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勃定律:從傷害到重生的心理學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貝勃定律,說的就是當一個人在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遭遇類似的事,他就沒啥感覺了,也沒那麼在乎。

簡單來說,當你被一個人一件事,傷害的很徹底的時候,你熬過了一段很煎熬的折磨期,並且通過這件事,重塑了自己,成功走出陰影。在這之後再遇到類似的人事物後,會更理性更冷靜的角度去看待,彷彿開啟了上帝的視角。

雖從表面上來看,似乎不再被傷害了,然而內心裡,不在相信任何人,這結果幾乎是不可逆的。

遇事不決 可問春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遺憾地說,從未被堅定選擇
任何尋求安慰的行為都不會讓你成長
請珍惜你的低谷,你將會看到很多真相
吾曰:「花是花、樹是數、你是你、他是他」
我愛您,請把我殺了吧!拼成你喜歡模樣。
很遺憾地說,從未被堅定選擇
任何尋求安慰的行為都不會讓你成長
請珍惜你的低谷,你將會看到很多真相
吾曰:「花是花、樹是數、你是你、他是他」
我愛您,請把我殺了吧!拼成你喜歡模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你常常覺得人生沒有選擇嗎?常常都是覺得被迫的嗎? 都是因為別人這樣、環境那樣, 所以自己只能有這樣的結果? 最近才終於慢慢理解了受害者模式, 以前身邊的人常常有這種模式, 從小到大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模式, 即使大學學過類似的心理學, 可我身在其中, 自己運用的淋漓盡致, 還渾然不覺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責備使自己成了關係中的被害者,都是因為我,對方或事情才會如此吧! 但這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延伸出受害者情緒 要找出自己能負責的部分,而這時要使用理性來看待事件的發生。 藉由觀察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前言 時不時的就有某些人,某些事讓我們覺得難以容忍,無法接受,悲傷、痛苦、憤怒、焦慮、煩惱、羞愧…等負面情緒油然而生,這些情緒是如此的真,如此的痛,讓人不由自主的質疑人生,懷疑境遇。事實上,這些情緒—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都是人想像出來的,是人對所遭遇的人或所面對的事加工添料的結果。你在人、事
Thumbnail
p.76 治療的結果 也就是治療之後所發生的持續變化。我所談的將限於由研究證據所產生的說法。   案主在變化之後才能辨認關於自己的概念。他變得不再視自己為不可接納的人,不再認為自己不值得尊重,或必須依別人的標準而生活。他變得能將自我概念界定為有價值的人、能自我導引的人、有能力以自己的體驗為基
Thumbnail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你常常覺得人生沒有選擇嗎?常常都是覺得被迫的嗎? 都是因為別人這樣、環境那樣, 所以自己只能有這樣的結果? 最近才終於慢慢理解了受害者模式, 以前身邊的人常常有這種模式, 從小到大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模式, 即使大學學過類似的心理學, 可我身在其中, 自己運用的淋漓盡致, 還渾然不覺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責備使自己成了關係中的被害者,都是因為我,對方或事情才會如此吧! 但這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延伸出受害者情緒 要找出自己能負責的部分,而這時要使用理性來看待事件的發生。 藉由觀察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前言 時不時的就有某些人,某些事讓我們覺得難以容忍,無法接受,悲傷、痛苦、憤怒、焦慮、煩惱、羞愧…等負面情緒油然而生,這些情緒是如此的真,如此的痛,讓人不由自主的質疑人生,懷疑境遇。事實上,這些情緒—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都是人想像出來的,是人對所遭遇的人或所面對的事加工添料的結果。你在人、事
Thumbnail
p.76 治療的結果 也就是治療之後所發生的持續變化。我所談的將限於由研究證據所產生的說法。   案主在變化之後才能辨認關於自己的概念。他變得不再視自己為不可接納的人,不再認為自己不值得尊重,或必須依別人的標準而生活。他變得能將自我概念界定為有價值的人、能自我導引的人、有能力以自己的體驗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