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碩博士的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獨立思考。然而,現代的資訊環境讓我們很容易陷入「跟隨他人意見」的陷阱。這段摘錄自 Scott Adams 的書《Reframe Your Brain》提供了有趣的觀察:


「你以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事實上:每個人會站隊,然後媒體會指定他們的意見。」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與社群環境中的經歷,尤其是如何避免陷入「依賴他人觀點」的困境。

raw-image



▋「我也是這麼想的」:真的是你的想法嗎?


在研究討論中,經常會聽到學術同儕或網路討論中有人說:「這正是我想表達的!」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支持或認同,但這樣的現象也可能反映出,許多人並未真正深入思考自己所支持的觀點。他們的「認同」有時更像是一種趨勢的追隨,而非源自獨立思考的結果。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這是需要特別警惕的現象。學術研究要求的是批判性思考和創新,如果我們只是追隨主流觀點,容易導致研究方向的平庸,甚至在學術討論中喪失自己的聲音。


▋站隊的風險:意見與優越感


碩博士生在研究領域中站穩腳跟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某些人雖然並無獨到的見解,但卻依靠站在某一特定學術流派或熱門理論的隊伍中,感覺自己就擁有了理論的權威性。這樣的「站隊心態」不僅削弱了我們對自己研究方向的掌握,還可能使我們陷入盲目跟風的陷阱。


身為碩博士生,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學術研究的目標是開創新知,而非盲從已有的觀點。真正的學術成就來自於批判與創新,而非只是在既有框架內尋求安全感。


▋寫作與思考:培養獨立思維的關鍵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寫作不僅僅是學術成果的呈現,也是鍛鍊獨立思考的過程。每天進行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清自己的想法,並且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在寫作時難以下筆,這可能正是因為我們的內心並沒有足夠的思考或見解支撐。


養成每日寫作的習慣,能夠幫助碩博士生提升自我表達的能力,也能更好地在學術領域中找到自己的研究定位。透過寫作,我們能夠不斷檢視、修正自己的觀點,這也能使我們遠離他人意見的影響,培養更堅實的學術立場。


▋資訊過載:專家迷思與學術巨嬰


碩博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大量閱讀各類學術論文、專著與資料。這本應該是加強研究能力的過程,卻有時會讓人陷入「知識優越感」的陷阱。當我們閱讀得越多,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所有知識,甚至不再進行深入思考。


然而,真正的學術專業能力,來自於不斷反思與挑戰既有知識體系,而不是單純地積累大量的資訊。過度依賴他人觀點,可能讓我們陷入學術上的「巨嬰」狀態,失去獨立探索的動力。


總結來說,碩博士生需要時時保持警惕,避免被他人的意見和流行趨勢牽著走。透過寫作、思考與反思,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獨立的學術見解,並在學術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1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從眾效應的影響,並提出培養獨立思考的方法。從選舉投票、跟風消費等現象,說明人們易受群體壓力影響。文章引用心理學家與哲學家的研究,闡述從眾效應背後的思維模式與克服方法,呼籲讀者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回自我。
Thumbnail
本文探討從眾效應的影響,並提出培養獨立思考的方法。從選舉投票、跟風消費等現象,說明人們易受群體壓力影響。文章引用心理學家與哲學家的研究,闡述從眾效應背後的思維模式與克服方法,呼籲讀者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回自我。
Thumbnail
在這個媒體主導的時代,人們無時無刻不被視聽資訊包圍。生產者和閱聽者都面臨著流量與深度的矛盾,隨著科技的發展,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容的創造者。然而,這種模式也可能造成資訊麻痺,導致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失去自由。本文探討了在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中,如何尋找個人的獨立思考與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在這個媒體主導的時代,人們無時無刻不被視聽資訊包圍。生產者和閱聽者都面臨著流量與深度的矛盾,隨著科技的發展,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容的創造者。然而,這種模式也可能造成資訊麻痺,導致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失去自由。本文探討了在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中,如何尋找個人的獨立思考與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獨立思考。然而,現代的資訊環境讓我們很容易陷入「跟隨他人意見」的陷阱。這段摘錄自 Scott Adams 的書《Reframe Your Brain》提供了有趣的觀察: 「你以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事實上:每個人會站隊,然後媒體會指定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獨立思考。然而,現代的資訊環境讓我們很容易陷入「跟隨他人意見」的陷阱。這段摘錄自 Scott Adams 的書《Reframe Your Brain》提供了有趣的觀察: 「你以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事實上:每個人會站隊,然後媒體會指定
Thumbnail
如今自由社會,每個人確實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在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資訊的大量流動,身為接收資訊的我們,就更需要多一點的智慧,以區分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建議。
Thumbnail
如今自由社會,每個人確實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在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資訊的大量流動,身為接收資訊的我們,就更需要多一點的智慧,以區分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建議。
Thumbnail
我記得我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苦苓的演講,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透過電視媒體吸收他人的價值觀。當時我對他的演講印象深刻,我也在週記還是聯絡簿上寫下了心得。然而,我看到老師給予的評語卻讓我感到困惑——"不要太相信別人說的話,他說的並不全然正確"。我才剛聽完一個人滔滔不絕的演講,覺得不錯也寫了心得,
Thumbnail
我記得我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苦苓的演講,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透過電視媒體吸收他人的價值觀。當時我對他的演講印象深刻,我也在週記還是聯絡簿上寫下了心得。然而,我看到老師給予的評語卻讓我感到困惑——"不要太相信別人說的話,他說的並不全然正確"。我才剛聽完一個人滔滔不絕的演講,覺得不錯也寫了心得,
Thumbnail
在充斥著大量資訊的時代下,如何「獨立思考」並小心篩選所要吸收的信息,往往是影響我們價值觀與人生走向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乎了我們度過的是一個自主的人生,還是只是別人的人生。 吸收大量的知識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沒有仔細地去思考一些知識可能無用甚至有害的可能性,將為我們帶來難以預想的後果。
Thumbnail
在充斥著大量資訊的時代下,如何「獨立思考」並小心篩選所要吸收的信息,往往是影響我們價值觀與人生走向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乎了我們度過的是一個自主的人生,還是只是別人的人生。 吸收大量的知識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沒有仔細地去思考一些知識可能無用甚至有害的可能性,將為我們帶來難以預想的後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