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態大揭祕:四種類型老闆與生存攻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工作了很多年,遇到過各式各樣的老闆或主管,每個老闆的管理方式、人格特質都有極大的差異。這是促使我們再進化的上天恩賜,同時也是促成我們忍耐再忍耐(或者是離職再離職?)的人生修煉。

底下列了幾種曾經遇到的老闆或主管的一些案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1. 職場修煉:遇上老好人主管,如何化解團隊衝突?

    這個世界上總有著誰都不想得罪的「好人」。職場上的「好人」希望與每個人都交好,表現出來的行為是會議上誰說什麼都點點頭,但最後的決議絕不輕易從自己的嘴巴說出口。

    曾遇過有一位具跨文化背景的主管,人相當不錯,總是聆聽每一個同仁說的話並私下予以肯定,向他提出的各種想法與做法總能獲得心靈上的滿足,人也非常風趣,十足的洋派。

    記得有好幾次我向他表達一些工作劃分方式應該如何,才能讓公司獲得最大利益,該主管也笑著表達十分認同,並鼓勵我朝我的方向推進。不過同時,對於不同主管提出的不同想法,這名大主管也保持同樣的態度,也是笑著表達認同,並鼓勵他往前推進。這時問題來了,如果A主管與B主管的方式相斥,甚至完全是不同的方向,那各自往自己的方向推進要怎麼推進呢?

    這位主管的做法就是:各別都支持與鼓勵,但,你們自己談。

    蛤?我們自己談?現在是要用哪一種方法來吵架嗎?吵架怎麼贏?贏的策略:目的、方法與風險控管

    接下來就費事了。先來一封Email或Skype訊息約討論時間,這個禮拜我給你三個時段,對方說這三個時段我都沒空,又丟出自己的三個時段,其中一個時段是晚上九點。好吧,算你狠,知道這個時間肯定沒有其他會議,也只能接受。

    會議開始當然免不了要捍衛自己的主張,而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是要論述、講道理的,說沒多久,螢幕裡就會出現對方一副很為難的臉,說這樣真的很難做啦,還是我的方法比較好啦、你這樣很為難我啦、我們要尋找共同的交集啦、哇啦哇啦稀哩嘩啦.....。

    結果通常不至於到不歡而散,但除非說好這次我讓你,下次換你讓我(這一招是最有效的,不要妄想老是要壓著別人的頭在地上磨蹭),不然總有一方或雙方都各自埋下一點芥蒂,下次的溝通會一次比一次更加困難。

    面對這種主管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謝謝他的支持,雖然他也支持反方,但千萬別戳破他。我們要謝謝他給我們上戰場與其他主管搏鬥的機會,若沒有他的支持,我們連擂台都走不上去。

    至於上了擂台後誰輸誰贏,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2. 克服溝通障礙:與堅持己見老闆的應對之道

    這樣的老闆其實很特別,也因為職涯中遇過太多老闆,而這種老闆只遇過一位,所以印象特別深刻,但這並不代表別人不會遇到。

    我們知道簡報本身就是一份邏輯演繹的過程展示,而這個演繹的過程,就是我們的思路,所以我們會像寫文章一樣,先把大綱擬好,主題、大標、中標、小標,一路到寫到內容,最後呈現給老闆並且進行口頭報告。

    報告前先把主題和目的說一下,通常五秒內,老闆就會開口了:「停!先不要給我看大綱,我先不要陷入你的思考方式裡!」第一次遇到時確實滿頭問號,因為會議前會敲定老闆的時間,而在這個時候早就已經知道主題和要討論的內容了,要報告時突然被打住,那後面我要怎麼講下去?

    老闆會思考好一下子,接著針對主題,直接提出他的想法。這時就真的要看有沒有神明正在眷顧了。運氣不好時,老闆說的與我們事先準備好的簡報完全沒有重疊,運氣好的話可能有部分重疊。那要怎麼辦呢?

    完全沒有重疊時自然就是仔細聽完後全部重做,部分重疊時就要趕緊趁機插嘴:「是,這個部分我也有考慮到,在這邊!」如果我們的老闆屬於這種類型,雖然受挫的比例高,但也是一種磨練,什麼磨練呢?

