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即便工作30年我仍會害羞不自在

今天早上,我又到了某個醫學大學,和一群年輕學生分享我多年來不用藥治療憂鬱症的經驗。站在台上,我再度感覺到胸口那熟悉的心跳加速,以及內心些微的不安與忐忑。或許有人會感到驚訝,從事精神科醫師工作30年、並且在心理治療與身心靈療癒已經是資深督導的我,為何還會有這些情緒?但事實是,這種害羞與不自在感,從來沒有因為時間而完全消失。


自我挑戰,選擇放下保護真誠交流

當下我可以感受到,前段自己的開場有點緊繃與心急,講話語速與音調快了一些也高了一些。但是我心裡也明白,這份不自在反映了我的一種選擇:選擇放下自我保護,選擇敞開心扉,真誠開放地與學生們交流。我不希望自己淪為一個在台上自說自話、不在乎聽眾感受的講師。我期待自己所傳遞的內容,能與他們的生活產生實際的聯繫,能夠開啟學生們對人生的深度思考,讓學生建立對自己的理解與支持,並在面對挫折時仍能保有繼續前進的熱情。因此,當我走上台時,我總會提醒自己,這不僅僅是一場課程,這是一個與聽眾生命深度交流的機會——一個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答案與力量的過程。


不講心靈雞湯,說出生活的真實體驗

今天的重點,是要如何面對壓力、如何找回快樂。這並不是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而是我多年臨床工作與生活中的點滴積累。在人口暴漲的現代社會,學生們面臨更多無形的壓力與更複雜的選擇難題。同時資訊大爆炸的另一個現象是,沒有設身處地理解當事人視角、沒有感同身受品嚐他們的真實經歷的抗壓觀念,已經讓大量好聽卻無用的心靈雞湯淹沒人心,令人聽了耳朵長繭、倍覺乏味。因此,每一場演講我都完全打開自己的感官與心靈,讓自己歸零,並用與學生們當下同在的方式重新出發。


讓學生感受到「同在」的力量

當我和學生們分享自己當下的緊張、害羞、不自在,以及內心的點滴變化——包括我對照表操課、紙上談兵的教學模式的無法接受,還有Z世代在生活過程中常常被要求卓越獨特,卻又同時被要求不能與眾不同的矛盾——許多學生的嘴角不自覺浮現「感同身受」的一抹微笑。越來越多的學生放下手上的事情,專注地傾聽。我看見有人輕輕點頭、搖頭或是輕皺眉頭,表現出他們的參與。那個情景是那麼的動人,彷彿風吹過草原,草原上的花草樹木隨風搖曳、融為一體。


拆解壓力帶來成長:一位女學生的故事

我跟學生們分享30年來在心理健康現場的第一手觀察: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沒有誰的人生毫無缺憾。犯錯時,我們要學會休息找出路而不是自責,要學習自助與求助,透過一點一滴的成長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治療的一位女學生。她初次來診時眼神黯淡、情緒低落,甚至長期失眠。藥物抑制了她一些強烈的情緒,但也讓快樂變得遙不可及。她覺得傳統的諮商談話搔不到癢處,對她幾乎沒有幫助。在她的生活當中,累積的壓力已經像一座無法翻越的高山,壓得她喘不過氣。作為跟她同在的治療師,我感受到她每一口呼吸都要費力、每一句談話都是用心,但即便經歷各種挫折仍不想放棄的那顆心!要陪伴著如此深刻的疲憊,任何言語都可能過於草率,所以我選擇先放空思緒、放慢呼吸,突然有一股很深的感動與好奇從內心昇起:「換作是我,可能早就放棄,為何這麼辛苦的經歷,她還願意繼續努力前進?」敞開真心的當下,我忍著盈眶熱淚說出自己的感動、好奇跟關心,彷彿生命的魔法師透過這麼神來一筆的一句話,她心中所有不為人知的辛苦、所有絕望中不放棄希望的努力都被明白了。泛著熱淚,她也說出所有糾結在內心的點點滴滴。在看見她憂鬱背後值得珍惜的不放棄後,我們透過一次次的諮商,陪她一步步拆解壓力為何累積的心理歷程,也循序漸進跟她分享將壓力各個擊破的方法。有一次她說,她發現人生像淘金,要適度斷捨離才能去蕪存菁,篩出每一個歷程背後最值得珍藏的經驗!

她逐漸學會在衝刺後自我修復、在失敗中突破困境,每一次她都帶著更多信心與笑容離開診間。在諮商結束前的回顧中,她表示這個旅程拓寬了她的視野,也增強她應對壓力、享受生活的能力。她說:「最大的收穫,是發現自己原來有那麼多以前不知道也不會用的寶藏!」


現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

接著,我談到了現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如今,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物質上過得比自己年輕時更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與自由。然而,這些父母卻往往無法理解,為什麼在如此優渥的環境中,子女反而變得更脆弱,不堪一擊。這些學生的父母無法理解,為何孩子在面對壓力時反應如此強烈。我告訴學生們,這樣的代溝有其根源——父母成長的環境與如今的社會環境截然不同,而且也沒有人告訴這些為人父母者,什麼才是更適合在現代環境陪伴子女的方法。


網路時代的壓力與挑戰

舉個例子:我們年輕的時候,犯錯可能只會在班級或同學之間流傳,最多只是口耳相傳;但如今,網絡的發展讓每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迅速傳遍社群平台,讓人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在這樣的情境下,僅僅告訴他們「不要太在乎」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我用深度對話的方式,跟學生們一起探討這個問題。許多大人難以理解,在網路時代社群媒體的傳播速度真的非常驚人。這個現象在 Facebook、Instagram、TikTok 這些社群媒體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的確令人擔憂。然而,隨著 AI 的快速發展,資訊洪流膨脹的速度變得更快,而且網路去中心化的特質,讓許多不同的想法有了更多機會被聽見。當我們可以更冷靜地觀察過去一段時間的網路現象,或許會發現,某些網路資訊如泡沫般消失的也是非常迅速!

