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亂還能更錯亂的幼教政策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幼教是學校教育的第一階段,但在台灣一直很尷尬,制度也很錯亂,阿頓身為一個有一些接觸了解的局外人,一直很疑惑這些專家官員是怎麼回事。

而且,沒有最錯亂,只有更錯亂。

過去幼教人力的編制已經很複雜了,現在更複雜。過去一個公立幼兒園會有的人力,或稱為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會包括園長、教師、教保員及助理教保員。依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以契約進用之教保員、助理教保員,工作權益以勞保和勞基法為準,幼兒園教師的權益則與中小學教師無異,是公教人員的公保。

這些不同職業身分的教保服務人員,會分別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教保服務人員條例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之進用考核及待遇辦法、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或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等歸聘任,各種身分又都有遇缺未聘正式人員,而聘用代理,所以一個園所大家通力合作,做的事情差不多,薪資、身分、公勞保權益...... 都大不相同。

其他特殊教育等人力需求就先不說了。

僅僅是2018年起,依據教育部推動及補助地方政府與私立教保服務機構合作提供準公共教保服務作業要點(2024/5/15有修正),幼教園所型態分為私立幼兒園(又分為很多種)、準公共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這兩種也都還是私立)、公立幼兒園,分別規範,你看看這有多複雜。

主管機關為何要給自己找這麼多事?


今年教育部的德政,2024/1/16又修訂了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作業要點",各縣市五六月就據以招聘加置之照顧服務人員,而這一批人力屬於不定期契約,也就是短期臨時工,身分和薪資權益就 "準用" 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之進用考核及待遇辦法

例如南部某縣市招考一百多人,甄選只靠面試八分鐘就決定。這批人進來到底是福是禍呀。


raw-image




是不是阿頓說的,沒有最錯亂,只有更錯亂。

幼兒園教育為什麼會這麼複雜又錯亂?

政策為何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師資為何一直開設臨時短期的契約進用人員?

這樣的幼教品質? ......

