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術,假如榮格94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發現靈魂的存在?<天神之歌>所提到的靈魂,怎麼聽起來又和我所說的SELF(自性)有87%的相似呢?和古早時代亞里斯多德在《靈魂論》*裡說的是一樣的嗎?」榮格似乎是在回應朵拉的故事,也像是在碎碎唸,朵拉一時分不清楚;「天神奎師那提到靈魂後,又是怎麼說的?畢竟戰爭可不是什麼輕鬆的玩笑呀~」

榮格想起上帝在教堂上方拉了一坨屎的靈視。這是上帝給他的祝福恩寵,允許對祂有各種想法的存在,還是上帝詛咒他,在教堂裡的各種活動都不值得一顧?又或者,塵歸塵、土歸土、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那誠心誠意敬奉上帝的約伯呢?榮格停了一會兒,腦袋閃過許多念頭,決定還是先聽完朵拉說的印度故事:「然後呢?」

「我在讀《薄伽梵歌》就覺得這本書好有趣,也對奎師那所說的『摩耶』感到好奇;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對於離婚這件事感到沮喪、甚至覺得自己永遠無法擺脫『摩耶』的影響,天神之歌的內容多少還是安慰到我:

用你的腦袋--分析境況,發掘你的情緒的各種根源。為什麼你會感受到你當下所感受到的情緒?你是受到我執的驅策嗎?你為何想上戰場打仗?是因為你想征服你的敵人,並贏回你的國土?驅策你的是憤慨--是那種想要復仇,想得到正義的欲望嗎?或者你不在意結果會如何,你只是安然地接受你即將展開的行動?如果這些問題你都不會想過,阿周那,那麼你就沒在實踐智者瑜伽(Gyan yoga)。
用你的心ー你要對靈魂的存在有信心。事出必有因―你得接受這一點。所有的經驗都各有其目的―你得接受這一點。你得接受靈魂既不偏愛你,也不偏愛俱盧族:你得接受除了你所看到的世界之外,還存在著一個更大的現實。你得接受人類心智有限,無法探測存在於宇宙之中的無量的事件。無條件地向宇宙的真理臣服吧,即便你看不到宇宙眞理在的證據。在謙遜之中,信心存焉。一旦你有信心,你就不會恐懼。阿周那,引導你的手的,到底是信心?還是恐懼?如果是恐懼,那麽你就沒在實踐奉愛瑜伽(Bhakti yoga)。」《摩訶婆羅多的故事》<天神之歌>

「等等,你剛才連續提了兩個瑜伽;」榮格眼睛發亮,好像夜裡出沒的貓頭鷹瞪大著眼睛看著朵拉,「你說的瑜伽是印度人的瑜伽嗎?」

「是呀~」朵拉沒有翻白眼,也沒有直接嘴回去,而是平靜的回應。她有點兒好奇榮格的反應,出於一股說不上來的直覺:榮格的語調是平靜中微微上揚,帶著一絲絲的探詢、一絲絲的鼓勵,以及一絲絲的…愉悅?!

「我好奇《薄伽梵歌》的其他段落還有沒有提到瑜珈;畢竟我當時在印度旅遊時,很容易遇到瑜珈修行者,我問了嚮導那些修行者在做什麼,他也只是笑笑說,他們在修練瑜珈。我感到非常奇怪,那些修行者的動作,有些看起來很簡單,就像是站立不動的一座山,有些簡直是超過造物者對人體設計的預設、根本扭曲到違反人體力學的動作,而這一切都稱之為瑜珈,真是令我大開眼界…還有其他段落嗎?」

「當然有呀!」朵拉輕快的回答;她也很好奇榮格對於她不熟悉的瑜珈有什麼見解:

『用你的行動--你是以人,而不是以動物的身分來與這個世界互動。動物沒有智力,其肉身僅適合營求生存。這就是牠們被叢林法則束縛,這就是他們僅靠力氣和狡猾來維持生存的原因。唯獨人類擁有智力,並且渴求找到超越生存之外的意義。人類可以同理其他人追求生命意義的這種需要,因為他們感覺得到包裹在肉身之内的靈魂-這是一種獨特的能力。在所有生物當中,只有人類有能力抗拒叢林法則,建立一個根據同理心,可以導向生命意義之發現的行為規範--這就是正法。生活在正法之中,就是生活在沒有恐懶的世界裡。生活在正法之中,就是以愛行動。生活在正法之中,就是考慮到他人的存在,並以他人為參照點,而不僅僅想到自己。所以,打這場戰爭的方式不要像沒有安全感的狗--取得優勢就吠叫,遭受鎮壓就哀鳴,而要像充滿安全感的牛--自在地提供牛奶,隨著天神的樂音行走。阿周那,你打這場仗是為了打破箝制人類社會的叢林法則嗎?如果不是,那麽你就沒在修習因果瑜伽(Karma yoga)。』《摩訶婆羅多的故事》<天神之歌>

