀念的人或許會說骨刺又或是坐骨神經痛等名詞,等到醫師診斷出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問題時,你一定一頭霧水,梨狀肌症候群到底是什麼碗糕?

梨狀肌是什麼?

梨狀肌的位置在人體兩側臀部後方,是臀大肌深層的一條肌肉。雖然梨狀肌症候群不常聽到,但其實盛行率比大家想像的多。梨狀肌主司大腿外轉的動作,如果過度使用梨狀肌,就可能造成腫脹和發炎。下一段將介紹導致梨狀肌症候群的幾種狀況。

Pic from Unsplash

梨狀肌症候群的原因?

梨狀肌症候群與過度使用梨狀肌有關,以下幾種狀況都會提高梨狀肌症候群的風險:

1.翹腳:翹腳不只不好看,翹腳因為過度彎曲大腿,梨狀肌就會被拉伸。長時間翹腳會讓梨狀肌持續拉扯,久而久之會引起炎症反應,進而導致梨狀肌症候群。

2.久坐:久坐的缺點再加一條,有在關注我們的讀者應該都知道,一直以來我們都不斷強調久坐對人體帶來的傷害。當然長時間坐著會讓梨狀肌持續受到壓迫,提高梨狀肌發炎的風險。

3.椅子太硬:坐的椅子太硬也是梨狀肌症候群的一大危險因子,椅子太應會增加梨狀肌的壓力,長久下來便引起梨狀肌症候群。

4.假日運動員:所謂的假日運動員,是指平日由於工作繁忙,沒有運動習慣。一到假日便報復性運動,想把一到五缺乏的運動量一次補回來。但由於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突然大量運動就可能提高受傷風險。需要用到腿部奔跑或扭轉的運動都可能造成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緩解?

  梨狀肌症候群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急性期雖然能用冰敷、多休息和調整姿勢避免疼痛來緩解。但慢性的梨狀肌症候群非常難解,肌肉鬆弛劑和止痛藥的效果有限。超音波、電療又或是復健的牽引也不一定能100%改善這大問題。真要對付梨狀肌症候群,還是得對症下藥,從根本改善造成梨狀肌症候群的幾個習慣開始。

梨狀肌症候群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一直是我們強調的觀念,唯有預防造成梨狀肌症候群的因子,才有望能解決梨狀肌症候群的問題。預防方式包括:

1.避免久坐:久坐是梨狀肌症候群的高危險因子,久坐的上班族記得適時起身走走,活動一下筋骨。

2.拒當假日運動員:平時就要培養運動習慣,每天只要抽出30分鐘運動即可。如果長時間沒運動,記得要循序漸進,絕對不可報復性運動,反而會提高受傷的風險。

3.調整椅子的硬度,避免翹腳:座椅需要軟硬適中,盡可能把翹腳的習慣改掉,倘若真的難以克服。可以先從左右腳交替翹來調整,不要單腳一直翹著,偶爾換腳來防止單側梨狀肌持續受壓。

梨狀肌症候群症狀盤點

如果有以下幾種症狀,就代表你可能有梨狀肌症候群,此時要有所警覺自己是否有前幾段敘述的壞習慣!

1.屁股和髖部有痛點

2.疼痛延伸到腿部

3.屁股有灼熱感和刺痛感

4.走路不穩、不良於行甚至跛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