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議題】突然遇到「潛藏心中最深的恐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呢?

能說出來的恐懼都不會是最強的恐懼

潛藏心中的恐懼,無以名狀,遇到了才會知道,才發現它原來很久以前就存在,只是被壓抑住,真的遇到時就會觸發自動反應模式

很類似「被踩地雷」。地雷是過往經驗所不能處理、未能解決的情緒,像是童年創傷。

被踩到地雷時,你會暴怒,會快速地、極端化暴怒

因為,憤怒在此刻是一種防衛,而不是感覺

「你為什麼要說「你能瞭解我」,你根本不可能瞭解!!!」你憤怒地說

「你為什麼這樣對我!?過去我對你付出多少,現在你這樣對我!?」你發飆地說。

憤怒在阻斷那個感覺,並讓誤觸地雷的表面事件別再發生

憤怒在掩飾恐懼

如果不憤怒,就會掉入恐懼(有的人連憤怒都出不來,連防衛都不能做)

面臨那個最深的恐懼時:身體會僵化,心情會低落,整個人幾乎在當機的狀態

有的人會一直睡覺(關機逃避),有的人會感到身體各種不適(能量亂竄導致各種痛),有的人會陷入憂鬱(掉入恐懼漩渦)

恐懼會持續一段時間,完全無法處理(不知從何處理起),一種輕度解離狀態,無法思考與決定,只想保護自己,整體縮起來

直到逐漸淡忘(但這其實是身體反應到累了,逐漸疲乏而停下來)

直到下次再被踩到

但為了避免被踩到,你會無意識一直避開某些情境或人,不斷閃避的結果,生活空間就會越來越小。

#面對恐懼,給它一個身份

有個案說他被觸發時,整個人是僵掉的,他還勉強待在那個情境裡,維持禮貌慢慢抽身離開,沒想到回家後頓時有很強的睡意,一躺下來卻睡不著,身體好硬,左手臂麻麻的,腦袋一直在轉但不知道轉什麼。

他有點想哭但哭不出來,似乎是悲傷,但也不知道到底被觸發了什麼,整個人呆著,掉落一種什麼情緒裡,是低落的、不舒服。

這次事件不同的是,以前他被踩雷時是直接憤怒大吵,得理不饒人,最後得到勝利讓對方難堪。但這次發飆完了,想說主動靠近對方表示善意,卻被對方一手撥開狠很拒絕,離他而去。

後來就掉進恐懼裡,動彈不得,檢討自己剛剛的發怒。

他想著,剛剛觸發的事件,其實也不用發怒處理,那到底是什麼踩到他的地雷?讓平常可以同理、冷靜的自己突然爆開來?

有時候,客觀分析自己主觀的情緒,可以拉開一點距離,反而不會陷下去

反正也睡不著,乾脆自問自答,剛剛到底是什麼?

「我明明好好跟他講了好幾次,他就是不聽,非得要到最後才不甘不願去做,還一路碎唸嫌棄?」

「不是他做不做這件事,我真正氣的是?對方不尊重?」

「我生氣的是對方憑為什麼這樣對我!?過去我對他付出那麼多,他可以這樣對我!?」

「但是他被我兇,可能也無法反應過來。或者此時此刻,他在防衛下還能知道/反省我對他那麼好他應該怎樣的心思嗎?他的能力夠嗎,我在跟他計較什麼?」

「當他狠狠甩開我的手時,我震驚了,那是驚嚇。」

「我生氣他不該這樣對我,但如果他真的這樣對我呢,我好像會悲傷。我不想這樣,所以這是擔心被拋棄嗎?感覺怪怪的…」

「之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好像是被拒絕、不被重視,如果有些人不能信守自己的承諾,我就沒有安全感。我明明已經做這麼多了,為什麼對方還是這樣沒看見我在乎的…這很難嗎?」