    A. 學習老闆思維
    雖然人無完人,但老闆之所以會是老闆,代表他一定有某方面是出色的、在某個時間點用好的方法抓到了好的機會。

    這位老闆開了金口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方向,我們雖然不見得全然認同,但可以藉由觀察產生新的思考方向,並發現或許真的有一些盲區沒有考慮到。這不見得是我們的聰明才智比不上老闆,而是人生閱歷與所屬的高度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從十樓看到的視線範圍一定比從五樓看得更廣對吧?不然去101的高級餐廳吃飯,大家也不會想搶窗邊座位了。

    B. 快速應變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們提到了有「部分重疊」時要趕緊插嘴。這考驗了聽別人說話時的專注度、理解與快速反應能力,這三種能力需要串在一起才有辦法派得上用場,而這需要幾次的練習。

    有時反應不及忘了插嘴,事後就會懊悔:「哎呀!這個我有寫啊!他就是沒有看!」。不過這樣的懊悔於事無補,我們錯失了第一時間讓老闆心裡覺得:「喔?這小子不錯嘛,我都還說就已經事先想到了!」,並衍伸出認同感的機會。

    快速應變並表達有助於信任的建立,這種情境發生越多次,之後被打槍的機率就有可能將得越低。面對這樣的老闆雖不免產生挫折,但不至於產生絕望,至少他還願意說出他的思路。
  3. 與高薪挖角主管共事:專業信任與高期待的職場生存之道

    有一種老闆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專業有所限制,所以對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非常尊重。因為老闆知道在我們的專業領域裡,他並不專業,所以會給予最大的尊重,甚至特別的禮遇。對受僱者而言,這聽起來應該是世界上的最佳老闆典範了對吧?

    其實極端信任通常伴隨極高期待,而一旦達不到這個極高期待,信任就會逐漸降低。

    曾經遇到一個從不同產業被挖角過來當我主管的老闆,他的前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國企業,參與過商場上廣為人知的各項戰役並攻無不克,可謂戰功彪炳。與他共事期間,可以觀察到他的人格特質相當黑白分明,對與錯的判斷有一套非常明確的標準與行為準則,做起事來從不拖泥帶水,任何事情都以極高的效率、清楚的邏輯來完成溝通和交辦。

    這個主管特別的地方是他知道自己的過往背景與現在極端不同,過去他銷售方案給公司,現在他需要銷售產品給終端使用者,過去他只需要賣,現在則需要買商品來賣,而且已經失去了過往大型跨國公司的自帶光環,所以他需要協助。

    因此身為下屬,會感受到極大的尊重。說的話主管點頭如搗蒜,問的問題通常也都不難回答,對於各項要求也是盡可能地迎合,因為他正在學習。但是,千萬別誤以為我們這時就是老大了,因為這類主管的進步速度通常極快。

    我出差時有個習慣,就是當天的會議一定在當天晚上把所有會議內容做重點整理,並在午夜12:00前Email回公司各個相關主管的信箱裡,讓大家知道今天的會議談了什麼內容,並在隔天各相關主管、老闆看到後,可以馬上對還在外面的我下達指示。

    這是一個相當有效率的會議回報方式,語音回報耗時過長,而高階主管的時間也難以安排。一封信寄出去隔天全部人一定看得到,而且是半夜寄出,幾乎沒有主管早上是不收信的。

    出差回來後,我會用最短的時間安排一次實體簡報,把每天的會議內容再詳細整理一次,對這個極端信任專業的主管進行一次完整報告。有一次,就出事了,我犯了一個很低級的錯誤,就是我的實體簡報內容和我每天回報的Email內容不一致,我把A公司的內容寫成B公司的內容。

    這下我的專業立刻被打了一個大折扣,依稀記得他是這麼說的:「不是這樣的吧?這個內容根本搞錯了!怎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呢?」,當下真的是無地自容。與這種公司高薪挖角來的主管或老闆共事,萬萬不可恃寵而驕,反而需要時刻警惕。

    絕大多數有一定規模的公司,看上的人選一定是一時之選,也評估過跨產業、公司所需付出的學習成本。我們自認為的專業,很容易被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迎頭趕上。

    商業行為和理工科專業不同,多半有通則,一旦學習到新領域的特性後,結合既有的商業專長,我們自認的專業或許只有極短的蜜月期。

    面對這種已具備高成就的主管,最好在初期就繃緊神經,不要懈怠。千萬別被一開始的禮遇搞得心花怒放甚至夜郎自大。公司會找這個人空降,就是為了補現況的不足,雖然公司也可能看錯人導致人選提早夭折,但在更多數的情況下,一旦這位主管進入狀況,就會開始用他過往的高績效標準來做各種管理。