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在我和前夫的婚姻裡,有什麼是現在的我不了解、卻是源於過去的事情,導致我的挫敗沮喪呢?話說回來,看到那麼早之前的神話故事提到人類的各種苦痛,彷彿在說這些從古到今的苦惱始終不曾少過,有種被安慰到的感覺呢~」

朵拉幾乎是一口氣的將她記得的故事內容說了出來,聽得榮格幾乎要出神了:「看來,你所讀到的印度神話故事,和我在印度所經歷的那些,有許多相似,也有許多不同哩~」

「嗯嗯,我想也是:你是親身在印度遊歷,而且還有導遊帶領,聞過當地的氣味,有切身的體會;我是透過文字閱讀了解這些故事,有點兒像是囫圇吞棗、但引起自己感受、交雜而成的理解…。我們兩個的經驗當然有很大的不同…對了,你剛才提到瑜伽,似乎還有別的東西?」

「你知道瑜伽這個字怎麼來的嗎?」榮格以問代答,沒在第一時間回覆朵拉。

「瑜伽就是瑜珈,還能是什麼呢?」

「等等,所以說,剛才你講的智者瑜伽(Gyan yoga)、奉愛瑜伽(Bhakti yoga)、因果瑜伽(Karma yoga),你並不理解?」榮格瞪大眼睛看著朵拉:「我以為你知道這些是什麼意思哩~」

「我一定要知道才能說這些故事嗎?」朵拉沒好氣的回應。

「呃…也是啦…」榮格想起有次在聊天時,澳福對他說的故事:

有位偉大的禪師在尋找他的接班人,將以他們提交上來的詩做為評斷標準。結果他的大弟子交來一首很漂亮的詩,「身體是一顆樹,心靈像是一面鏡子,要常常擦乾淨,別讓鏡子變髒了。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其他弟子讀了這首詩都覺得很讚,禪師也說大家要一齊努力學習,其他就沒再多說什麼。不久,一位在廚房工作的人也聽到這首詩,但他識字不多,便請人幫他交一首詩給禪師:「樹本來就不存在,鏡子也不是鏡子,一開始就沒有物品存在,怎麼會有塵土的問題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結果禪師看了那首詩,什麼話都沒說就直接將它揉掉了。沒想到,禪師竟然將他的工作傳承給那位廚房工作的雜工,而不是他的大弟子。

「你講得有道理…」榮格不再糾結於朵拉對瑜伽的理解程度:「瑜伽源自梵文字根 “Yuj”,它具有多重含意,一開始是放在牛、馬頸背上、用來拉車的曲形木架,慢慢的衍生出 “加入”、“束縛” 或 “團結”、“結合”、“連結” …等等意義,最後則是變成精神層面上、個人意識與身體各處 “連結” 在一起,意即人的身心靈合而為一,也就是瑜珈所追求的最終狀態。」榮格停了下來,想了解朵拉的狀態。

「嗯,還行。」

「你不解瑜伽的意義也很正常。嚴格說起來,

西洋人認識瑜珈還不到一個世紀,但傳自印度此夢幻國境的種種神怪故事、智者、金剛力士以及冥想家之傳說,早在兩千年前已流傳到歐洲。*《東洋冥想的心理學》

不過呢~

瑜珈在西洋發展的結果,和它在印度的情況,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西洋,東方的教義常被擺在一種很奇特的狀況,而在印度早期,卻從來不曾面臨過這種心靈的觀念。西洋人早在瑜珈被引進,廣爲人知之前三百多年,已在哲學與科學之間劃下一道深邃的鴻溝。《東洋冥想的心理學》

我想,你大概也猜到了,這鴻溝可說是笛卡兒所引起的…」

「你的資訊量太大了,我快要跟不上了…嘆…」朵拉最後深深吐了一口氣,但在幽微的光線下,臉色看起來竟是帶著滿足…

榮格與佛洛伊德於克拉克大學

榮格與佛洛伊德於克拉克大學

「卡爾,你又哪裡認識的這位衛禮賢先生呢?」艾瑪對於這封來歷不明的信件提出質疑。

自從榮格應克拉克大學邀請,前往美利堅合眾國演講後,三不五時便會收到來信,搞得艾瑪有點兒不開心:厝內的代誌攏毋做,欲食毋討趁、歸工默默泅,結交這許多五湖四海人物,誰曉得哪個是來蹭的?這回可要當著外人澳福的面,好好洗一下榮格的臉才行。

