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重新定義文明:碩博士生該如何思考技能與文化的關係】


Matt Beane 在 2024 年出版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一書中,提出了對技能與文明的新見解,這讓我重新思考了碩博士生應如何理解「文明 Civilization」與「文化 Culture」的區別,尤其是當我們身處於學術界與現實社會的交叉點上。


▋壓力下展現的技能,才是真正的專業


身為碩博士生,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往往讓我們相信,考試成績或論文表現是衡量能力的主要標準。然而,Beane 的觀點讓我們反思,真正最有價值的技能,是你在壓力下仍能穩定發揮並交出結果的能力。這種技能,不僅在學術界中能讓你脫穎而出,在未來進入職場時,這些「壓力下的表現」更像是讓人驚豔的「魔法」。


而這種「專家 Expert」的技能,絕非僅僅透過書本或課堂就能學到的。真正的專業技能,是在實戰中磨練出來的,特別是當你必須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時。


▋師徒傳承:專家與新手的合作是文明的基礎


Beane 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文明的基礎在於「專家」與「新手 Novice」之間的合作。這對我們碩博士生而言非常重要。我們經常會在學術研究中扮演「新手」的角色,試圖從指導教授或研究所的前輩那裡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研究。而在學術生涯的後期,我們也會成為「專家」,肩負起指導新進研究生的責任。


新手的學習渴望和對貢獻的追求,驅動了這種合作,也促進了他們在壓力下的成長。這種成長模式,不僅讓新手獲得專業技能,還鞏固了文明中專業知識的傳承。


▋學校學到的知識,遠不及實戰重要


在台灣的學術體系中,碩博士生經常在學校接受大量的理論訓練與課堂練習,這些當然是重要的基礎。然而,Beane 提醒我們,這些僅是入門。真正的挑戰,是當我們進入研究所後,如何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運用這些知識,並在面對不確定性和壓力時仍能交出成果。


這就像是打入了「學術遊戲」,但僅僅知道規則,遠不如實際參與其中來得有效。學術界的競爭激烈,壓力重重,能在這種環境中穩定發揮,才是真正證明你學有所成的時刻。


▋區分文明與文化的關鍵


對於許多在學的碩博士生,尤其是有機會到國外進修的學生來說,區分「文明」與「文化」的概念尤為重要。文化是個人的經驗與群體的標誌,讓我們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辨識彼此。然而,文明代表的是一個社會如何接納並發展不同文化的人,並建立起繁榮的系統。


這一觀點,讓我回想起自己在國外進修的經驗。離開台灣前,對「美國文化」充滿想像;然而,到了美國後,真正打動我的並不是他們的文化,而是美國如何容納多元文化,並建立起高效的社會運作系統——這就是「文明」的真正意涵。


這些反思對我們身處學術界的碩博士生來說,尤為重要。我們不僅要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懂得如何在文明的框架下,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並在壓力下展現我們的能力。


這樣的理解,無疑讓我們在學術與社會之間的橋樑上,又多了一層視野與深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