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解藥還是毒雞湯?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解藥還是毒雞湯?(圖:Pexels)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解藥還是毒雞湯?(圖:Pexels)


這陣子「年輕人不想升官」的討論爆紅。不只是年輕人,曾經有位即將晉升主管的同事來找我聊天。他說:「Marty,主管不適合我。我的完美主義不適合放在管理上,平常講話也比較直接,去新的 team 帶專案難免要求部屬,很容易被討厭吧?」

這讓我想起岸見一郎的《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理論的詮釋與實踐

我必須說明,《被討厭的勇氣》確實呈現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精神,卻不乏「超譯」和對於阿德勒理論的誤解。書中很多建議其實更接近認知行為療法,而不是阿德勒心理學。「課題分離」能在短期內改善情緒問題,但未必適合長期的心理依託。

我不是心理學專家,頂多說在人資這條路上,吸取的養分讓我略懂略懂。先不談職場,光是「創傷並不存在」這個章節,就是對阿德勒的天大誤會,而且更偏向認知治療的範疇。站在人資主管的角度,我最重視溝通和協調,書中「哲人」的論述清晰有力,但缺乏包容和彈性,實務上是不太能解決問題的。

生命課題的覺察與限制

我很幸運,待過的公司都算和樂,不那麼常處理員工衝突。有次,行銷部門的同事抱怨說:「為什麼每次開會,我提的建議都被主管無視?我覺得他就是不喜歡我。」

我想,《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會主張這是「課題分離」的問題:我們把情緒歸咎於他人,才會變得不快樂,所以必須擺脫他人的期待和評價,這樣就能得到幸福。

但是在職場,情況永遠比作者的描述更複雜。我旁敲側擊原因,發現主管否決他的建議是提案不夠完整,同時,這位主管的溝通方式也不太柔軟,這不是針對那位同事,而是平常的說話習慣。在參加數次「非暴力溝通」工作坊後,我很注重溝通的方式,因此請同事從溝通角度切入,各自協調雙方的理解和表達,彼此都能有所提升。只能說,職場衝突通常不是單一面向造成。

目的論 vs. 原因論的誤解

《被討厭的勇氣》對「原因論」的全盤否定,是對阿德勒理論的誤解。我前面提到,本書認為「創傷並不存在」,作者解讀阿德勒理論,認為不該追究過去的「原因」,要反省是不是設錯了「目的」。真正的阿德勒心理學強調對等、同理心,我們應該協助當事人找出正確的方向或稍微修正,而不是直接否定他們的目的。

再來,處理員工的職場適應問題時,了解他們的過去經歷,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例如某些表現出色的同事,容易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詢問他們過去的經歷、曾經遇到的狀況、對工作環境的感受,很容易找到這種想法的根源。這不是幫員工找藉口,是為了幫助他們建立新的認知模式。

貢獻感 vs. 認同感

書中提到,與其追求「認同感」,不如追求「貢獻感」。這個觀點雖然正確,但在職場上實施需要更加細膩。我在團隊中推廣理念時,強調的是:

  1. 肯定現有的努力和貢獻
  2. 逐步建立新的工作價值觀
  3. 在團隊中創造支持性的氛圍

這種漸進式的改變,雖然比書中建議的方式費時,但能達到更持久的效果。

實踐「課題分離」的現實問題

「課題分離」在管理上有其價值,但不能機械式運用。例如處理團隊衝突時,「要不要接受改變」確實是同事的課題,不過我們的責任不僅是「如何清楚說明改變的必要性」,還包括「如何創造有利於改變的環境」。

當需要傳達不利同仁的決定時,我會:

  1. 清楚說明決策背後的邏輯、標準
  2. 提供建議
  3. 表達願意持續支持和協助

作為主管,我必須做出可能招致不滿的決定。真正的勇氣不是什麼都推給「課題分離」(我做了必要的決定。你不高興?沒辦法,那是你的課題!),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保持同理心和專業,這是《被討厭的勇氣》欠缺的面向。

危險的簡化與實務的複雜

《被討厭的勇氣》最大的問題,在於過度簡化人際關係。我們不能用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法則來處理所有問題。就像最後,那位將去帶領新的 team 的同事,跟我談完後選擇線上課程,提升職場溝通術,而不是承受所謂「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團隊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每個衝突都有其特定的脈絡。書中對負面情緒的處理也過於簡單化。適度的焦慮和壓力是成長必經的過程,關鍵在如何迎接、面對負面情緒,而不是完全否定它們的存在意義。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但如果要用在職場上,需要用更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它。例如身為管理者,我的經驗是:真正的領導力不在於選擇被喜歡還是被討厭,是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最後,我想對正在職場打拼的大家說:活出真實的自己確實需要勇氣,但這份勇氣應該建立在理解和尊重。任何理論都要結合實際情況,不能當作教條,也不能過度簡化,真正的職場的智慧是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找出平衡點。