「夫人夫人莫生氣,明天帶你去看戲;這衛禮賢是我師弟,不是什麼奇怪的人啦!」

「對對對,」榮格從剛才的踉蹌回過魂來,從部隊裡帶回來的昏沈完全抛到九霄雲外,一如蘇黎世的雨過天青。


*亞里斯多德《靈魂論》的現代意涵
https://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E4%BA%9E%E9%87%8C%E6%96%AF%E5%A4%9A%E5%BE%B7%E3%80%8A%E9%9D%88%E9%AD%82%E8%AB%96%E3%80%8B%E7%9A%84%E7%8F%BE%E4%BB%A3%E6%84%8F%E6%B6%B5

*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17141?srsltid=AfmBOoo0me9fYkLphaDDpgO_QTZbijQOj8_ZbVpULjv3BXc4jkl4THWn

*克拉克大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Hall_Freud_Jung_in_front_of_Clark.jpg

avatar-img
15會員
2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enson W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儘管練習是好的,我還是很怕課程中老師過來修正我的動作,雖然這也是我換了間小班制瑜珈教室的主因,在各種操練指正扭曲彎折,筋疲力竭總是難免,但在咬牙切齒、汗流浹背、直比冷氣機滴水的自我感覺良好狀態下,突然被碰觸,真的會驚嚇。
對榮格而言,那個踉蹌的瞬間甚至沒有出現人生跑馬燈。近兩個月的部隊備役無法與家人親友見面的隔離感、早上去澳福麵包店撲空伴隨著厚實烏雲及陣雨的失落悽涼感、返家後在書桌上縱身於圖畫創作進入精神時光屋卻不得不返回現實的空虛感,這一切的負向感受都在聽到孩兒們的聲音乃至澳福的到來,速速成為被太陽蒸散的烏雲…
「身為心理師,不是要一直去找問題,別拿著槌子到處敲;」我對督生說,「想一想自己過不去的是什麼,是不是該做的都做了。如果都做到了,就該放下了。」
朵拉看到榮格的鬆動,曉得她提到的<薄伽梵歌>打動了榮格,畢竟那朵超級大的香菇對世人的影響之大,對知識份子的衝擊之大,恐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結束。「所以說,這天神之歌提出很重要的觀點,對某些自栩為科學家或工程師或頭腦很清楚的人來說,簡直是另一個世界的看法了」
儘管我在鴿式中經驗到短暫的解離,幾乎感受不到胯部彎折的痛苦,但那也只是一瞬間的事,要是來個像牙痛或其他的痛,不曉得我能不能這麼豁達的說,我可以「控制自己、制服感官」,只因我是瑜珈行者。
「咳…」艾瑪望著樓梯口的榮格與樓下的澳福,兩個大叔動也不動望著彼此,簡直像在演大戲的橋段,不禁感到納悶,這裡是蘇黎世湖畔又不是維若那卡佩羅路23號,有必要演成這樣嗎?何況,榮格被稱為少女峰,感興趣的對象也該是少女,而不是大叔。
儘管練習是好的,我還是很怕課程中老師過來修正我的動作,雖然這也是我換了間小班制瑜珈教室的主因,在各種操練指正扭曲彎折,筋疲力竭總是難免,但在咬牙切齒、汗流浹背、直比冷氣機滴水的自我感覺良好狀態下,突然被碰觸,真的會驚嚇。
對榮格而言,那個踉蹌的瞬間甚至沒有出現人生跑馬燈。近兩個月的部隊備役無法與家人親友見面的隔離感、早上去澳福麵包店撲空伴隨著厚實烏雲及陣雨的失落悽涼感、返家後在書桌上縱身於圖畫創作進入精神時光屋卻不得不返回現實的空虛感,這一切的負向感受都在聽到孩兒們的聲音乃至澳福的到來,速速成為被太陽蒸散的烏雲…
「身為心理師,不是要一直去找問題,別拿著槌子到處敲;」我對督生說,「想一想自己過不去的是什麼,是不是該做的都做了。如果都做到了,就該放下了。」
朵拉看到榮格的鬆動,曉得她提到的<薄伽梵歌>打動了榮格,畢竟那朵超級大的香菇對世人的影響之大,對知識份子的衝擊之大,恐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結束。「所以說,這天神之歌提出很重要的觀點,對某些自栩為科學家或工程師或頭腦很清楚的人來說,簡直是另一個世界的看法了」
儘管我在鴿式中經驗到短暫的解離,幾乎感受不到胯部彎折的痛苦,但那也只是一瞬間的事,要是來個像牙痛或其他的痛,不曉得我能不能這麼豁達的說,我可以「控制自己、制服感官」,只因我是瑜珈行者。
「咳…」艾瑪望著樓梯口的榮格與樓下的澳福,兩個大叔動也不動望著彼此,簡直像在演大戲的橋段,不禁感到納悶,這裡是蘇黎世湖畔又不是維若那卡佩羅路23號,有必要演成這樣嗎?何況,榮格被稱為少女峰,感興趣的對象也該是少女,而不是大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這兩天孩子感冒一直沒有好的關係,在瑜伽修持上都是觀修(觀無量壽經中的觀修方式)與音瑜珈OM為主,再配合簡單幾個且長時間的身瑜珈的動作。 (ㄧ)日觀修 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日初放光的照片,作為觀修的對照,長年來我在這部分都蠻隨意的,有時候出門看見陽光普照的天空,我也會做簡單的日觀修,肉眼不可直視陽
