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有一段時間,我很沉迷抄寫與誦讀佛經,尤其是地藏菩薩本願經,本願經完本大約有1萬7千多字,若要字跡端正、認真心無旁鶩的謄抄完畢,我需要花費2~3天時間,但我卻經常得使用一星期以上來謄抄完一本經書;默念經書快些時只要大約一小時可以結束,但花上兩三個小時以上對我來說也是常有之事,而時間的差距多寡,則取決於我有沒有辦法專心一意,因我在讀、抄寫經書時,常常讀著寫著心就飄了,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父親往生時的模樣、質疑經書訴說內容、思考我做這些事的理由、憂患未知人生艱難等等,有時天馬行空,有時惡意橫生;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念頭冒出時我都會跟自己說要專心不要亂想,但大多時都堅持不了多久,所以只能中斷行為,休息後再繼續。

 

我與虔誠的母親說過這樣的情況,她表示這十分正常,師父曾說過,當你在讀、抄寫經書或是佛號時,惡意的念頭干擾愈多,就代表累世冤親債主在阻擾你進修得道,這時你要更積極,更加持續不斷的堅持下去,才會慢慢開始有成果。我聽後感覺很玄幻,並覺得有些過度誇張解讀,但其實當我開始不斷重覆抄寫、誦讀並且迴向給十方法界眾生與過世的親人時,就代表我內心深處絕大部份是相信並期望能在這些行為下得到反饋。這是屬於信仰方面內心的期待,但近期閱讀了一本書,我讀了很久,這本書字字白話,但吸收起來卻有些困難,書名為《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關於我在沉寂時的自我對話、掙扎、干擾,作者比約恩在他名為人生課程裡不斷的測試、領悟一直到直視死亡,用他不尋常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其實這就是人生也是人的本性。

 

試想,當我們在進行一些安靜、無聲或不需要過度思考的一些枯橾無趣的行為時,思緖應該常常會渙散飄遠,比如搭車時、比如背著英文單字、算著數學習題或是聽著像裹腳布一樣長的演講時,你可能會開始想著晚餐要吃麵還是吃便當?假日要去海邊玩,該去買支新的太陽眼鏡跟泳衣,或明天上班又要見到那討厭的同事或主管,好想辭職等;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零碎小念頭,但也都是無時無刻會出現在你的心裡,而在開心、悲傷、憤怒或是面臨選擇時,我們心裡的念頭也會隨之不同,大多數的人並不會去辨別所謂來自「心裡的聲音」正確與否,而是把它當成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選擇相信它,然後就莫名將自己困在死胡同裡。

 

比約恩在書中說:「我有著念頭,可是我的念頭不代表我;念頭本身不構成問題;自動、漫不經心地判別每一個念頭,這個才是大問題。未經訓練的頭腦經常如此。」是否有些難以理解呢,舉個經常出現在社會新聞的例子:當被心愛的伴侶背叛了,你覺得很傷心、很憤怒,同時心裡也滋生了許多念頭,比如「我有能力,我可以毀了他,我可以殺了他,我也可以殺了他出軌的對象。」或是「我覺得世界崩塌,生無可戀,我要了結我自己,讓他後悔一輩子……」遭遇到打擊時往往心裡是最混亂的,但若是我們從來就沒有學會辨別,那麼就會被這些念頭帶往錯誤的道路,所以如何放下拖累你的一連串念頭呢?比約恩告訴我們,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因為這些念頭唯一的養分來源就是你的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其實沒有想的那麼難,比如我們可以將注意力放在握緊的拳頭,然後逐步鬆開五指變成張開的手掌,一個簡單的手勢就可以刻意、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沒那麼複雜的事情上,它在試著告訴我們如何放開對各種事物執著與念頭;另外也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最容易被忽略但也絕對不可缺少的「呼吸」,你可以學習調節呼吸頻率,專注在呼氣、吐氣上,把它視成當下唯一要做的,這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療癒與充電的喘息空間,遠離內心的混亂,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人心中的寧靜、平和、安住,不會被一直潛伏的念頭擾亂-這是寶貴的,值得獲得重視。它是一份禮物。“-《襌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行》

 