內容總結
心靈雞湯:正能量 or 幹話?
3
/5
avatar-img
3會員
8內容數
林明哲(Marty Lin),現任科技公司人資部門主管,專注於員工管理與組織文化、人才招募與培訓。熱衷分享職場經驗,固定在個人部落格寫作、參與人資社群討論。希望透過實際案例分享,幫助更多職場工作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信箱:martylinbusiness@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ty 的職場觀察 的其他內容
在前公司任職時,有位我印象很深的新人 Javis(很眼熟嗎?他說名字源自於《鋼鐵人》)。看到 Javis 戰戰兢兢的樣子,很難不回想起自己當年留英回台後的窘境。說真的,即便現在我已經是主管,回想起那些「社會化」的過程,還是會捏把冷汗。
0/5你,有職場故事嗎?
職場上最棘手的不是業務本身,而是溝通問題。記得去年參加人資論壇,有位資深主管分享了他們部門的案例:專案組長和設計師因為一個重要專案的時程起了嚴重衝突。
0/5你,有職場故事嗎?
台灣有個耐人尋味的現象:當我們面試求職者時,工作經歷若是每份都只有一年左右,會讓我們遲疑;若每份工作都待太久,反而會擔心應變力和學習彈性。那麼,一份工作到底要做多久,才算是為履歷加分?
0/5你,有職場故事嗎?
職場霸凌往往不是單一個人的行為,而是在團體動態中逐漸惡化的過程。 去年一位人資夥伴私下和我分享了他們公司發生的事。專案組的成員 Penny 因為工作方式比較謹慎,常常會對決策提出質疑和建議。這本來是很正常的溝通模式,但組內漸漸開始出現對她的負面評價。
0/5你,有職場故事嗎?
在過去五年的人資工作,我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公司最優秀的員工,往往是最容易離職的。這個觀察來自於近百場的離職訪談、與各產業主管的深度討論。今天,我想從人資專業的角度,分享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原因。
我從事人資工作的這幾年,接觸過無數求職者和離職員工。今天想分享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Janet 在我進行離職訪談時告訴我的經歷,或許能給正在職場上掙扎的你一些啟發。
在前公司任職時,有位我印象很深的新人 Javis(很眼熟嗎?他說名字源自於《鋼鐵人》)。看到 Javis 戰戰兢兢的樣子,很難不回想起自己當年留英回台後的窘境。說真的,即便現在我已經是主管,回想起那些「社會化」的過程,還是會捏把冷汗。
0/5你,有職場故事嗎?
職場上最棘手的不是業務本身,而是溝通問題。記得去年參加人資論壇,有位資深主管分享了他們部門的案例:專案組長和設計師因為一個重要專案的時程起了嚴重衝突。
0/5你,有職場故事嗎?
台灣有個耐人尋味的現象:當我們面試求職者時,工作經歷若是每份都只有一年左右,會讓我們遲疑;若每份工作都待太久,反而會擔心應變力和學習彈性。那麼,一份工作到底要做多久,才算是為履歷加分?
0/5你,有職場故事嗎?
職場霸凌往往不是單一個人的行為,而是在團體動態中逐漸惡化的過程。 去年一位人資夥伴私下和我分享了他們公司發生的事。專案組的成員 Penny 因為工作方式比較謹慎,常常會對決策提出質疑和建議。這本來是很正常的溝通模式,但組內漸漸開始出現對她的負面評價。
0/5你,有職場故事嗎?
在過去五年的人資工作,我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公司最優秀的員工,往往是最容易離職的。這個觀察來自於近百場的離職訪談、與各產業主管的深度討論。今天,我想從人資專業的角度,分享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原因。
我從事人資工作的這幾年,接觸過無數求職者和離職員工。今天想分享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Janet 在我進行離職訪談時告訴我的經歷,或許能給正在職場上掙扎的你一些啟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隨著113年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正施行,職場性騷擾的問題備受關注,根據勞動部公佈的統計資料,543件的通報申訴中,多數來自年齡25至44歲的受害者。 而本文介紹了雇主的責任、受害者的申訴流程、保護權益、及常見問題整理,希望能夠增進大眾對此議題的理解。
