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06|為什麼數學研究需要時間的沉澱?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能啟發「問題的創新」。


而「解法的創新」,則是要你對目前主流的解法都深刻理解,


知道他們各自做出什麼取捨,才有機會領悟出來。


我有一個博士二年級就知道的,實驗上的現象,


用標準的解法一直無法證明。


現在過了五年,我也是最近才想出一個新的解法,


然後證明了當時那個現象是真的能證明。


這五年我都一直在想為什麼標準的解法,


無法涵蓋我觀察到的那個現象。


然後我就一直去讀標準的解法的論文,


還有論文引用的以前的論文,


一直去追蹤歷史上這些論文作者是怎麼想事情的。


然後整個都掌握了,才真的領悟出一個新的解法,


證明就很順的寫出來了。


所以在我經驗上,「解法的創新」蠻需要一直往回追想法的源頭。


這個就會需要時間,讓自己成熟。


而「問題的創新」則是可以透過學習最新的literature,知道世界現在關心什麼,來達到。


你可以觀察各種教授,他們的發表履歷。


你會發現有一種人專門做「問題的創新」,但用的都是老解法,


這個就是在水文章。


而有的教授是有一兩篇「解法的創新」,


那個就真的厲害了。


這也是為什麼科學研究的大佬都會寫教科書,


這樣他才能把所有的標準解法都吃透,


也才有機會碰觸到「解法的創新」。


水文章這個事情難免,是學術界的標准流程。


但有堅持的人啊,他會有「解法的創新」的文章。


我對有「解法的創新」的教授就會格外尊敬。


去研究看看這類型的教授,


以前是怎麼樣一路走過來的,


我覺得這才是做學術的態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