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接納當下的自己

前言: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聲音和規範,它們來自家庭、學校、朋友,甚至社會文化的每個角落。我們被這些外界的期待所形塑,也逐漸學會用既有的框架去解讀自己和他人。這些框架,常常變成一種無形的標籤,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感受,也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但生活中的每個瞬間,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無論是意料之中還是意外發生,似乎都在提醒我們:當下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樣子。接納自己的當下狀態,並非妥協或放棄,而是一種面對的勇氣,是讓心靈從抗拒中解脫、回歸平靜的力量。


內容:

  人從一出生起,就開始被社會建構所塑造。初來乍到這個世界,我們被灌輸各種期待。隨著歲月流轉,師長的教誨、照顧者的引導、同儕的影響,以及社會環境的規範,無一不在我們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痕跡。

  我們看世界的角度、解讀事物的方式,乃至價值觀的形成,都在這些影響中悄然定型。今天,我心情很好,早上去上了唱歌課,出門前稍微打扮了一下。下午,有朋友約我去唱KTV。我穿了一件花襯衫,覺得自己看起來還不錯。

  唱歌中,朋友看了我一眼,突然說:「穿花襯衫有gay的感覺。」我愣了一下,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只是內心升起一個疑問:一個人的穿著或氣質,就能斷定他的性傾向嗎?回想起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刻板印象—— 穿花襯衫、化妝、舉止女性化,似乎這些都被貼上了「gay」的標籤。難道同性戀者一定是這個樣子嗎?陽剛的gay就不存在嗎?我不禁納悶,為什麼這些外在的表徵會成為人們判斷的依據?

  我並沒有為他的話感到生氣,因為對我而言,「是」或「不是」並不重要。如果有人因此對我有所誤解,那也無所謂。即使真的是同性戀,那又如何?如果一個人因為你的性向選擇不和你做朋友,那麼他的友誼也帶著條件吧?

  社會建構所影響的層面很廣,它本身就是一種標籤。我們可以試著去反思,究竟是自己無法接受,還是社會賦予的價值觀讓我們無法接受?或許許多偏見的根源,不在於個人,而是這些深植於文化中的觀念。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接納一個人的全部,這是人之常情,但尊重卻是一種選擇。


  無論性向是天生還是後天,它都是自然的,與旁人無關,也不需要被質疑或審視。我可能無法完全接納一個人,但我選擇尊重。 我想,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相處之道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而這份獨特,正是我們彼此尊重的起點。  


番外

  昨天晚上,心情很平靜。早上學完唱歌後,下午去KTV,結束後,覺得有點累,
我選擇一個人從KTV走到捷運站,看看沿途的風景,街道的樣子,週遭充斥著聖誕氣息,四處都是情侶、家庭出遊,看著這些持續前行。一切都變得好緩慢。生活有時候總是太過緊湊,我們總是在忙碌中穿梭,忽略了身邊的一切細節。
進站前,板橋沒雨, 剛出站,土城細雨,
只要打傘就能平穩的走回家, 接納當下發生的一切。 

接納-焦慮

打番外時,突然冒出新鮮靈感,接納不只是接納自己,還有接納外在所發生的一切,
就像板橋沒雨,土城下雨,打傘即可前行,可雨天對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有人喜歡雨天的寧靜,有人覺得心煩意亂..的,我只需要接納這個不在我預料中的意外,心情會很平靜踏實,因為這是很日常的事物。

但是呢,這沒那麼簡單,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的平靜,以前的我感受不到,現在我覺得人生是接納的過程,太多的意外、無法預計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當一切不如預期,總覺得心情一團糟下雨天。

我們理想了規劃對於未來的藍圖,卻不得不對著這些令人措手不及的變化即時做出因應,但在因應的過程裡,總讓人感到焦慮,因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的落差,好像讓人以為自己偏離了原有的軌道,其實,並不然,我們還是在這條路上,但多了一些插曲。

焦慮是我們不滿足/不滿意當下的自己,我們認為此刻的自己/狀態不夠好,無論是無意識或有意識,當你接納當下的自己與狀態,會察覺當下的自己也是內在的一部分,只是他與理想還有些差距,而我們正走在這條追尋理想自己的道路上。

剛好看到拳擊冠軍林郁婷的影片-click me!。

任賢齊-在路上


我正在練習,希望你們可以與我加入這個行列。我是小城,那我們下次再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