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4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 (四) 論生死事大

聰明不能敵業 富貴豈免輪迴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

一、讚淨土超勝 ‧ 二、誡信願真切
三、示修持方法 ‧ 四、論生死事大
五、勉居心誠敬 ‧ 六、勸注重因果
七、分禪淨界限 ‧ 八、釋普通疑惑
九、諭在家善信 ‧ 十、標應讀典籍


四、論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無常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沈淪之無上妙法耳。(正)示某比丘尼

* * *

生死大事,須當預辦。若待臨行方修,恐被業力所奪。(正)復周群錚書

* * *

古語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正)復包右武書二

* * *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正)復高邵麟書一

* * *

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豫為之計。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續)淨土問辨序

* * *

佛法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但能念念知不修淨業生西方,則長劫輪迴,莫之能出。以茲自愍愍他,自傷傷他,大聲疾呼,俾近而家人,遠而世人,同修此道。其利益較之唯求自了者,何止天地懸隔也。(三)復駱季和書

* * *


乙、教專仗佛力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瞋、癡,令其淨盡無餘,方可了生脫死。此則難如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又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則生死已了,煩惱不生,已與在此地久用功夫,斷煩惱淨盡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彼離信願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切不可依。

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續)與張靜江書

* * *

吾人在生死輪迴中,久經長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滅盡煩惱惑業,以了生脫死,其難逾於登天。若能信佛所說之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無論業力大,業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譬如一顆沙子,入水即沈。縱有數千萬斤石,裝於大火輪船中,即可不沈,而運於他處,以隨意使用也。石喻眾生之業力深重,大火輪喻彌陀之慈力廣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縱令煩惱惑業,斷得只有一絲毫,亦不能了。

喻如極小之沙子,亦必沈于水中,決不能自己出於水外。閣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別種念頭。果能如是,壽未盡則速得痊愈,以專一志誠念佛功德,便能滅除宿世惡業,猶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壽已盡,則即能往生,以心無異念,即得與佛感應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閣下若信此話得及,則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正)復裘佩卿書二

* * *

楞嚴一經,不知淨土者讀之,則為破淨土之元勳。知淨土者讀之,則為宏淨土之善導。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難,淨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雖陰破一二,尚或著魔發狂,為地獄種子。而且二十四圓通之工夫,今人誰能修習。唯如子憶母之念佛,凡有心者,皆堪奉行。但得淨念相繼,自可親證三摩。知好歹者讀之,其肯唯主自力不仗佛力乎。(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七

* * *

念佛人有病,當一心待死。若世壽未盡,則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業,業消則病癒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則決定無由往生。以不願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正)復周孟由昆弟書

* * *

淨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主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此法最要在信願。有信願,則決定肯認真修持。肯修持則即可得往生之益。(續)復習懷辛書

* * *

佛祖出世,悉皆法隨機立。末世鈍根,當擇其契理而又契機者,專精致力。庶可仗佛慈力,橫超三界。於此一生,即了百千萬劫不易了之生死大事。(續)靈岩念誦儀規序

* * *


丙、示臨終切要


臨終一關,最為要緊。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屬臨終時,輒為悲痛哭泣,洗身換衣。只圖世人好看,不計貽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論。即志切往生,臨終遇此眷屬,多皆破壞正念,仍留此界。臨終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牽後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極。凡有平素念佛之人,或其人之子孫信佛,於臨命終時,請眾居士助念,其利益甚大。見續編復楊慧昌書二臨終正念昭彰,被魔眷愛情搬動等破壞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親友知識,各以己物,令其擔負。擔負過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此之得失,雖由他起,實屬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壞人之善惡業力所致,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識得所,不在世情場面好看,庶可無虞矣。(正)陳了常往生發隱

* * *

凡人有病,可以藥治者,亦不必決不用藥。不可以藥治者,雖仙丹亦無用處,況世間藥乎。無論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藥。此藥絕不誤人。服則或身或心,必即見效。