今年的德政創舉,令人嘆為觀止,沒有想想怎樣簡化組織流程,反而又外加新的人力管道。幼教主管機關的思維方式,可想而知,有異於常人之莫名其妙,以後再自己添亂,也不意外了。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才寫含糖飲料禁入校園法規時,查到2017年一篇報導。當時蔣乃辛等立委審議學校衛生法時,提出四案,其中禁止瘦肉精、塑化劑餐具、增加營養師等都被否決,只有禁售含糖飲料、高油鹽脂肪等食物一案,獲得教育部完全同意。 含糖飲料禁入校園 教育部同意修法 2017/10/5 09:52(10/5 12:
自2017以來,體位適中比例大致維持,過重和肥胖的比例減少,但看起來不是很顯著。 反倒是體重過輕的比例,從106年的全國8.2%增加到9.2%,而且男女都有此趨勢。 如果這些都是校園禁止含糖油鹽飲食的成效,我認真覺得,應該調整校園飲食的熱量,畢竟成長期的孩子體重過輕也很不好。
教育局一再發文、三令五申校方和教職員萬萬不可提供含糖飲料給學生,已經不是新聞了。 2017年教育部長潘文忠回覆立委質詢時,宣稱已經規定高油高鹽高糖飲食不得進入校園。(但我看了法條覺得只規範午餐和合作社)。 如今不論校慶運動會、校外教學...... 家長或其他人想提供孩子們一點飲食,需要申請審核。
其實這個標題跳了好幾步。 應該說,當全球化趨勢使得教育商品化,為了提供選擇依據,標準化測驗應運而旺,如國際的PISA、國內三至八年級的學力檢測。 然而,標準化測驗有何意義呢? 自1960S幾乎所有研究都顯示,教育成果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家庭環境。城鄉差距是難以/不可跨越的鴻溝。
今天搜尋資料時,看到華藝網站的推薦: 【下載完整報告】AI熱潮從學術研究也能看出端倪?哪些議題是2023熱搜議題? 好奇瀏覽一下2023年華藝線上圖書館年度數據回顧,不意外的是AI 搜尋紀錄大幅增長。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相關文獻其實還不算多,所以搜尋紀錄只有這麼多,並未充分反映大眾對AI的關切。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剛才寫含糖飲料禁入校園法規時,查到2017年一篇報導。當時蔣乃辛等立委審議學校衛生法時,提出四案,其中禁止瘦肉精、塑化劑餐具、增加營養師等都被否決,只有禁售含糖飲料、高油鹽脂肪等食物一案,獲得教育部完全同意。 含糖飲料禁入校園 教育部同意修法 2017/10/5 09:52(10/5 12:
自2017以來,體位適中比例大致維持,過重和肥胖的比例減少,但看起來不是很顯著。 反倒是體重過輕的比例,從106年的全國8.2%增加到9.2%,而且男女都有此趨勢。 如果這些都是校園禁止含糖油鹽飲食的成效,我認真覺得,應該調整校園飲食的熱量,畢竟成長期的孩子體重過輕也很不好。
教育局一再發文、三令五申校方和教職員萬萬不可提供含糖飲料給學生,已經不是新聞了。 2017年教育部長潘文忠回覆立委質詢時,宣稱已經規定高油高鹽高糖飲食不得進入校園。(但我看了法條覺得只規範午餐和合作社)。 如今不論校慶運動會、校外教學...... 家長或其他人想提供孩子們一點飲食,需要申請審核。
其實這個標題跳了好幾步。 應該說,當全球化趨勢使得教育商品化,為了提供選擇依據,標準化測驗應運而旺,如國際的PISA、國內三至八年級的學力檢測。 然而,標準化測驗有何意義呢? 自1960S幾乎所有研究都顯示,教育成果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家庭環境。城鄉差距是難以/不可跨越的鴻溝。
今天搜尋資料時,看到華藝網站的推薦: 【下載完整報告】AI熱潮從學術研究也能看出端倪?哪些議題是2023熱搜議題? 好奇瀏覽一下2023年華藝線上圖書館年度數據回顧,不意外的是AI 搜尋紀錄大幅增長。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相關文獻其實還不算多,所以搜尋紀錄只有這麼多,並未充分反映大眾對AI的關切。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上一篇海苔醬分享的文章【當媽這件事】第一天幼兒園上學趣!有提到可以用育兒津貼五千元稍微補貼一下私立幼兒園的學費。有朋友剛好問到關於育兒津貼的細節,想說可以簡單整理手邊蒐集的資料,畢竟自己也是等到小孩準備上幼兒園時才認真做功課搞懂這些規則(笑)!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實在有點沮喪,小孩兒們好需要用許多方法 一直不斷Hold住,這堂內容恰好有些無趣 硬要帶動小孩專注有難度 然後這次小孩又回到調皮的狀態 覺得要一直管秩序讓自己感覺很無能 小孩不聽話自作主張做指令之外的話 一開始好像很害羞的小孩 突然像是覺得我是可以胡來的老師 開始往瘋小孩邁進
Thumbnail
家庭在有了小孩後,生活變得有些混亂。尤其當家裡有一個、甚至多個六歲以下的小孩時,從早到晚都是一片熱鬧和忙碌。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被形容為混亂的代表,但其實,這種混沌中蘊含著一種特殊的成長策略。
Thumbnail
今天,突發奇想地想要跟大家聊聊幼教老師崩潰時刻的前十名。先宣導一下,現今的幼兒園老師(或稱幼教老師)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在上一篇海苔醬分享的文章【當媽這件事】第一天幼兒園上學趣!有提到可以用育兒津貼五千元稍微補貼一下私立幼兒園的學費。有朋友剛好問到關於育兒津貼的細節,想說可以簡單整理手邊蒐集的資料,畢竟自己也是等到小孩準備上幼兒園時才認真做功課搞懂這些規則(笑)!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實在有點沮喪,小孩兒們好需要用許多方法 一直不斷Hold住,這堂內容恰好有些無趣 硬要帶動小孩專注有難度 然後這次小孩又回到調皮的狀態 覺得要一直管秩序讓自己感覺很無能 小孩不聽話自作主張做指令之外的話 一開始好像很害羞的小孩 突然像是覺得我是可以胡來的老師 開始往瘋小孩邁進
Thumbnail
家庭在有了小孩後,生活變得有些混亂。尤其當家裡有一個、甚至多個六歲以下的小孩時,從早到晚都是一片熱鬧和忙碌。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被形容為混亂的代表,但其實,這種混沌中蘊含著一種特殊的成長策略。
Thumbnail
今天,突發奇想地想要跟大家聊聊幼教老師崩潰時刻的前十名。先宣導一下,現今的幼兒園老師(或稱幼教老師)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