    身為員工,對這類主管初期展現的善意,應該加以珍惜。盡可能提早觀察對方的強項,看看有沒有值得學習與自省的地方。一旦了解他的本事與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我們就已經有所準備,這將有助於我們的職涯發展。
  4. 鯰魚效應與企業管理:家臣與客卿的角力與平衡

    「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相傳來自深海魚油很有名的挪威,挪威的漁業中,沙丁魚是一種重要的魚類。然而,由於沙丁魚在被捕撈後運送到市場的過程中常常死亡,漁民們需要找到一個方法讓沙丁魚保持活力。

    後來漁民發現,把鯰魚放入裝有沙丁魚的水槽中,能顯著提高沙丁魚的存活率。原因在於,鯰魚到了陌生環境會不斷游動,因此激發沙丁魚的警覺性和運動力,使它們不斷游動而保持活力,從而避免因缺乏氧氣或過度靜止而死亡。這種方法並不限於漁業。許多企業管理者也認為,在組織內部引入一些「鯰魚」般的外部人員,可以激發團隊的活力,避免組織陷入僵化。

    曾經有一位老闆堅信這樣的理念,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找來幾位外部「能人異士」到公司來任職。許多工作者應該都會看過公司存在一些神秘單位,如「董事長室」、「總經理室」、「營運長室」這種非具明確功能性的單位,也有一些公司備有「顧問」職缺,而且不一定只有一位。這些單位和職缺,多半就是放置能人異士的暫時場所。

    在一家公司待久了,就算不是皇親國戚,即使在工作上長期表現並不亮眼,也很有可能被當成老闆的家臣。而這些「能人異士」就是所謂的客卿。

    「家臣客卿理論」的原始出處來自於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在其著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簡體中文書《知識創造的企業》中的討論。

    在很多討論公司治理的文章中的結論都是:家臣可打、可罵,但不能殺;客卿則是不可打罵,但可以殺。這或許只是一種信仰,但實際看到的狀況呢?

    老闆引入「客卿」,是希望以鯰魚效應的方式帶來改變,但現實中,家臣與客卿之間的文化衝突往往成為問題的核心。

    從家臣的角度來說,客卿的出現多半是讓人很惱怒的,原因是不了解公司文化、不願意階段性地改善公司既有制度或方式,或者行為舉止與公司文化格格不入。對家臣而言,客卿是一種極端困擾的存在,甚至是公司走向衰敗的轉捩點。

    然而,並非所有鯰魚效應都能如預期發揮正面作用。有時,鯰魚不僅無法讓沙丁魚活躍起來,反而可能造成意料之外的災難。

    在這個案例裡,老闆找來一位幕僚型的主管當營運主管。幕僚擅長分析,營運擅長進行有商業價值的行動,甚至要大膽刪除不會帶來經濟效益的計畫甚至人員。營運主管並不是不分析,而是簡報一定沒有幕僚型主管做得漂亮。

    這聽起來很荒謬嗎?實際上還是很多人吃「虛華」這一套的。

    幕僚型主管先從這一點出發,再藉由「月暈效應」擴張影響力,最終擴張到「彼德原理」的無法勝任領域。

    彼德原理指出:「在一個組織中,成員會因為其特質與能力被不斷拔擢到無法勝任的位置,最終成為組織的阻礙。」

    因為是幕僚型主管,擅長分析產業趨勢,反倒對自家產品的理解有限,卻引進了一種公司無法承擔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新的商業模式中,公司需要組建一個完全不擅長領域的團隊,而商品即使在別的國家已經驗證失敗,也單純因為外型討喜而忽略獲利能力而花費大筆宣傳費用。最終產品與商業模式都以災難性的失敗收場。

