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聽了一個關於職場社交的podcast,主持人落落大方的談論在職場上如何表現的「合宜」,我覺得心裡有點悶悶的、不太舒服,發現裡面有些東西值得我探討。
可能是因為我是一個相當「做自己」的人,對於職場上刻意的社交(例如送禮、茶水間寒暄)覺得相當感冒。
接著我開始思考:職場上的「好」與「壞」究竟是誰說了算?
回想起來,在進入職場前,我看過不少有關職場生存法則類的書與文章,甚至戲劇,這些內容總會教導我們什麼是所謂的「好同事」或「好下屬」,以及如何避開「壞同事」或「壞主管」。我意識到,自己在職場上有時會擔心是否表現不好,其實受到這些潛移默化的規則影響。
-
從學生時期進入到職場,說真的,我花了很費盡的力氣適應。我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給自己列了好多規則,像是:沒事不要講話,以免無意中冒犯別人;照做就對了,否則會被認為是在唱反調;要保持冷靜,因為脾氣太多會被視為情緒化;跟同事保持友好關係,未來方便好做事...等。
我覺得這些規則,是因為與學生時期朋友間無利害關係不同,我很害怕真實的自己不適合職場文化,因此戴上了面具,進入所謂的「好員工」角色,這也呼應我之前(*註1)提到,覺得出社會工作後自由受到限縮。
雖然隨著資歷增長,我體悟到工作重視的是能把指派的任務做好,也明白職場的自由伴隨著「自律」與「能力」,但我知道,我始終沒辦法用「事」來掩蓋心中的不安。
如何讓「我的心安放」,不再去由職場或他人定義好壞,也就是自我價值,是我到現在都還在學習的課題。
說白了,我就只是想被接納,想要真實的自己能夠被接納。
*註1:113/9/29貼文-真正能帶來自由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