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媒體報導的幾則勞動新聞,看似個別其實又是互為一體,但是彼此之間又卻充滿了矛盾!
- 人力不足是共識。
- 不願意去改善勞動條件,或者薪資不符合期待值。
- 把法遵與社會環境變動當個案處理,不想也不願意長期納入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
✅大學私校深陷招生危機!6年後50校消失!
- 今年大學分發入學缺額共1萬4493人再創新高,全國僅11所大專院校院足額錄取,其中中國文化大學缺額最多,來到2378人(47%),接著依序是淡江、義守、長榮、實踐、銘傳等老牌私校,前3名缺額都破千,錄取率更高達98.94%。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近五年來的勞保月投保薪資。
- 45歲以上的投保人數從105年的376萬9947人,增加至109年的408萬4500人,增加了31萬4553人,增幅為8.3%;
- 反觀25-44歲的投保總人數,則自105年的548萬2666人,小幅增加到109年的560萬902人,只增加了11萬8236人,增幅只有2.1%。
- 明顯可以看出,25-44歲勞工的增加幅度與人數,都小於45歲以上。
✅全球搶移工!日本給薪4.5萬、美發3.5萬張簽證。
✅留人留才 吳鳳科大首辦外籍生就業實習博覽會。
- 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110年度有9萬2,963位外籍學生正在臺灣就學,其中吳鳳科大505位、南華大學628位、中正大學368位、嘉義大學435位。
✅國慶日加班可拿雙倍薪! 3天連假薪資算法一次看
✅清潔工均薪25K 勞團籲業者加薪留才
媒體報導:18萬職缺「招嘸人」 20家高檔飯店老總十萬火急組自救聯盟
- 會議前,飯店主管們交頭接耳熱議著,年輕人寧願去跑外送、當網紅,沒有人要做辛苦工作。
- 104人力銀行調查,與2020年相比,願意投入住宿餐飲業的人數卻下滑21.5%,9月最新統計顯示,住宿餐旅服務業刊登職缺數高達18萬,占全台總職缺近2成。
- 目前最急需的職務,房務員占69.8%以上,餐飲人員占28%;而目前房務員職務薪資待遇30,000元以上占41%。部分加上加班費或整房績效獎金,快手房務員一個月能領到5萬元以上,比基層主管還要高。
- 資深房務員以前一天要做12間,現在被逼得要做18間,讓房務員選擇出走,缺人的結果,就是各飯店互相廝殺。
- 現在是惡性循環,沒有基層人員,管理職不做管理都在做基層工作,導致產業流失大量人才。
- 入住時間從3點延後到4點,假日甚至要到6點,業者只好一個個打電話跟客人解釋「人力吃緊」。
- 與會飯店業者決議籌組自救聯盟,提出「引進移工、留住僑生、放寬工時」3項訴求。
媒體引述勞動部說法:
- 今年5月與交通部觀光局合作啟動飯店業專案媒合服務,業者因疫情反覆觀望或無法確定進用日期。
- 部分業者因對求職者之職務要求,包括要求專業證照、體能條件、溝通表達能力、工作量勝任程度等主觀因素,而未能僱用有就業意願求職者。
- 部分業者安排面試程序冗長,基層工作起薪偏低,如當次專案媒合的房務人員職缺,按月計酬之經常性薪資未達2.8萬元者占66%,未達3萬元者占85.84%,考量勞務程度與薪資報酬不對等情況下,無法吸引求職人任職。
- 自10月起再以3個月為期,啟動第2階段專案計畫。職缺薪資,北部達3萬元以上、中南東部2.8萬元以上,納入專案求才服務。
- 觀光旅宿產業特性,就業促進措施資源,運用計有安穩僱用計畫、職務再設計(輔具)及訓用合一等。
對社會現象沒有溫度,所以也會對別人的難過感到無感?
以整個社會安全體系而言,就業安全制度與勞資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同理關懷能成事, 洞察人性有商機!
從「躺平文化」到「安靜辭職」許多員工正在尋求重新定義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的界限。
尤其年輕世代工作投入比例下降,又不想被工作定義,領導者的反思又是什麼呢?
我們借用「同理心地圖」來解構與思考新聞背後社會現象的意涵,或能以公司治理的角度,平和看待問題真正的原因,採取符合公司的變因措施。
感受到自己正在經歷什麼,能夠增強我們同理的能力。
2022青年職場三觀大調查
- 「快樂」是想成為的職人樣貌。講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積極追求自己想過的日子。
- 從「大我」回到「小我」,追求「完整的生命歷程」,認為工作很重要,但沒有重要到成為生命的唯一重心;維繫工作以外的人際關係,擁有興趣與生活,是值得驕傲的個人特色,這也是重要的「自信」源頭。
- 鬆開過去帶著一點從屬概念的雇傭關係,也鬆開了過去需要一張企業內的名片,來找到歸屬感的制式文化。更自在、更自然地選擇在非組織型工作。
- 焦慮指數56.17分,低薪是主因。
- 職場選擇部分,25%想進入2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其次是公職、中小企業、個人接案、加入新創團隊,其中,女生相較於男生更想考公職(15.7%)。
- 理想的工作類型,畢業二年內的人想找大企業(27.1%),畢業三~五年後,想進入中小企業的人增加至14.9%(多於平均值4.7個百分點)。畢業六年後的族群,相較於其他族群,更想加入新創公司(10.7%)或自行創業的人(10.7%),都高於整體。
- 整體來看,69.9%的年輕族群,喜歡傳統的組織型工作,更有多達30.1%的人,理想工作是「非組織型工作」,例如接案、創業、理財、派遣等,原因除了時間自由、可做自己的事業之外,更有31.8%的人,認為組織外的薪資更好。
- 有53.6%曾進入組織工作,也有57.1%未來沒計畫進入組織。如果選擇進入組織工作,挑選條件仍以薪資相關為主,但「時間因素」也成為關注議題,包括工時、通勤時間、值班時間、加班。
- 男生對「未來成長性」較為關注,在乎升遷(54.2%),也在乎是不是成長中的公司(18.4%)。
- 福利的期待,「休假」不意外是最迷人的選項(54.4%),但排名第二的竟是免費或便宜餐食(49.8%)。
- 年輕族群並沒有真的那麼排斥加班,97.5%超高比率願意「有條件」加班,不僅是為了加班費,也是為了讓任務更完善。
- 年長世代觀念不同的是,年輕族群不認為要死守一份工作。77.2%想在全職工作之外,擁有兼職,並以網路相關類型最受青睞。
- 職場成功的定義是財富自由,遠高於拚命追求高所得(5.2%)。與年長世代相同的是,「學到東西,自我成長」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遠見調查
THE EMPATHY MAP(線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