    這類老闆的出發點是良善的,堅信「鯰魚效應」也成功經營的公司不在少數,不過這個方法並不是時刻通用。

    「鯰魚效應」失敗的關鍵,往往在於客卿的能力與組織需求不見得長期相符,或是在引入客卿時,忽視了組織文化與現有家臣的感受,最終反而打擊了士氣。

    在公司表現正在往好的方向前進時,客卿的出現有可能只是收割家臣的成果。家臣雖不可殺,但有能力的家臣還是有長腳的,他們會自己離開。

    短時間內的成功,可能會誤以為是引進鯰魚的功勞;但若從長遠來看,公司得以生存,仍是家臣們努力的成果。

    所以如果老闆認定我們是家臣(他絕對不會說,但我們一定有感覺),雖然難免疲累、失望,甚至痛苦,但如果這是一家我們喜歡的公司、老闆待我們不薄(例如老闆看到你不請假而疑惑,得知你沒假後直接送你七天假,這是真實案例。)、大部分同事很有能力也相處融洽,建議堅持下去且真誠、不斷地說出我們的想法,甚至溫和但堅定地去論述在專業上,我們認為正確的作法,並實質影響公司決策,或許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離開一家公司永遠是一條最簡單的路,但這條路以職業生涯的長期角度來看,並不見得好走。

    或許我們終究不會知道我們的去留,對一家公司會不會造成重大的影響。但如果我們有信心可以找到下一家願意重用我們的公司,或許也可以評估一下,我們不見得沒有改變公司的能力。