然人生世間,無論久暫,終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歸之處,可不預為安頓乎。有力量者,自己預為安頓妥帖,則臨終固不須他人為之輔助。然能輔助,則更為得力。無力量者,當令家屬代為念佛,則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愛牽纏,仍被愛情所縛,住此莫出也。(正)復黃涵之書一

* * *

宜將一切家事,並自己一個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作將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超凡入聖。壽未盡,則決定業消病癒,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癡癡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壽盡,定隨業漂沈,而永無出此苦娑婆之期矣。(正)與方聖胤書

* * *

汝心裏除念佛外,不使有一點別的念頭,連汝這個身子,也不預計死後作只麼樣安頓,連孫子重孫等,都要當做素不相識之人,不管他們長長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來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說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臨命終時,自然感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舊貪戀一切好東西,及銀錢房屋首飾衣服,並兒女孫曾等,則萬萬也不會生西方了。(續)示周餘志蓮法語

* * *

有淨業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屬助念,何慮不生。所不生者,由情愛一起,正念即失。勿道功夫淺,即功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與佛聖氣分相隔故也。(三)復章緣淨書

* * *

能成就他人往生,待至自己臨終,必大有成就自己往生者,切勿以不關己而忽之。平常當與家中眷屬,說其臨終助念之利益,與預先洗澡換衣,並對之哭泣之禍害。當請一本飭終津梁,令其詳知。迨至父母,或餘眷屬,臨欲命終。家中眷屬,同為念佛,令彼心存正念,隨佛往生。並請社友為其助念。此時一髮千鈞,關係甚大。當將喪祭種種虛華之費,移於此時用之,並將哀毀盡孝之誠,移於為親念佛。須令眷屬悉聽社友指導。切不可狃於習俗,以誤大事。(續)汲濱鎮助念社緣起

* * *

至於為人助念,何可為念觀音,又為祈壽乎。念佛亦能延生,念觀音則無求往生之心念。若壽已盡則誤事。非念佛定死,念觀音定不能往生。然癡人以無求往生之心念,亦只成誤事之一種業感也。無量光,即消災。無量壽,即延壽。念阿彌陀佛,極功尚能成佛。豈不能延壽而令速死乎。(三)答卓智立問

* * *

平素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臨終若被無知眷屬,預為揩身換衣,及問諸事,與哭泣等,由此因緣,破壞正念,遂難往生。以故念佛之人,必須令家中眷屬,平時皆念。則自己臨終,彼等均能助念。又因常說臨終助念之利益,及不得瞎張羅哭泣之禍害,便不至以孝心而致親仍受生死之大苦,乃得即生西方之大益也。(三)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 * *

玄奘法師臨終,亦稍有病苦,心疑所譯之經,或有錯謬。有菩薩安慰言,汝往劫罪報,悉於此小苦消之,勿懷疑也。當以此意安慰汝母,勸彼生歡喜心,勿生怨恨心,則決定可蒙佛加被。壽未盡而速愈,壽已盡而往生耳。(正)復周孟由昆弟書

* * *

人一生事事皆可偽為,唯臨死之時,不可偽為。況其無愛戀之情,有悅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淨業成熟,曷克臻此。但願汝昆弟與闔家眷屬,認真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親得益,實則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

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眾生回向,平時尚為無干涉之法界眾生回向,況母歿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以能為一切眾生回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

是知凡施於親,及一切人者,皆屬自培自福耳。知此義,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長。無孝心者,亦當發起孝心。請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時,汝兄弟必須有人隨之同念。(正)同上

* * *

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矣。何以故,誦經則不識字者不能誦。即識字而快如流水,稍鈍之口舌,亦不能誦。懶坯雖能,亦不肯誦,則成有名無實矣。拜懺做水陸,亦可例推。

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號,固已歷歷明明灌於心中。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有不期然而然者。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正)復黃涵之書

