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面對高齡爸媽的真心話,做子女的可以怎麼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這幾天有一場跟高齡者對談的講座,知道了更多高齡者的真心話,

有幾個問題,你可以猜猜看他們會怎麼想?



四個長輩的真心話


1、高齡者會遇到什麼樣的溝通問題?


2、他們會怎麼因應這些困難?


3、如果其他高齡者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你(這位高齡)者會怎麼幫他?


4、當自己心情不好時,你會期望家人怎麼陪伴你最好?




每一題對比我們一般人的想法和長輩的想法,就可以知道當中落差多大了!


第一題:我們一般人認為,他們哪有什麼問題,反而是我們常常要他們做什麼事,他們都不聽!

長輩的說法則是,他們也很討厭子女一直念一直念;

而且他們很怕麻煩子女要常常來帶自己去看病,

自己又不方便出門,所以也不敢常常喊著不舒服。


第二題:如果遇到上面這些問題,他們會怎麼因應?

我想可能多數的人也不太清楚長輩會怎麼因應。

不少長輩反應說會跟隔壁鄰居說,只要講開了就好了!

raw-image


第三題繼續問他們,

如果隔壁鄰居跟你說他的傷心的事,你們會怎麼處理呢?

他們說,要跟鄰居說,要放下,別想那麼多。

我又問他們,你們覺得,你們可以說放下就放下不想那麼多嗎?

他們無語。


最後,我問「當自己心情不好時,怎麼陪伴你最好?」

我們做子女的可能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陪伴爸媽。

而他們說子女告訴他們放下,不要再想這兒那件事,這樣就可以解決了!


真心話的四大特徵


縱觀整體高齡者在思考這些溝通脈絡時,或許是因為知識的邊界有限,可以在這裡看到四個特徵:


1、長輩們不太會想到多數的困擾是不容易說放下就放下的


不少的高齡者在說的時候都可以說要放下、要放下。 但實際上,他們到底是否能跟他們說的一樣就真的「放下了!」,不可考。 如果可以繼續觀察,是否還會想著這件事,可能可以作為「真的放下」與否的依據。


2、拐彎抹角的話,家人永遠不會完成你真正的期待


有不少人(高齡者、年輕人都有)會有類似的想法, 透過拐彎抹角,希望對方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對方十之八九是不會轉彎想,到底你的言外之音是什麼!

期望孫子、孫女常常回來,卻不直接說, 可能會說,我準備好吃的等你回來吃喔! 以致於覺得對方不理解我,都說了那麼清楚了, 他還是不明白。


3、高齡者會用自己認為覺得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別人的問題


可能是因為教育或是因為社會習俗處理情緒方面的問題是苦無門路的, 這是沒辦法歸咎他們的, 因為他們只知道能這樣,也不知道還能怎麼樣, 所以都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自己和別人的困擾。


4、減少兒女的麻煩是高齡者的核心思想,可能真心這樣想,也可能害怕被罵


高齡者用讓自己表面感覺有效的方式處理,這才是危險的, 一方面子女不知道他們的問題,很容易忽略這些問題; 另一方面他們的情緒問題很容易轉換成身體症狀表現出來, 而多數的子女又會帶他們到處就醫,也找不出原因。 另一個是在帶看病上,一部分可能是出於擔心, 擔心兒女要請假,公司要扣錢, 跟一些有心的子女透漏個小秘密這部分如果有預備的子女, 要先給父母打預防針, 告訴他們自己有很多年假都沒請, 請假帶出去看病公司是不會扣錢的。 當然,另一方面如果重複麻煩子女, 也有可能讓子女的臉色不好, 而減少再去麻煩他們。


了解爸媽真正的想法,三件子女能做的事


知道了爸媽的想法之後,做子女的還能做甚麼呢?


1. 用他們的方法勸他們


我們雖然知道這個方式長期沒效, 他們可能還是會覺得有感, 他們的感受比事實來得重要。


2. 有些真的放不下的就只能花時間聽他們說


其實他們可能也知道做什麼事都無濟於事, 沒辦法改變現狀,只好採取逆來順受的方式來處理, 不斷的吞忍。


3. 子女可能忽略的蛛絲馬跡


長期觀察是否會重複身體症狀的抱怨, 就像頭痛、常常腸胃不適、心臟跳得很快等 如果都去做過檢查了, 都還找不到原因時, 可能需要特別注意或許是心理的需要, 或許是情緒低落、壓力等原因造成的問題。

總而言之, 高齡爸媽在能力上、心理上的限制, 無法讓他們跟著社會的潮流去接受心理諮商, 或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家醜, 為人子女的,可以透過一些小手段, 陪他們一起走過那些不容易的時刻!


歡迎訂閱「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電子報, 帶你看見不一樣的照顧世界!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衝突,並提出瞭解決策略。透過對照顧者的需求和被照顧者的立場進行思考,可以更好地應對衝突。
長照服務提供心理師進入家裡協助照顧者的壓力調適,無論是否已經使用長照服務或是否聘有外籍看護工,都可以申請這項服務。照顧者可以申請每年9次的心理輔導諮商服務,而申請方式可以使用長照專線1966或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各位想像一下你小時候,如果隔天要考試了,今天晚上還在打電動或是看電視,父母親會做什麼事呢?讓你繼續玩繼續看,還是...,大部分的父母親應該會一直叫去念書,直到你起身去書房拿起書本才停下來吧!他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呢?是他們忘記了,還是擔心呢?
我們所看到失智症症狀,到底從何而來?到底是失智症產生的?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很多人還不清楚,而書上寫著哪些症狀是失智症的症狀,就倒果為因,就將症狀的源頭導入失智症,這樣當然經常無法處理問題。
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衝突,並提出瞭解決策略。透過對照顧者的需求和被照顧者的立場進行思考,可以更好地應對衝突。
長照服務提供心理師進入家裡協助照顧者的壓力調適,無論是否已經使用長照服務或是否聘有外籍看護工,都可以申請這項服務。照顧者可以申請每年9次的心理輔導諮商服務,而申請方式可以使用長照專線1966或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各位想像一下你小時候,如果隔天要考試了,今天晚上還在打電動或是看電視,父母親會做什麼事呢?讓你繼續玩繼續看,還是...,大部分的父母親應該會一直叫去念書,直到你起身去書房拿起書本才停下來吧!他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呢?是他們忘記了,還是擔心呢?
我們所看到失智症症狀,到底從何而來?到底是失智症產生的?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很多人還不清楚,而書上寫著哪些症狀是失智症的症狀,就倒果為因,就將症狀的源頭導入失智症,這樣當然經常無法處理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大家都知道,長者要的不是財富,也不是物質上的饋贈,其實他們要的很簡單,就是陪伴。一起追劇、聽podcast、然後再一起討論心得,或許大家會想,追劇、聽podcast,不是獨自一個人就可以做的事?幹嘛需要人家陪,那你就是不懂人心,重點就是後面那個討論心得的部分了。 子女與長者之間,常因為年代不同,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大家都知道,長者要的不是財富,也不是物質上的饋贈,其實他們要的很簡單,就是陪伴。一起追劇、聽podcast、然後再一起討論心得,或許大家會想,追劇、聽podcast,不是獨自一個人就可以做的事?幹嘛需要人家陪,那你就是不懂人心,重點就是後面那個討論心得的部分了。 子女與長者之間,常因為年代不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