「付出如果都沒有回報,我還要做嗎?但是我好像沒有選擇,如果連這樣的關係都不可能,那還有什麼…」

即使這樣分析,身體還是驚嚇,所有事情也會暫停,也沒有解方

那就這樣沒關係,並不是要馬上解決,只是不要放棄理解,不要讓自己習慣直接癱在情緒裡而已

後來他就睡著了,睡的恍恍惚惚

解開深層恐懼的時機還未到,但是談一談總是有幫助的

恐懼失去、恐懼傷害、恐懼自己已經很努力卻不可控的部分

不可控的部分是陰影

陰影面積很大,影響很大,觸發事件都只是表面,真正的冰山在水面下

陰影面積要客觀計算,不是開玩笑,在計算/釐清它是什麼的同時,就能賦予恐懼一個身份、一個名字,不再無以名狀

可以意識到、有名字的恐懼,就不是潛藏最深的恐懼,它不再被排擠,而是坐在意識房間裡的某角落,暫時與我們共處。

能先這樣,就很好了。

之後會有方向為它找到解方的。

avatar-img
314會員
215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能/基本情緒】 與生俱來的,協助生存用的情緒 與電影相反的,Joy樂樂的排序反而是最低的,因為生存首要不是快樂,而是避開風險 並當一切都安全了,最後才考慮樂樂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當一般人被「糾正」時,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意是否被誤解」 所以要對一個人說「你的行為冒犯到我」前 一定要先說「我知道你的心意是為我著想、為我好」 這樣對方才不會為了要解釋「我沒有惡意」而心生防衛,也能專注聽「你需要的行為調整」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本能/基本情緒】 與生俱來的,協助生存用的情緒 與電影相反的,Joy樂樂的排序反而是最低的,因為生存首要不是快樂,而是避開風險 並當一切都安全了,最後才考慮樂樂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當一般人被「糾正」時,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意是否被誤解」 所以要對一個人說「你的行為冒犯到我」前 一定要先說「我知道你的心意是為我著想、為我好」 這樣對方才不會為了要解釋「我沒有惡意」而心生防衛,也能專注聽「你需要的行為調整」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是受到市場氣氛影響才覺得樂觀,並非基於企業價值而樂觀,只要股價下跌、市場氣氛轉變之後,樂觀的想法就會消失,原本認為修正風險有限的想法就會動搖,認為長期可以獲利的想法也會受到市場氣氛影響而改變。
Thumbnail
看到有人因為這次的事情在說這是因為沒有校園沒有髮禁、禁止體罰、延後到校時間導致學生逐漸沒有紀律,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爸說他高中時畢業典禮教官只要走得慢一點一定會被憤怒的學生蓋布袋拖去打。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得檢討,但希望不是以一種意氣用事、情緒主導的心態......
Thumbnail
關於一位帶有情緒與多項議題困擾的服務對象,在服務中我們花時間處理的不是情緒,而是別的。
Thumbnail
「我日日都在和痛苦、焦慮和恐懼奮鬥,我發現唯一能緩解病痛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草間彌生。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解方,你可以看見藝術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這些作品也會在某個時刻改變你!
Thumbnail
大學時光五味雜陳,躊躇或堅定、徬徨無助或雄心壯志⋯⋯經驗種種情緒的我們,不斷增加身心的負擔,自然需要適時地「登出」 — — Podcast節目《世代登出》,便是這樣安放焦慮的場域,由導演徐嘉凱與內容工作者高可芯主持,用對話來陪伴大家反思這世代賦予人的角色、價值與想像。 季末之夜結合議題反思、吉他彈唱
Thumbnail
#泰國 10/6 恐怖無差別兇殺案件 10月6日,在泰國曼谷東北方的Uthai Sawan 鎮上,發生了令人悲慟的恐怖無差別兇殺案件:死亡人數高達38人(包含兇嫌本人),其中有24人為2-5歲的幼童,這起事件也是泰國史上導致最多兒童死亡的單一殘忍兇殺案件。
