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上,很多領導者其實和部屬一樣,心裡藏著一種不安全感:
「我不能犯錯,否則會讓別人失望。」
這種聲音,可能來自過去的成長經驗,也可能來自長年對自己的高標準。它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寧願壓抑情緒、孤立自己,也不願表露脆弱。但問題是,當一位領導者長期被這種「怕讓別人失望」的情緒推著走,不僅自己承受巨大壓力,還會無形中把這種情緒傳遞給整個團隊。
優秀領導的隱形陷阱
Winnie剛升上部門主管不久,在一次部門例會中,她因對新專案不夠熟悉而回答錯誤,立刻被上司當眾糾正。
那一刻,她感到羞愧難當。不是因為錯誤本身,而是因為她擔心團隊會認為她「不夠格」。
於是她開始更嚴厲地要求自己,卻也逐漸與團隊拉開距離。她害怕和部屬多交流,生怕哪句話被誤解;也害怕再被上司當眾挑戰。
結果,團隊開始覺得她「難以親近」,協作反而變得更困難。
這不是Winnie一個人的故事。很多高階主管,甚至整個管理層,都在無意中把「自我懲罰」當作責任感的一部分。
情緒隔絕,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有用
問題不是錯誤,而是我們如何對待錯誤。
當領導者習慣把錯誤視為「丟臉」或「不夠好」,他就會進入自我否定的循環。久而久之:
- 情緒被壓抑 → 感受力下降,既無法真切地體驗快樂,也無法帶領團隊面對挑戰。
- 團隊感受到緊繃氣氛 → 沉默、觀望、不敢創新。
- 領導者自己更孤立 → 更怕犯錯,惡性循環。
這種「自我懲罰式領導」是隱形的消耗,削弱的不只是領導者的能量,還有整個團隊的士氣。
三步走出「怕讓人失望」的內耗循環
- 允許自己犯錯,並給予團隊安全感
高階主管不必完美,反而需要示範「怎麼在錯誤中學習」。當你能在會議上說出「這部分我需要再確認」時,團隊反而更敢真誠交流。 - 停止自我懲罰,轉化為自我修復
犯錯不是判決,而是訊號。與其反覆責備,不如問自己:「這次事件能提醒我什麼?」讓錯誤成為修復的契機,而不是自我攻擊的武器。 - 練習帶領情緒,而非壓抑情緒
領導者的情緒就是團隊的溫度計。與其用「冷漠」去掩蓋焦慮,不如練習點出情緒本身,例如:「這個專案確實讓大家壓力很大,但我們一起分工就能處理。」這樣的語言能降低緊繃氛圍,增強團隊凝聚力。
放過自己,就是放過團隊
真正強大的領導者,不是永遠不會犯錯,而是懂得在不安中修復自己,並帶著團隊繼續前行。
別再用「怕讓別人失望」來懲罰自己。因為當你願意放過自己時,團隊才能在你的帶領下看見更多可能性。
👉 如果你是領導者,面對錯誤時,你會怎麼做?
A. 立刻自我檢討、反覆反思
B. 嘗試從錯誤中找出新的方向
C. 跟團隊一起討論,轉化成學習機會
💬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選擇,也許你的經驗能幫助到另一位領導者。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幫忙 按讚 + 分享,也讓更多領導者看見職場的修煉。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 如果你正在學習如何在職場裡「放過自己」,歡迎追蹤我。這裡不只是談管理,更談領導者的內在修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