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快速,甚至在疫情期間企業被迫檢視組織運營形式,以及就業人口型態的變化,讓就業市場就像在經歷一個重組的過程。但,這並不是一下子就如此,而是逐步發生只是現在更加顯著而已。
在這轉換中,從企業角度該怎麼看待組織管理,我會說
『單一制度不再是唯一方法,彈性組合才能讓企業有機會永續經營』。
近期與經營者聊管理時,我最常問的一題是『你認為的管理是甚麼? 你想管的是甚麼?』
為什麼這題如此重要,因為管理的目的是透過這樣的方法支持企業一步步朝想要打造的企業藍圖前進;因此,管理不見得需要一個固定框架,讓一個人硬穿上,而是需要去了解管理者的個性與管理想法,才能打造出最適合組織也讓管理者最舒適的管理模組,至少我是這麼看的。
成長期公司,開始經歷佈建組織階段時是企業要開始面臨討論管理模型的時候;這時最常聽到兩種回答,
回答A:『我不喜歡管人,只要組織能達到公司要的方向就好。』
回答B:『如果我不管團隊就不動,所以方方面面都要建置完整,這些建置完整後大家照本宣科就可以了,也不用擔心人員異動銜接不起來。』
誰對? 誰錯? 答案是沒有對錯,但從字面上或許就能感受得出來兩者的企業文化與團隊氛圍會大不相同,所建立的制度與管理面向也不會一樣。
或許有人會喜歡A的公司,但往往過一段時間經營者就會再來找我跟我說,似乎不能一體適用,因為不喜歡管人的背後就代表著團隊當責感要夠,偏偏就不是所有進來的人都是這樣,這時A的經營者就會開始問『該把彈性收回嗎?』
這時我通常不會立刻告訴經營者對,應該收,而是需要去了解 想要怎麼收? 收了,希望達到的是甚麼? 最後一題就是,你是在解決少數問題,還是多數如此?
聽到這,以為公司B好像比較好嗎? 不,這時,B經營者會來找我說『人才留不住,因為會覺得沒有發揮得舞台,或學一陣子後人就離開了,來來去去培育的好心累阿,我是不是應該把條件放寬?』
這時候,一樣的問題回到B公司,之所以前面那麼嚴謹一定有其背後原因,放寬後會不會造成甚麼影響呢? 你所認為的寬 是多寬? 放寬了,人就來了嗎?
發現了嗎? 管理之所以沒有標準答案並且時常被討論的原因是甚麼?
最後想提醒的是,
現今的職場以跨多個世代,而每個世代對於職場需求多有不同,在思考管理模組打造時,也應將此要素評估在內,才能真正打造出適合的管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