此外,根據我工作30年以來的觀察,真正成功的人很少花時間在追逐網路上的八卦新聞。就像是賈伯斯、比爾蓋茲、巴菲特三位世界名人,他們都非常有效地在運用自己的時間,從事學習、工作、有益的休閒活動,而不是花時間在評論別人。其他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往往也是一樣。包括我自己,過去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活動當中,我常常直率地分享自己內心的陰影與盲點,有一位好朋友好意提醒我,要注意別人的眼光。我當時跟他分享:成熟的朋友,會有能力看得清楚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也不會因為這些分享而對我異樣看待;不成熟的人,如果會用這些片片斷斷的資訊來認定我的為人,我也覺得彼此不會是適合當朋友。

台下許多學生露出深思的表情,顯然正在理解我所表達的內容。這一刻,我感受到自己與他們之間的聯繫變得更為緊密。他們開始真正進入我分享的情境,理解面對壓力時,我們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思考空間,並且有更多應對的方法可供選擇。壓力並不都是我們的敵人,反倒是可以幫助自己成長的力量!


找出方法,打破心牆

然而,代溝的問題並不只停留在壓力事件本身。許多學生與父母之間早已築起了無形的心牆,認為自己永遠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與認同;而父母們也常認定孩子們太幼稚任性,不想表達也不想溝通,就繼續用嘮叨碎念或批評的方式跟子女互動。通常是這些想法造成親子互動之間的惡性循環。我跟學生們分享,與其繼續抱怨父母無法理解,是否可以珍惜父母花錢讓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透過今天的演講以及更多的學習管道,學會在親子關係中互相尊重、學會深度傾聽、也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與期待,進而促進有效的親子溝通。


我的害羞,來自我的真心

接下來,我再次談到了自己內心的害羞與不自在。即便作為一位從醫多年的專業人士,每次站在台上,我都會有這種感覺。害羞來自我不斷嘗試放下身段、敞開自我,也來自對每一次與人交流緣分的珍惜。不自在也來自我持續努力,希望這些分享能引起更多學生的共鳴,也期待自己能夠跨越普遍的教學隔閡,讓所有親自實驗、長期累積拆解壓力與創造快樂的方法能傳遞到每個學生的內心。這並不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而是因為人生很多時候是『一期一會』,此刻交會的學生下一秒就要各奔東西。我不希望學生們被過往教學方式的不完美造成的鴻溝擋住,所以盡我所能,希望他們能夠從每一次的分享中看到人生的希望,也找到適合自己的抗壓技巧。

當我講到這裡,我看到更多學生露出豁然開朗的表情、一些學生露出理解的微笑;部分學生仍然若有所思,顯然內心有些疑問還在消化當中。這些反應讓我感到安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正在觸及他們內心的某些角落,並幫助他們思考。這樣的時刻,正是我堅持真心分享與教學的原因。


和學生們一起成長的道路

演講即將結束,我看著這群年輕的醫學院學生,內心充滿感慨與期待。他們即將踏上一條充滿挑戰與未知的旅途,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先幫他們打下基礎,期許他們在未來面對壓力與困難時,能因為今天的實戰交流,保持積極的態度、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我知道,他們會遇到挫折,會感到迷茫,甚至可能會經歷失敗,但這並不重要,因為正是這些經歷,才會讓他們成長為更加成熟的助人工作者。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確定性永遠存在,而這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樣的。即便我有著豐富的治療經驗,害羞與不安依然會如影隨形。然而,正是這份不安,讓我知道我仍保有赤子之心,仍然全心傾聽、全心感受每個當下。坦然接納也分享這份害羞與不自在,我期待讓學生們看見,即使人生不完美,也可以很精彩;而且在生命中的全力以赴,不僅不留遺憾,更令人身心暢快。透過這個與學生深刻交流的過程,我看到每個學生眼中綻放光采,這正是讓工作多年的我仍能滿懷熱情、繼續用真誠與敞開的方式與學生們深度交流的動力來源!

當我結束演講,許多學生飛快地跑到講台前排隊,一個個敞開心胸地陳述自己遇到的難題,也擁抱著可以找到希望的熱情等待我的回應。我知道,這場分享帶給了他們一些新的啟發,也讓我自己再次感受到,教育的真正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啟發心靈,分享生命經歷,並幫助每一個人找到屬於他們的答案。

(2024年9月24日,當我寫出這篇文章,也同時接納會害羞的自己,今天在中山醫學大學跟學生們的分享,害羞開始變成開心、喜悅、跟玩樂的心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