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一直對韓式的醃泡菜類有著口味大同小異的印象,直到前陣子去了韓國玩一趟,有好好吃了不少泡菜,發現真的差距很大,也理解為什麼韓式料理會有這些小菜文化了。而這其中,某次晚上叫外送吃到的韓式炸雞,其所附的水蘿蔔相當常見,卻在跟炸雞一起吃的時候讓我很驚豔,覺得爽口好吃,於是就想著回台灣要來試做看看。

這不是跟炸雞一起來的水蘿蔔,但是餐廳給的水蘿蔔
韓式小菜文化
去了韓國後,覺得他們飲食文化中的「飯饌」(小菜)文化,真的跟台灣很不同,體感上最大的差別是:怎麼桌上只有一道菜!?
這次為了寫這篇文,查了才發現,原來這就是他們的習慣,飯、湯、主菜、小菜、泡菜,就是構成一餐的元素。之所以是小菜或叫飯饌,是因為他們認為飲食要多元才能攝入各種食材中的不同營養,所以用小份量但多種類的小菜來體現這個想法。這些小菜有醃漬物、蔬菜、煎餅、蛋捲等等各式各樣,大部份是冷的,但好像也有少部份是熱的,不過這次我去韓國沒吃到熱的就是。吃不夠的話大部份的店家都能再續,據說韓國人並不會以一種吃回本的方式吃,而我這次的感想則是小菜味道都偏重,通常以酸為主,也很難一直續。

其中一餐的模樣,上面的就是小菜(飯饌)

去吃烤牛腸時,店家給的小菜,除了午餐肉煎蛋外,都好酸,辣椒也好辣
水醃菜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水蘿蔔,就是水醃菜的一種,但不是雲南那種水醃菜。而是將蔬菜浸漬在調味過的醃汁中,讓蔬菜入味,以酸味為主流,蔬菜多為生醃,以瓜果、根莖類為主,所以吃起來都滿爽脆的。
這點與韓式泡菜利用塗抹醃料讓蔬菜發酵產生乳酸菌的做法有些不同,倒跟美式酸黃瓜、台灣的醃脆瓜、越南的醃紅白蘿蔔絲有些類似,用醃料產生發酵的方式更像是中國四川泡菜,以鹽水讓食材進行發酵產生酸味,但液體含量大不相同。
經過發酵的做法會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反應,保存期限也更久,食材的味道改變得很劇烈。而用酸或鹹的調味料(大多是醋、醬油等),比較快可以吃,但同樣在不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保存期限應該是比較短的。
韓式水蘿蔔
食材
白蘿蔔 半根
白醋 1份
白糖 1份
水 2份
鹽 1大匙

糖跟醋各一份的意思就是1:1,但這個糖的量是會讓人擔心的量啊
做法
1、白蘿蔔去皮,可以削深一點口感比較好。將去皮後的白蘿蔔切成適合入口的大小,但要保留一點厚度才有脆口感,我這次切厚片跟切丁都有。

為了切成丁狀,我刻意在去皮後把白蘿蔔切成長方形,剩下的就切成厚片
2、將鹽撒在白蘿蔔上,略抓拌讓所有的白蘿蔔都沾附到鹽粒,靜置約半小時。白蘿蔔會出水,釋出的水份空間就可以吸附醃汁。

灑了鹽的蘿蔔塊,做小黃瓜時也可以這樣殺青
3、將白蘿蔔釋出的水倒掉,略為淘洗一下白蘿蔔,洗去鹽份。

這碗就是切下來的邊角料,殺青後會出很多水
4、水、醋、糖倒一起後,開中火煮滾即可,要確認糖都融化。

有滾就好
5、將糖醋水放涼後,與白蘿蔔一同放入容器裡,確認液體面有淹過食材面後,即可將容器蓋緊。

放入保鮮盒蓋緊醃幾天就能吃囉~
6、放入冰箱約1天即可取出食用,2-3天風味最佳。我一不小心醃了太多,大概吃了快一個月,也還是很爽脆好吃,但明顯感覺而蘿蔔味更淡,醋糖味更強。
這次的水蘿蔔做法超級簡單,在冰箱也耐放,不知道要吃什麼時,可以拿出來補充一下纖維,夏天吃又清爽開胃,很適合做來在家裡擺著哦!
你對韓國小菜有什麼印象嗎?或是最喜歡吃哪個小菜呢?都歡迎一起留言討論分享哦!或是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對我也是很大的幫助及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