* * *

至於喪祭,通須用素,勿隨俗轉。縱不知世務者,謂為不然,亦任彼譏誚而已。喪葬之事,不可過為鋪排張羅。作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別佛事。並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則于汝母,于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正)復周孟由昆弟書

* * *

自佛法東來,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達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識,唯恐耽著身軀,不得解脫。焚之,則知此不是我,而不復耽著。又為誦經念佛,期證法身。(續)靈岩普同塔記

* * *

火葬一法,唐宋佛法盛時,在家人多用之。然宜從俗葬埋,恐執泥者妄生議論。實則燒之為易泯滅。過七七日燒彌妥。葬之年辰久,或致骨骸暴露耳。(正)復周孟由昆弟書

* * *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

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迴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愈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則為真孝。于兄弟、姊妹,則為真弟。於兒女,則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淨因,啟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乎哉。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

  •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繫戀之心。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捨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耳。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復受生於善惡道中。善道,即人、天。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修羅,則亦名善道,亦名惡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惡夾雜故也。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係業力凡夫,何能以少時念佛,便可出離生死,往生西方。當知佛大慈悲,即十惡五逆之極重罪人,臨終地獄之相已現,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種人念此幾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業力重,念佛數少,而生疑乎。

    須知吾人本具真性,與佛無二。但以惑業深重,不得受用。今既歸命於佛,如子就父,乃是還我本有家鄉,豈是分外之事。又佛昔發願,若有眾生,聞我名號,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故一切眾生,臨終發志誠心,念佛求生西方者,無一不垂慈接引也。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況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至極快意之事,當生歡喜心。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自心與佛相違反故。

    佛雖具大慈悲,亦無奈不依佛教之眾生何。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如片雪近於洪爐,即便了不可得。

    又況業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係為病人所開導者。至於自己所應盡孝致誠者,亦唯在此。
  •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前已開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絕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繼長念。即向來以念佛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屬,同應發孝順慈悲之心,為其助念佛號。若病尚未至將終,當分班念。應分三班,每班限定幾人。頭班出聲念,二三班默持。念一點鐘,二班接念,頭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當于默持時辦。值班時,斷斷不可走去。二班念畢,三班接念。終而復始。念一點鐘,歇兩點鐘。縱經晝夜,亦不甚辛苦。

    須知肯助人淨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報。且莫說是為父母盡孝應如是。即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長自己善根,實為自利之道,不徒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淨土,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議。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念,則攝耳諦聽心無二念,自可與佛相應矣。

    念佛聲不可太高,高則傷氣,難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聽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則病人不能隨,即聽亦難明瞭。太慢,則氣接不上,亦難得益。須不高不低,不緩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經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

    又宜念四字佛號。初起時,念幾句六字。以後專念阿彌陀佛四字,不念南無。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隨之念,或攝心聽,皆省心力。家中眷屬如此念,外請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間斷。若值飯時,當換班吃,勿斷佛聲。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復分班念三點鐘,然後歇氣,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當念佛時,不得令親友來病人前問訊諭慰。既感情來看,當隨念佛若干時,是為真實情愛,有益於病人。若用世間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雖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預令人說之。免致有礙面情,及貽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髮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列之痛。痛則瞋心生,而佛念息。隨瞋心去,多墮毒類,可怖之至。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

    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然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為無量無邊。願諸親友,各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後冷於何處也。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無知無識者,群相稱讚其能盡孝也。此孝與羅剎女之愛正同。經云:羅剎女食人。曰我愛汝,故食汝。彼無知之人之行孝也,令親失樂而得苦,豈不與羅剎女之愛人相同乎。

吾作此語,非不近人情,欲人各於實際上講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賢孫親愛之一片血誠,不覺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愛親者,必能諒之。(續)臨終三大要

* * *


>> 續下一頁 : (五) 勉居心誠敬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佛說十善業道經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