比約恩在森林寺廟修行了十七年,在呼吸跟冥想的功課中了解自己,了解了人性,也學會了質疑、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進而救回了歸社會後因處處無法融入生活而患了憂鬱症的自己,他所用的方式就是呼吸,將可怕的念頭轉移注意力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這很困難,但他堅持下去,在十八個月後重見光明。憂鬱症是大腦生病了,它會讓你感覺再也快樂不起來,伴隨著失眠、焦慮是正常的狀態;年輕的我也曾患有憂鬱症,我了解那種無助的感受,深夜不能眠,白日無法睡,沒有力氣也沒有慾望做任何的事,任憑內心的壞念頭不斷侵蝕著我,「我覺得可能沒辦法再愛人,我認為自己很失敗,我找不到生存的意義,沒有誰可以救得了我。」多次深夜我站在租屋處的小陽台,抓緊了護欄想就這麼跳下去,但那段時間有位住在附近的友人經常在打工結束後來找我喝茶聊天,就在我家樓下的24小時的複合式茶館;我會聽他聊些我們共同朋友八卦,這幾日打工上課的趣事等,至今我仍然感謝他,因為他不經意的舉動,幫我轉移了一部份屬於絕望的注意力,支撐到後來的改變;所以在此,我深深的建議被憂鬱症纏身的朋友們,若是有相關症狀,除了必須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也不要相信你在生病時的每一個念頭,因為它很有可能會帶你走向絕路,試著找一件能轉移你注意力的事,這極度有機會能幫助到你。

 

「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還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與你相遇。」-波斯蘇菲派詩人 魯米

 

讀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有疑問,關於書名《我可能錯了》與我訴說的有相關的連結嗎?有的,要知道一念改千念轉;我們通常在指責他人或是爭吵時,大多都是為了爭取一個對錯,但在氣頭上時多數人都難以冷靜思考,會以當下的情緖認為是「你錯了」,要他人認同我是對的地執著念頭,因人都很喜歡認為自己對眼前發生的事很了解,也能自以為準確解讀各種事件,覺得自己已經瞭若指掌,也自認可以決定與斷定各種現象的是非好壞,所以我們往往認定生活應該按照自己的希望與計畫發展,但可惜的是通常情況並非如此;正確從來不是重點,尤其在彼此身份、立場不一樣時,所採取的視角與判斷亦會有所不同,只是想要證明是非對錯這種念頭在我們心中根深地固,我們總是為了這個念頭抓狂、惱怒乃至於四處與人抱怨、訴苦;可若是我們能練習將這念頭反轉,學習放下自我,認清自己可能並非是無所不知,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成為更成熟、謙虛的人,更能體會到來自人們的善意與生活的幸福感。

 

A man should never be ashamed to own he has been wrong,which is but saying, that he is wiser today than he was yesterday.

一個人絕不用羞於承認犯錯,因為那只是意味他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亞歷山大・波普

 

作者比約恩於2018年確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即所謂的漸凍人,並於2022年1月在家人的陪伴下選擇安樂死,結束這短暫又起伏跌撞的一生,其所著《我可能錯了》不是一本教大家正面思考的書,甚至也不鼓勵大家正面思考;我覺得我可以理解他的意思,因為強迫自己正面思考其實是一件很表面的事,就像今天上班要遲到了,但你不斷遇到破百秒的紅燈,三寶的路人,因擦撞而塞車的路況,找不到的停車位等,你可能會正面思考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人生不可能沒有意外,但實際情緖上卻很難不焦躁生氣,我們無法因為正面思考就撫平自己的無奈或是傷心憤怒。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所以要成為自己在這世界上所想見到的樣子,比約恩試著以他的修行十七年後的人生經驗來教我們該如何覺察自己,希望我們能成為更有智慧的人,起碼能在人生走到終日時能感到來這一遭「不虛此生」,那麼便夠了。

比約恩_於2008年最後當僧人的照片


 

你遇見的每個人

都在進行一場戰鬥

你對此一無所知

與人為善 永遠如此







本集YOUTUBE收聽連結👇👇👇👇👇


【閱讀聊樂KEY】 Podcasts 頻道

解放你的知識焦慮,重拾閱讀自由

翻開書,本來就該是件輕鬆自在的事情,閱讀沒有低消,想讀多少就讀多少。 書本闔上後,還記得住的便是對你最重要的KEY!

 

節目主持人: 小翔 & Silvia

聯絡我們: chatkeyout@gmail.com

 

網址與節目總覽

Podcast 收聽平台: Apple podcasts l Spotify l Youtub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閱讀聊樂KE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