結語

老闆的個性和員工一樣,型態當然是千變萬化,甚至千奇百怪。

遇到我們覺得好的老闆,是祖先積德、平常拜對宮廟;遇到覺得不好的老闆,則是上天給我們的考驗,考驗我們的耐受與自我改變能力,也考驗腳底抹油逃開的速度。

無論遇到哪一種類型的老闆,相信我們都有自己覺得最舒服的一套處理方式。

很多時候,書上看到「正確」的處理方式不見得適合我們,因為書裡也會簡化、省略其他變因,但這些變因卻容易產生直覺,進而產生舒不舒服的感受。

因此相關書籍建議看看、相關文章還是讀一讀,並將這些內容當成工具或資料庫裡的資料,至於資料要怎麼組合、工具如何使用,就是我們的人生功課了。

avatar-img
56會員
55內容數
我分享自己在商業、管理等領域的經驗與觀察,並提供一些關於職場發展與轉型的想法。 希望透過這些經歷,幫助讀者釐清職場中的問題,無論是面對職涯選擇的迷茫,還是應對工作中的挑戰。 文章本於實際案例與個人的反芻觀點,期望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找到清晰的方向或對生命的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 的其他內容
許多老闆相信「鯰魚效應」,透過引入外部人才激勵團隊,但這方法並非萬靈丹。本文探討「鯰魚效應」在企業管理中的成功與失敗案例,並分析家臣與客卿之間的文化衝突,以及如何提升員工士氣與影響公司決策。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一位被高薪挖角、專業能力極強的主管共事的經驗,闡述了這樣的主管如何展現極度的專業信任,以及伴隨而來的極高期待。文章也提醒讀者,即使一開始受到禮遇,也不可恃寵而驕,應時刻保持警惕,努力學習,才能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探討一種堅持己見、不循下屬思路的老闆類型,並分享如何應對此類老闆的管理風格,學習其思維模式,提升快速應變能力,最終建立信任。
本文探討職場上常見的「老好人」主管類型,以及如何應對這種管理風格帶來的挑戰。作者以自身經驗為例,描述一位跨文化背景的主管如何以看似支持的方式,實際上卻迴避決策,將衝突丟給下屬處理。文章進一步分析了團隊成員之間協商的困境,以及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有效溝通、維護自身利益,並提出積極應對策略。
以為這輩子再也無緣進入「方格精選」,想不到傍晚突然收到一封信,這次終於以本職學能上精選啦! 身為職場遊牧民族,文中的經驗、照片,都是自己的經歷,只是有些時候身為配合的參加者,有些時候是主導者。 在中國2天1夜的古北水鎮尾牙經驗是相當震撼的,一來規模盛大,二來場外就是萬里長城。 雖然古北水鎮是假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贏」架,並非鼓勵衝突,而是分析特殊情境下,達成目的的策略。文中詳述各種吵架技巧,例如言語攻擊、打跑戰術、見縫插針、不斷追問「為什麼」、冷處理、貼標籤、誇大等,並強調風險控管和事後責任。文章起源於作者兒子想學習吵架技巧的請求,因此提供此策略教學,並再次強調需注意安全和人際關係。
許多老闆相信「鯰魚效應」,透過引入外部人才激勵團隊,但這方法並非萬靈丹。本文探討「鯰魚效應」在企業管理中的成功與失敗案例,並分析家臣與客卿之間的文化衝突,以及如何提升員工士氣與影響公司決策。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一位被高薪挖角、專業能力極強的主管共事的經驗,闡述了這樣的主管如何展現極度的專業信任,以及伴隨而來的極高期待。文章也提醒讀者,即使一開始受到禮遇,也不可恃寵而驕,應時刻保持警惕,努力學習,才能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探討一種堅持己見、不循下屬思路的老闆類型,並分享如何應對此類老闆的管理風格,學習其思維模式,提升快速應變能力,最終建立信任。
本文探討職場上常見的「老好人」主管類型,以及如何應對這種管理風格帶來的挑戰。作者以自身經驗為例,描述一位跨文化背景的主管如何以看似支持的方式,實際上卻迴避決策,將衝突丟給下屬處理。文章進一步分析了團隊成員之間協商的困境,以及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有效溝通、維護自身利益,並提出積極應對策略。
以為這輩子再也無緣進入「方格精選」,想不到傍晚突然收到一封信,這次終於以本職學能上精選啦! 身為職場遊牧民族,文中的經驗、照片,都是自己的經歷,只是有些時候身為配合的參加者,有些時候是主導者。 在中國2天1夜的古北水鎮尾牙經驗是相當震撼的,一來規模盛大,二來場外就是萬里長城。 雖然古北水鎮是假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贏」架,並非鼓勵衝突,而是分析特殊情境下,達成目的的策略。文中詳述各種吵架技巧,例如言語攻擊、打跑戰術、見縫插針、不斷追問「為什麼」、冷處理、貼標籤、誇大等,並強調風險控管和事後責任。文章起源於作者兒子想學習吵架技巧的請求,因此提供此策略教學,並再次強調需注意安全和人際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上次談2024年的職場軟實力,今天就來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個案例我真的覺得值得紀錄。 在我經歷的職場生涯中,80%集團主管或者老闆幾乎可以說是超理性派(這裡不談會破口大罵的領導者,這些人除了部分天才特例,絕大部分的老闆只會把員工嚇跑)。近期我加入的一間歷史悠久的集團。由於是集團,因
Thumbnail
初接管理職的感受與困惑,面對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如何管理與引導,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起來探討在管理職上的經驗和心得。
成為好主管,會影響到你的社經地位、物質生活,還會連帶影響到另一半、子女的幸福與眼界。
Thumbnail
職場上遇過三類型的主管,各在我的職涯與工作經歷上有所影響,也間接著影響自己身心的狀況。我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主管的情緒也左右我那天工作的情緒。要能在職場生存,除了技能外,讓自己保持心態健康也很重要。
好老闆會期許自己對下屬產生「正面的影響」,這「使命感」,就跟好老師的態度同理。
Thumbnail
探討職場的文章多如過江之鯽,大膽的推估;絕大部份的文章應該都把上司或是老闆推到負面形象的一方。我想為這個負面形象的群體說一句話,「你誤會你老闆了!」。 大家都知道,任何群體都有好人,壞人,能人,濫人,君子或小人等等,做為別人上司的群體自然也不例外。若你看你的老闆位居高位,有權有勢,手握權柄;決定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上次談2024年的職場軟實力,今天就來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個案例我真的覺得值得紀錄。 在我經歷的職場生涯中,80%集團主管或者老闆幾乎可以說是超理性派(這裡不談會破口大罵的領導者,這些人除了部分天才特例,絕大部分的老闆只會把員工嚇跑)。近期我加入的一間歷史悠久的集團。由於是集團,因
Thumbnail
初接管理職的感受與困惑,面對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如何管理與引導,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起來探討在管理職上的經驗和心得。
成為好主管,會影響到你的社經地位、物質生活,還會連帶影響到另一半、子女的幸福與眼界。
Thumbnail
職場上遇過三類型的主管,各在我的職涯與工作經歷上有所影響,也間接著影響自己身心的狀況。我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主管的情緒也左右我那天工作的情緒。要能在職場生存,除了技能外,讓自己保持心態健康也很重要。
好老闆會期許自己對下屬產生「正面的影響」,這「使命感」,就跟好老師的態度同理。
Thumbnail
探討職場的文章多如過江之鯽,大膽的推估;絕大部份的文章應該都把上司或是老闆推到負面形象的一方。我想為這個負面形象的群體說一句話,「你誤會你老闆了!」。 大家都知道,任何群體都有好人,壞人,能人,濫人,君子或小人等等,做為別人上司的群體自然也不例外。若你看你的老闆位居高位,有權有勢,手握權柄;決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