隨著113年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正施行,職場性騷擾的問題備受關注,根據勞動部公佈的統計資料,543件的通報申訴中,多數來自年齡25至44歲的受害者。 而本文介紹了雇主的責任、受害者的申訴流程、保護權益、及常見問題整理,希望能夠增進大眾對此議題的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自從當上業務主管的那天起,雖然團隊成員都很積極努力,有了不錯的業績,但我的脾氣也因此大了起來。而傳承長官一直以來的高壓政策,在糖果與鞭子的交互應用下,雖然有了好的業績,但我也發現,與同事之間就只是同事,無法建立起朋友般的交情。 記得有一次,公司來了一位新成員,他行事積極努力,個性卻是剛直不屈。因為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一種現象特別常見:員工離職後,老闆總愛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心」、「他們只會追求高薪」、「就是缺乏上進心」。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來看看到底是誰沒有上進心:是員工,還是公司?
前言-誤入大企業的小員工 開始説明創作這個文章的意思,我不是文組出身的高材生,也不是現在那些高學歷的人才,只是ㄧ個無法討主管歡心,確事事能夠營刃而解的無趣大叔,面對已經上班近30年的公司,有很多的無奈,又有很多的感慨,又無處可說無人能理解,只好在這個平台上述說自己發生的果往,討拍或是討罵,因為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篇引導文,談談一個契機,剛出社會前幾年面試了許多工作,相比起我的表姐,出社馬上得到體面的工作,我前後碰撞了好幾次的面試,各種奇耙的主管,體驗了各種不類型的主管,當時的家人開玩笑說:你可以出一本書叫做我與我的一百位主管,原本聽了還蠻不服氣的,但十年過後的現在,我已經是職場老鳥,想起當初這個點子,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哥不是那麼好當的! 我以前23歲就擔任店長⋯其實也是其他人不想當😂畢竟這是一個屎缺⋯什麼大小事都要做加上老闆很機車,這就是大家不當的原因!但就算店裏有什麼事⋯還好我家離店裡近⋯騎車5分鐘就到了!可是我要離職才知道一件事!(就是我那話兒比別人大😂店裡面都是女生啦!😂)那就是他們說⋯「可以不
Thumbnail
看了我的書,很多朋友不相信,在職場上,我曾經是個天兵。 想想,真是苦了當年帶領我開竅的老闆,不僅好佛心、還有好耐力,無論我如何脫序軟爛,總是恩威並濟,未曾放棄。換作是今日的我,早就把不成材的天兵掐死,逐出大門、永不錄用。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自從當上業務主管的那天起,雖然團隊成員都很積極努力,有了不錯的業績,但我的脾氣也因此大了起來。而傳承長官一直以來的高壓政策,在糖果與鞭子的交互應用下,雖然有了好的業績,但我也發現,與同事之間就只是同事,無法建立起朋友般的交情。 記得有一次,公司來了一位新成員,他行事積極努力,個性卻是剛直不屈。因為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一種現象特別常見:員工離職後,老闆總愛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心」、「他們只會追求高薪」、「就是缺乏上進心」。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來看看到底是誰沒有上進心:是員工,還是公司?
前言-誤入大企業的小員工 開始説明創作這個文章的意思,我不是文組出身的高材生,也不是現在那些高學歷的人才,只是ㄧ個無法討主管歡心,確事事能夠營刃而解的無趣大叔,面對已經上班近30年的公司,有很多的無奈,又有很多的感慨,又無處可說無人能理解,只好在這個平台上述說自己發生的果往,討拍或是討罵,因為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篇引導文,談談一個契機,剛出社會前幾年面試了許多工作,相比起我的表姐,出社馬上得到體面的工作,我前後碰撞了好幾次的面試,各種奇耙的主管,體驗了各種不類型的主管,當時的家人開玩笑說:你可以出一本書叫做我與我的一百位主管,原本聽了還蠻不服氣的,但十年過後的現在,我已經是職場老鳥,想起當初這個點子,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哥不是那麼好當的! 我以前23歲就擔任店長⋯其實也是其他人不想當😂畢竟這是一個屎缺⋯什麼大小事都要做加上老闆很機車,這就是大家不當的原因!但就算店裏有什麼事⋯還好我家離店裡近⋯騎車5分鐘就到了!可是我要離職才知道一件事!(就是我那話兒比別人大😂店裡面都是女生啦!😂)那就是他們說⋯「可以不
Thumbnail
看了我的書,很多朋友不相信,在職場上,我曾經是個天兵。 想想,真是苦了當年帶領我開竅的老闆,不僅好佛心、還有好耐力,無論我如何脫序軟爛,總是恩威並濟,未曾放棄。換作是今日的我,早就把不成材的天兵掐死,逐出大門、永不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