Thumbnail
隨著近年來台灣推理的多元化與在地化,以社會議題為題材的犯罪文學作品可說越來越多,本文以《春天的幻影》、《人性的試煉》為例,試析兩書的結構如何讓沉重的故事更輕快易讀。
Thumbnail
本文是對精神健康議題深度報導的回顧,反映我在大疫時代中,對人們精神健康的關注。我選擇2020年7月到2021年10月間對精神健康相關議題的精彩深度報導,包括獨立媒體報導者、聯合報願景工程、康健雜誌、公視等媒體的專題報導。我不希望用心的專題被讀者忽略,因此我將這四個專題整合成一篇介紹文,給讀者們參考。
Thumbnail
以前的我都是個好好人,什麼都好:人前和氣,人後爆氣。 看起來像是雙面人,其實是不懂的在當下表達,也或是在事後才釐清自己的心情。現在則是當下可以同理對方,但事後再同理自己。才有這種前後不一致的現象。 生氣討厭是個很正常的情緒反應,就算我再怎麼調適,不合就是不合,討厭就是討厭。
Thumbnail
面對孩子崩潰的情緒,除了平靜的陪伴,你還能做什麼? 一言以蔽之:『積極同理』他的情緒 面對孩子崩潰的時候,尤其當孩子已經會講話、表達情緒時,崩潰的時候常常伴隨出現很多情緒話:Ex. 我要打破所有的杯子、我要打死你、把玩具都丟掉......
Thumbnail
是受到市場氣氛影響才覺得樂觀,並非基於企業價值而樂觀,只要股價下跌、市場氣氛轉變之後,樂觀的想法就會消失,原本認為修正風險有限的想法就會動搖,認為長期可以獲利的想法也會受到市場氣氛影響而改變。
Thumbnail
看到有人因為這次的事情在說這是因為沒有校園沒有髮禁、禁止體罰、延後到校時間導致學生逐漸沒有紀律,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爸說他高中時畢業典禮教官只要走得慢一點一定會被憤怒的學生蓋布袋拖去打。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得檢討,但希望不是以一種意氣用事、情緒主導的心態......
Thumbnail
關於一位帶有情緒與多項議題困擾的服務對象,在服務中我們花時間處理的不是情緒,而是別的。
Thumbnail
「我日日都在和痛苦、焦慮和恐懼奮鬥,我發現唯一能緩解病痛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草間彌生。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解方,你可以看見藝術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這些作品也會在某個時刻改變你!
Thumbnail
大學時光五味雜陳,躊躇或堅定、徬徨無助或雄心壯志⋯⋯經驗種種情緒的我們,不斷增加身心的負擔,自然需要適時地「登出」 — — Podcast節目《世代登出》,便是這樣安放焦慮的場域,由導演徐嘉凱與內容工作者高可芯主持,用對話來陪伴大家反思這世代賦予人的角色、價值與想像。 季末之夜結合議題反思、吉他彈唱
Thumbnail
#泰國 10/6 恐怖無差別兇殺案件 10月6日,在泰國曼谷東北方的Uthai Sawan 鎮上,發生了令人悲慟的恐怖無差別兇殺案件:死亡人數高達38人(包含兇嫌本人),其中有24人為2-5歲的幼童,這起事件也是泰國史上導致最多兒童死亡的單一殘忍兇殺案件。
Thumbnail
隨著近年來台灣推理的多元化與在地化,以社會議題為題材的犯罪文學作品可說越來越多,本文以《春天的幻影》、《人性的試煉》為例,試析兩書的結構如何讓沉重的故事更輕快易讀。
Thumbnail
本文是對精神健康議題深度報導的回顧,反映我在大疫時代中,對人們精神健康的關注。我選擇2020年7月到2021年10月間對精神健康相關議題的精彩深度報導,包括獨立媒體報導者、聯合報願景工程、康健雜誌、公視等媒體的專題報導。我不希望用心的專題被讀者忽略,因此我將這四個專題整合成一篇介紹文,給讀者們參考。
Thumbnail
以前的我都是個好好人,什麼都好:人前和氣,人後爆氣。 看起來像是雙面人,其實是不懂的在當下表達,也或是在事後才釐清自己的心情。現在則是當下可以同理對方,但事後再同理自己。才有這種前後不一致的現象。 生氣討厭是個很正常的情緒反應,就算我再怎麼調適,不合就是不合,討厭就是討厭。
Thumbnail
面對孩子崩潰的情緒,除了平靜的陪伴,你還能做什麼? 一言以蔽之:『積極同理』他的情緒 面對孩子崩潰的時候,尤其當孩子已經會講話、表達情緒時,崩潰的時候常常伴隨出現很多情緒話:Ex. 我要打破所有的杯子、我要打死你、把玩具都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