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在進行研究時,常常會接觸到各種知識管理系統,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無疑是其中最受矚目的一種。然而,很多研究生可能會發現,市面上流行的解讀其實與盧曼原本的系統差距頗大。為了幫助碩博士生更有效地進行研究筆記管理,我們來深入探討這個被誤解的筆記法。
▌盧曼系統是中心化,而非去中心化
作為一個碩博士生,研究過程中你需要對筆記做出所有的決定,而不是依賴某個工具去“自動”組織你的思考。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中心化”的,意味著你要高度掌控整個筆記系統。這跟現代的許多知識管理工具強調的“去中心化”完全不同。盧曼認為,研究者需要全權負責每一個筆記的位置和內容,而不是依賴技術來替你做決策。
在台灣,很多碩博士生可能會使用 Notion 或 Obsidian 這類數位工具,這些工具往往強調動態關聯筆記和去中心化的知識網絡。但盧曼的系統要求筆記保持穩定與控制,這可能與你現有的數位筆記方式有所衝突。
▌封閉系統的優勢:讓筆記自然生長
在寫論文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希望不斷修改過去的想法,但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強調的是“封閉性”。一旦寫下的筆記不得修改或移動,這讓每張卡片有其固定的位置。這種“封閉”系統雖然看似僵化,但實際上它鼓勵筆記自然生長,形成更穩固的知識結構。
許多台灣碩博士生在使用數位筆記工具時,可能會傾向頻繁修改筆記,這其實會分散注意力,並影響思考的連貫性。盧曼的系統則是透過固定筆記來避免這種干擾,讓你能更專注於新想法的生成。
▌分子筆記而非原子筆記
市面上流行的“原子筆記法”強調每個筆記只記錄一個單獨的想法。然而,Scott Scheper 對盧曼系統的詮釋卻強調它是一個“分子化”的系統。這意味著每個筆記之間可以有更多的聯繫和依賴,而不需要將每個想法強行分割。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常常需要考慮到大量的相互關聯的知識。將每個想法都孤立處理不見得是最有效的方式,盧曼的系統允許你在筆記間建立更複雜的關聯,這對於進行跨學科研究或長期論文寫作特別有幫助。
▌接受筆記的凋零:不再更新而是持續前進
盧曼的系統特點之一是,它並不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這意味著,過去的筆記不應該被頻繁更新或刪除。碩博士生在進行研究時,常常會面臨舊想法過時或不再相關的情況。盧曼的方法是,讓那些不再相關的筆記自然“凋零”,而不是不斷地去改寫它們。
這種方式讓你可以保持專注於新的想法,而不是糾結於過去的筆記。這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尤其重要,因為你的研究範圍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廣泛,而盧曼系統則鼓勵你不斷向前,讓無用的想法自然退場。
▌重新審視卡片盒筆記法:給碩博士生的建議
總結來說,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與台灣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接觸到的流行筆記法存在巨大差異。這套系統講求的是穩定、連貫與自然生長,並非像現代工具強調的動態性與靈活變更。盧曼的筆記系統或許看似過時,但它對於深度研究與長期知識積累卻有著獨特的優勢。
如果你是碩博士生,並希望在學術生涯中找到更有效的知識管理方式,不妨重新審視盧曼的原始方法。通過掌握這套系統的精髓,你可能會發現它能幫助你更清晰地組織思考,並在研究過程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