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一切,應該充滿著既憂心又期待的情緒吧!
小時候看他們走路,心中一方面擔憂他們跌倒痛了,撞到疼了,但又期待他們跨步出去探索環境;長大一點,看他們到學校去,既擔心他們不小心闖禍,但又期待他們可以適應學校環境,快樂主動學習;出社會後,心裡憂慮他們有了工作忘了娘,但又期待他們可以平穩地在職場中發展。
總之,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就是做父母。
這次,來找坊主做人類圖解鎖的就是一個媽媽,一個憂心孩子的媽媽。
這位憂心的媽媽,暫且稱呼她心媽吧!因為從她告訴我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個十分用心的母親。
心媽有兩個寶貝,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湊起來剛好是一個「好」字。這是她理想中的組合,男孩是老大,女孩是老么,心媽覺得這樣的排行很好,因為如果女孩是老大的話,就要擔負起照顧弟弟的責任,這樣太辛苦了。她自己就是家裡的老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總一直要她照顧弟妹,讓著弟妹,只要弟弟妹妹怎麼了,都是她的責任。這樣成長過程,讓心媽從小就會壓抑自己的需求。
當了媽之後,她十分照顧孩子,秉持著愛的教育的理念,面對孩子的錯誤,也盡可能耐著性子,以循循善誘的方式,跟他們講道理,很少大聲責罰。至於面對孩子們的學業,她更是盡量用鼓勵代替比較責罵,希望他們認真學習。總而言之,心媽就是個盡心盡力的一百分媽媽。
聽到這裡,坊主心想這麼一個用心的媽媽,孩子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啊,為什麼心媽的神情看起來卻如此憂愁?
心媽繼續說,原本兩個孩子各自有自己的興趣,大學唸的科系也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科系。老大擅長理工,唸了資訊相關的科系;老二喜歡文史,唸了語文類的系所,他們各有所長,成績也都不錯,大學也順順利利畢業。
只是,哥哥在大學畢業,當完兵之後,求職的過程不太順利,因此感到相當挫折,再加上爸爸又一直問他,什麼時候才要開始工作,以至於哥哥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出門,最後甚至將自己關在房間裡,成為「繭居族」。
而爸爸的詢問一開始還語帶關心,但是當他看到兒子越來越退縮,心裡也越來越著急,於是說次的口吻,從一開始的柔軟,到後來的諷刺,最後甚至變成了辱罵。父子間的關係越來越緊繃,心媽義無反顧又成為他們的潤滑劑與協調者。
聽到這裡,坊主對心媽真的是既心疼也心累!
心媽想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房間?就算沒有工作,也不要斷了與世界的接觸。
坊主看了一下心媽兒子的「人類圖」,原來他是一個顯示者呀!本來坊主想告訴心媽,孩子有著很棒的設計,只不過他要能願意主動去做自己的事,就會有成果出現。但是話才到嘴邊就吞回去了,因為上面那一串不是廢話嗎?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願意主動與世界接觸啊!
坊主告訴心媽,她是一位好媽媽,她對孩子的用心,孩子一定感受得到的。只不過,現在的他,暫時收不進媽媽的關心,所以先給予孩子一點自己的空間。
接著,坊主告訴心媽,兒子是一個「顯示者」,這是個自主性很強的設計,不喜歡旁人對他指手畫腳,因此對待他最適當的態度,就是把決定權交還給他,但是同時也要求他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因此請媽媽要「狠心」,別再為他準備三餐,讓他自己處理,可以的話也別再給他生活費。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爸媽相信你長大了,有能力可以對自己負責。至於找工作的事,暫且先忍住不問。
坊主的話說得很輕巧,但是對心媽而言,卻很困難,因為天下父母心,尤其她又是一個非常關心孩子的媽媽,看到孩子不好,她真的是心如刀絞。
接著,坊主告訴心媽,其實此時她最需要做的,是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正視自己的需求,關照自己的情緒。因為,與她的對話過程中,心媽把家人的需要、把家庭的和諧放得很大,但是把自己縮得很小,這樣的狀況並不平衡。其實,當她開始「自私」地照顧好自己,將焦點放在自己的需求上時,也許一開始孩子會不習慣,會有情緒的釋放,但是等到情緒開始流動之後,他反而可以有動力展開行動,開始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這也很不容易,因為面對家人的情緒發洩,要能接住對方又要自己不受影響,這本身就是得道高人才有的道行,因此坊主也告訴心媽,沒有所謂做不好。請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調整,就已經很厲害了。
最後,坊主跟心媽說,一直以來她都是一個好媽媽。現在,她要做的是善待自己,孩子們在妳的愛灌溉下已經長大,因此請相信他有足夠韌性與能力,繼續成長與成熟。
為保護個人隱私,故事人物與內容已做適當的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