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碩博士生該關注「革命性創新」還是「演化式創新」?】


對於正在進行研究的碩博士生來說,無論是在撰寫論文或是設計研究方法時,創新思維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探討學術突破或技術應用時,常會面臨一個問題:我們應該追求「革命性創新」還是「演化式創新」?在閱讀Sam Tatam的《Evolutionary Ideas: Unlocking ancient innovation to solve tomorrow’s challenges》後,我逐漸理解到,對碩博士生而言,或許「演化式創新」是更值得深入探討的方向。



▌什麼是「革命性創新」?


「革命性創新」從「革命」(Revolution)這個詞衍生而來,它意指的是在國家或社會中,不論是政治、社會還是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快速的變動。對於學術界來說,革命性創新往往意味著學科範疇或研究方法的大幅度改變,像是突破性發現或技術顛覆。例如,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改變了整個生命科學領域,這是典型的革命性創新。


然而,碩博士生在撰寫論文時,通常需要依賴已有的研究基礎,很難一蹴而就提出革命性的理論。因此,革命性創新雖然吸引人,但也可能不太實際。畢竟學術研究的核心,更多的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做出漸進的改良與優化。


▌什麼是「演化式創新」?


「演化式創新」則是從「演化」(Evolution)這個詞演變而來,代表的是一個逐漸變化、漸進改良的過程。這種創新往往更符合學術研究的特性。對碩博士生而言,演化式創新是將既有的理論、技術或方法進行逐步的改進或應用,並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驗數據或文獻回顧進行調整,來推動小規模的進展。


舉例來說,假設你在做一項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你不必推翻整個AI架構,而可以專注於改進某個演算法的效率或精度,這就是演化式創新的具體應用。這樣的創新更為可行,也容易在學術論文中呈現出具體成果。


▌為何碩博士生應優先考慮「演化式創新」?


對碩博士生來說,論文的核心在於穩定的知識積累與漸進式的進步。演化式創新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特別適合研究生應用於學術工作中:


1. **適應性高**:在現有的學術框架內,演化式創新能夠找到細微的改進空間,避免大範圍的顛覆風險,這也讓研究更容易被學術界接受與認可。


2. **風險相對較低**:碩博士生在有限的研究期限內,追求革命性創新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和不確定性。而演化式創新讓我們可以在可控的範圍內逐步推進,風險相對較低,成果也更容易發表。


3. **持續性發展**:碩博士生的研究通常是針對某一領域進行深入探討,而非全面顛覆。演化式創新能讓研究在不斷改進中實現持續性的成長,並有可能累積成為未來的重大突破。


▌「革命性創新」與「演化式創新」如何相輔相成?


雖然演化式創新更為穩定且實際,但並不意味著革命性創新就無用武之地。在許多情況下,一個大規模的革命性創新,往往能驅動一系列的演化式創新。例如,網路的發明是革命性的,但隨之而來的無數應用技術的改進則是演化式創新。這樣的互補關係在學術研究中也經常出現,革命性的理論框架常常催生無數的後續研究。


▌結論


對於碩博士生而言,雖然「革命性創新」看似更具吸引力,但在學術研究的實際操作中,「演化式創新」可能是更值得關注的路徑。透過在現有理論框架中逐步改進、優化,我們能穩定產出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並在長期的累中,有機會推動更大的學術進展。


而當這些演化式創新逐漸積累,甚至可能為未來的「革命性創新」鋪路。因此,碩博士生在學術生涯的初期,應以演化式創新為基礎,專注於研究領域中的具體問題,逐步完善與優化已有的知識和技術。這樣的研究方式,不僅能讓我們更有信心地面對挑戰,還能穩步推動學科的進步。


總結來說,碩博士生在研究中應考慮:


1. 以演化式創新為主,逐步推進研究進展。

2. 專注於現有理論和技術的改良,積累細小的成果。

3. 將革命性創新視為一種長期目標,而非一蹴而就。


最終,無論是革命性創新還是演化式創新,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只要我們能掌握創新的不同形式,並根據研究需求靈活應用,就能在學術生涯中不斷取得突破,甚至為未來的革命性創新奠定基礎。


因此,碩博士生的創新思維應以穩定、可持續的「演化式創新」為核心,不斷在學術研究中積累知識,最終促成學科更大的突破與發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