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學校本土語課教會了誰?

昨天朋友提到中學生的孩子疑惑,為何要把他喜歡的課挪為閩南語課,朋友也不贊成,因為很簡單,實用最重要。後來孩子連台語認證都沒去考。

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本土語課,除了政治正確,效果不佳。

1. Bourdieu(布爾迪厄)(1991)提出「語言資本」(linguistic capital)的概念。他認為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更是掌控資源者用來區隔其他階級而壟斷利益的資源。語言資本的分配隨階級而定,而且會在階級中傳承。

2. 語言具有實用性,使用主流語言的能力可提升其勞動市場成就或社經地位。即使是外來語,若具有優勢地位,同樣會提高社經地位。

3. 語言文化的使用是相互排擠的,學習弱勢語言對其學習主流語言不利,進而影響其勞動和階級流動。

為整個社會保存特有語言文化,一般落在該特定族群身上,卻造成他們事業職業發展的不利。若有心對弱勢語言文化進行傳承和維護,應該提供特定族群更多資源和保障,例如禁伐、原民語言的補償。

4. 同性別、同年齡層或同階級的人們,言語也會趨同,語言有從眾和鄰近效應。家庭語言雖與工作語言不盡相同,但家庭傾向使用生活環境中較常出現的語言。


結論:

語言除了工具性之外,也是其文化脈絡密不可分,涉及生活方式的選擇。弱勢語言文化的振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該語言具有勞動上的優勢,例如現在的中文之於歐美國家就是如此。若要以人力為之,必須是文化環境的整體提升、以及資源的倍數提供,否則若只依靠學校上一節本土語課,完全是浪費時間,會的本來就會,不會的還是不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