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傳遞者的責任與專業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幾天前在網路看見一位擁有數萬粉絲的瑜珈網紅(雖然她自稱是瑜珈老師)分享了一段影片,在教導人們如何改善「圓肩駝背」,動作是將「肩關節內旋」「肩胛骨前引」後,再利用雙腳內夾來增加動作角度(動作如圖示)。各位聰明的讀者朋友們,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看出了哪些端倪?


從基本及簡要一點的觀點來看,圓肩駝背通常伴隨著肩胛骨的前引、肩關節內旋,以及胸椎及腰椎的屈曲,經常是胸大肌、胸小肌、上斜方肌、提肩胛肌等肌群緊繃,相對則是下斜方肌、棘下肌、菱形肌、前踞肌等肌群的活化不足。或是我們用更簡略一點的用語來說,即部分身體前側的肌群和筋膜過度縮短,以及背部的部分肌群和筋膜過度拉長。


從最簡單的筋膜和肌肉角度來看,我們通常需要打開及延展胸肩前側的組織,並嘗試活化及縮短背側的組織。而這位網紅分享的動作卻是在增加原本圓肩駝背的姿勢模式,而非改善。不斷地拉長背部原本已經過長的肌肉和筋膜組織,不僅無法改善圓肩駝背姿勢,甚至容易衍生各種背部的疼痛問題,如許多人常提到的膏肓痛。


看到這位網紅的分享,不禁讓我聯想到「社會責任」這個問題。如果一個自稱是瑜珈老師,甚至是在培訓瑜珈老師的人,只為了獲取更多的粉絲、業配及線上課程的銷售,而如此隨意漠視專業,傳達不適切的訊息給大眾,那我真的覺得相當不可取。


人們可能因為這些訊息,而使自身的問題遲遲無法改善,甚至產生更為嚴重的後果,這些應該都是身為瑜珈傳遞者及動作指導者需要好好正視的。如果我們的初衷是幫助人們,就應該好好努力提昇自己的專業,並肩負起自身的責任,而不是把人體和動作當成兒戲,隨易地拿來操弄。


我認為當一個人擁有了廣大的粉絲,具有更大的影響力時,如果能善用這樣的資源,好好地傳達適當的理念,那會是我相當敬佩的一件事。但如果忽視了自己的責任和可能產生的影響,只求利益而恣意妄為時,那就已經失去身為一個人的格調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什麼讓人們在面對癌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時具有更強的復原力?科學研究人員認為,迷走神經活動可能有助於增強癌症患者的健康和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心臟健康和增加對失智症的抵抗力。 什麼是迷走神經?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負責休息、生長和修復。最近的研究顯示,迷走神經活化程度較高(以較高的心率
你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 醫生給你的建議是進行手術治療嗎? 你知道你可能不需要透過手術就能改善背痛問題嗎? 佛萊堡大學 (Universität Freiburg) 和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非手術)
七年多前,當我與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在構思《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時,就一直在思索著,在這麼多瑜珈師資培訓的市場中,究竟我們要給予人們什麼?我們是否能給予更多彌補當代「瑜珈迷思」及「不適切觀念」的資源? 身為瑜珈療癒師
「重複的創傷記憶不受控制地爆炸成未經處理的經驗碎片,冷不防投擲在脆弱的人們身上。」 Peter A. Levine 博士在他的書中《記憶裡的傷,要如何好起來》寫下了這段話。 這不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寫照嗎?我們總是被過去的創傷記憶不斷襲擊,以致於我們時常不知所措,固著於過去的生活和經驗之中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嗎?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是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 Stephen Porges 博士於 1994 年所提出,該理論強調自律神經系統,特別是迷走神經在調節我們的健康和行為方面的作用,並認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三種主要的反應狀態: ● 戰鬥或逃跑(交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中,提升身體的靈活度經常是許多課程著重的重點,但你知道嗎?有些人並不適合這樣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痛楚。 其中跟「筋膜」等結締組織相關的疾病,如「過動性譜系疾患」(Hypermobility Spectrum Disorders, HSD) 和「過動埃勒斯-
是什麼讓人們在面對癌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時具有更強的復原力?科學研究人員認為,迷走神經活動可能有助於增強癌症患者的健康和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心臟健康和增加對失智症的抵抗力。 什麼是迷走神經?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負責休息、生長和修復。最近的研究顯示,迷走神經活化程度較高(以較高的心率
你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 醫生給你的建議是進行手術治療嗎? 你知道你可能不需要透過手術就能改善背痛問題嗎? 佛萊堡大學 (Universität Freiburg) 和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非手術)
七年多前,當我與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在構思《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時,就一直在思索著,在這麼多瑜珈師資培訓的市場中,究竟我們要給予人們什麼?我們是否能給予更多彌補當代「瑜珈迷思」及「不適切觀念」的資源? 身為瑜珈療癒師
「重複的創傷記憶不受控制地爆炸成未經處理的經驗碎片,冷不防投擲在脆弱的人們身上。」 Peter A. Levine 博士在他的書中《記憶裡的傷,要如何好起來》寫下了這段話。 這不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寫照嗎?我們總是被過去的創傷記憶不斷襲擊,以致於我們時常不知所措,固著於過去的生活和經驗之中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嗎?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是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 Stephen Porges 博士於 1994 年所提出,該理論強調自律神經系統,特別是迷走神經在調節我們的健康和行為方面的作用,並認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三種主要的反應狀態: ● 戰鬥或逃跑(交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中,提升身體的靈活度經常是許多課程著重的重點,但你知道嗎?有些人並不適合這樣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痛楚。 其中跟「筋膜」等結締組織相關的疾病,如「過動性譜系疾患」(Hypermobility Spectrum Disorders, HSD) 和「過動埃勒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本文章分享臥推動作的注意事項,包括身體姿勢、槓的位置及手臂旋轉角度等,並介紹阿茗教練一對一教學招生訊息。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上班族長時間坐姿或站姿和不良的姿勢習慣,可能造成腰酸背痛的困擾。然而,透過簡單而有效的瑜珈體式,我們能夠找回舒適、輕鬆的身心狀態。如果妳是需要久坐或站立的上班族更不能錯過本篇文章,趕緊看看以下內文吧! 延伸閱讀►5個有效緩解壓力及焦慮瑜珈姿勢|PERNEXT小學堂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本文章分享臥推動作的注意事項,包括身體姿勢、槓的位置及手臂旋轉角度等,並介紹阿茗教練一對一教學招生訊息。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上班族長時間坐姿或站姿和不良的姿勢習慣,可能造成腰酸背痛的困擾。然而,透過簡單而有效的瑜珈體式,我們能夠找回舒適、輕鬆的身心狀態。如果妳是需要久坐或站立的上班族更不能錯過本篇文章,趕緊看看以下內文吧! 延伸閱讀►5個有效緩解壓力及焦慮瑜珈姿勢|PERNEXT小學堂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