Thumbnail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實踐瑜伽修行後,感覺自己的感知更為敏銳了,內心的視覺畫面也逐漸擴大與深廣,外貌上似乎眼睛更加明亮且綻放(沒有鬆垮、懶惰眼⋯) 一個人照顧家庭,有時很難固定進行身體的瑜珈練習:有時是下午、有時是睡前,這是目前摸索出來可以進行的時間。 🔹南懷瑾 講述《瑜伽師地論》p.26 據
Thumbnail
某天早上,去公園散步,遇到位老先生,年紀和我差不多。 他去過印度。我問他:“您去印度做什麼?” 他說:“學瑜珈。” 他提到,瑜珈有7000多年歷史,比佛教歷史還久。 我也學過瑜珈.和他聊了一下瑜珈。 他又提到,去過印度不少地方。 也提到今天印度人還是用右手抓飯吃。
一開始是在健身房上大課練習瑜伽,跟西方人引領的印式風潮吧。 身體的確是在練習中有了些柔軟度以及肌力,雖然需要臂力的烏鴉式至今也還是有很高的失敗率。對於能「飛躍」的門派也心嚮往之,只是一直沒有相應投入的努力。其間朋友跟推薦練習太極拳,但人還是比較急躁,心一想到那麼慢的拳就算了。 是在一次不
Thumbnail
觀察了多年的瑜伽大團課,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同類型的學生和老師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和態度。從初學者到資深學生,從年輕老師到資深老師,每個人在課堂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和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瑜伽的起源、定義、以及與其他哲學、經典的關係,從對話中探討瑜伽的意義,作者的個人見解,以及對瑜伽的理解等。文中也分享了作者對瑜伽的理解,以及期待與讀者一同練習的心情。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這兩天孩子感冒一直沒有好的關係,在瑜伽修持上都是觀修(觀無量壽經中的觀修方式)與音瑜珈OM為主,再配合簡單幾個且長時間的身瑜珈的動作。 (ㄧ)日觀修 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日初放光的照片,作為觀修的對照,長年來我在這部分都蠻隨意的,有時候出門看見陽光普照的天空,我也會做簡單的日觀修,肉眼不可直視陽
Thumbnail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實踐瑜伽修行後,感覺自己的感知更為敏銳了,內心的視覺畫面也逐漸擴大與深廣,外貌上似乎眼睛更加明亮且綻放(沒有鬆垮、懶惰眼⋯) 一個人照顧家庭,有時很難固定進行身體的瑜珈練習:有時是下午、有時是睡前,這是目前摸索出來可以進行的時間。 🔹南懷瑾 講述《瑜伽師地論》p.26 據
Thumbnail
某天早上,去公園散步,遇到位老先生,年紀和我差不多。 他去過印度。我問他:“您去印度做什麼?” 他說:“學瑜珈。” 他提到,瑜珈有7000多年歷史,比佛教歷史還久。 我也學過瑜珈.和他聊了一下瑜珈。 他又提到,去過印度不少地方。 也提到今天印度人還是用右手抓飯吃。
一開始是在健身房上大課練習瑜伽,跟西方人引領的印式風潮吧。 身體的確是在練習中有了些柔軟度以及肌力,雖然需要臂力的烏鴉式至今也還是有很高的失敗率。對於能「飛躍」的門派也心嚮往之,只是一直沒有相應投入的努力。其間朋友跟推薦練習太極拳,但人還是比較急躁,心一想到那麼慢的拳就算了。 是在一次不
Thumbnail
觀察了多年的瑜伽大團課,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同類型的學生和老師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和態度。從初學者到資深學生,從年輕老師到資深老師,每個人在課堂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和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瑜伽的起源、定義、以及與其他哲學、經典的關係,從對話中探討瑜伽的意義,作者的個人見解,以及對瑜伽的理解等。文中也分享了作者對瑜伽的理解,以及期待與讀者一同練習的心情。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