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禪 (3)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三、子啐母啄

* 鏡清道怤 (868~937)

越州鏡清寺道怤順德禪師,永嘉陳氏子,六歲不葷茹,親黨強啖以枯魚,隨即嗢噦;遂求出家,于本州開元寺受具。

遊方抵閩,謁雪峰。

峰問:「甚處人?」曰:「溫州人。」

峰曰:「恁麼則與一宿覺是鄉人也。」曰:「祇如一宿覺,是甚麼處人?」

峰曰:「好喫一頓棒。且放過。」

師再參雪峰。

峰問:「甚處來?」師曰:「嶺外來。」

峰曰:「甚麼處逢見達磨?」師曰:「更在甚麼處?」

峰曰:「未信汝在。」師曰:「和尚莫恁麼粘泥好。」

峰便休。

師後遍歷諸方,益資權智。

因訪先曹山,

山問:「甚麼處來?」師曰:「昨日離明水。」

山曰:「甚麼時到明水?」師曰:「和尚到時到。」

山曰:「汝道,我甚麼時到?」師曰:「適來猶記得。」

山曰:「如是!如是!」

師初住越州鏡清,唱雪峰之旨,學者奔湊。副使皮光業者,日休之子,辭學宏贍,屢擊難之,退謂人曰:「怤師之高論,人莫窺其極也。」

問:「學人啐,請師啄。」師曰:「還得活也無?」

曰:「若不活,遭人怪笑。」師曰:「也是草裏漢。」

— 五燈嚴統卷第七

* 南院慧顒 (860~952)

南院和尚 (亦云寶應) 名慧顒,鄉貫、姓氏、受業不載;後唐莊宗、明宗時人。得法於興化獎和尚,臨濟第三世。

上堂,云:「諸方只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時用。」

僧問:「如何是啐啄同時用?」師云:「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時失。」

僧云:「猶是學人問處。」師云:「你問處作麼生?」

僧云:「失。」師便打。

其僧不肯。

後到雲門會裏,舉前因緣,說不肯。

其時,有傍僧云:「當時南院棒折那。」僧聞此語,言下大悟,方見南院答話處。

僧却來汝州省覲;值南院已遷化,却上風穴禮拜。

風穴認得,便問:「上座是當時問南院啐啄同時話否?」僧云:「是。」

穴云:「會也未?」僧云:「會也。」

云:「當時作麼生?」僧云:「當時如在燈影裏行相似。」

穴云:「你會也。」

— 古尊宿語錄卷第三,汝州南院顒和尚語要

* 汾陽善昭 (947~1024)

汾州大中寺太子禪院長老、釋善昭者,本太原人,積習聞薰、孤貞絕俗。

自去飾受具,即杖策巡方,所至少留、隨機叩發,歷參知識七十一員,最後受印於汝州南院省念,遂法裔念;出風穴沼,沼嗣先南院顒,顒嗣興化獎,獎嗣臨際玄,玄嗣黃檗運,運嗣百丈海,海出馬祖,祖出南岳讓,讓為曹溪嫡子。自曹谿至師,凡十一世。

上堂,云:「夫參學之流,須具啐啄同時眼;若不具啐啄同時眼,未有參學分在。

所以鏡清云:『子致啐時,又不能致于母啄;母致啄時,又不能致于子啐。』

問:『子致啐時,於學人分上,明得箇什麼邊事?』清云:『且但保任。』未用鏡清啄破。

『若的實論,又成得箇什麼邊事?』清云:『親明取好。』

『為什麼不能致于母啄?』清云:『觜軟于母。』

『母致啄時,諸方分上,又成得箇什麼邊事?』清云:『露箇面目。』

『若的實論,又成得箇什麼邊事?』清云:『好箇商量。』

『為什麼不能致子啐?』清云:『老作少難。』

『直得啐啄同時時如何?』清云:『亦有不曾經歷于此者。』

『只如不曾經歷于此者,還有超昇分也無?』清云:『吽!吽!誰敢坐虎頭?』」

師云:「若解坐虎頭,方能展陣開旗、稱提拈掇,教伊辨得時節,受用不失一;箇箇抖擻金毛,吒呀地、擒縱自在,應物舒光、利時接引。所以道:『天人群生數,皆承此恩力。』

與爾頌出去也!大家聽取:

啐啄同時用,最難相逢,恰似兩風顛栽松;
切囑超今古,普化當時得用全。」

—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第一

又有啐啄同時頌三首:

物外無生體妙機,洞傳今古棄亡思,
分明句內超乾象,啐啄何曾不及時。

頭頭萬象顯靈機,句句微亡絕慮思,
凡聖路殊同啐啄,直教點鏑不遺時。

從前垂手接初機,正示繁言免妄思,
今日捧詩來請益,聊伸啐啄報當時。

—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第三,歌頌卷下

(評曰:

子「啐」、母「啄」,喻如雞子出卵㲉般,學人在㲉內啐,師家在㲉外啄、助其啐出也。

然參究修證、實乃個人之事,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家無可預之;僅能於外,提綱挈領、授其方便、令其警策而已。故曰:「母不能致于子之啐」、「老作少難」。

「卵㲉」者,「無明㲉」也;無明㲉者,第八阿賴耶識之究竟邊際,即第九菴摩羅識 — 無始無明也。

所謂「啐」者,即針對「無明㲉」下嘴,乃以「心眼」逆溯心源而上 (逆生死之流),注視「無明湛湛黑暗深坑」— 第八阿賴耶識之究竟邊際,即第九菴摩羅識,令第八阿賴耶識不行、虗妄根源微細習氣之力滅盡,終而裂開惑識之網、解脫妄想之縛,而穿乎惑識尺矩外之意也。

援唯識名相言之,此即:倒轉鎗頭,憑依第六意識之「見分」,不向外看、而向內看,越諸第七末那識之「自證分」,而覷看第八阿賴耶識之「證自證分」,並以此「證自證分」、為第六意識之「相分」,直覷看至「第八阿賴耶識中虗妄根源微細習氣隱伏之究竟邊際」,亦即「微細藏識究竟邊際」,再覷破此「究竟邊際」,而證悟實相般若也。

證悟實相般若時,實相般若以其光明之照澍,將第八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是乃觀照般若;又將第七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是乃方便般若;其餘諸識,亦隨照澍而轉,為妙觀察智及成所作智、亦乃方便般若。

第八阿賴耶識、前七轉識皆還原為「真識」,是為「轉識成智」。

彼諸轉識之轉相,則因妄盡真還、相對轉為絕對,與「自真相」合一、而實不滅。

「微細藏識究竟邊際」者,即第九菴摩羅識也,乃唯識宗以為「真識」者,實乃「無始虗妄根源」、「業相」、「迷源」也。

如真諦譯《決定藏論》,即云:

「一切行種煩惱攝者,聚在阿羅耶識中。

得真如境智增上行故、修習行故,斷阿羅耶識,即轉凡夫性。

捨凡夫法,阿羅耶識滅;此識滅故,一切煩惱滅;阿羅耶識對治故,證阿摩羅識。

阿羅耶識是無常、是有漏法;阿摩羅識是常、是無漏法。

得真如境道故,證阿摩羅識。

阿羅耶識為麁惡苦果之所追逐;阿摩羅識無有一切麁惡苦果。

阿羅耶識而是一切煩惱根本,不為聖道、而作根本;阿摩羅識亦復不為煩惱根本,但為聖道得道、得作根本。」

— 決定藏論卷上,心地品第一之一

彼即錯以「阿摩羅識」(第九菴摩羅識) 為「真如」也。

彼以:「阿羅耶識」(第八阿賴耶識) 之「染分」、為「有漏種子」,「淨分」、為「無漏種子」;俟「無漏種子」之勢力漸增,終至「有漏種子」擯除殆盡,此時,「阿羅耶識」(第八阿賴耶識) 即轉為「阿摩羅識」(第九菴摩羅識)。

然「染分」、「淨分」,不外乎第八阿賴耶識本有「動」、「靜」之勢能,為習力所推動,無關「有漏、無漏」,蓋皆是「有漏」也。

第九菴摩羅識、由擯除滅盡第八阿賴耶識之「染分」而得,於中,前七轉識之作用歸於沈寂,唯滯第八阿賴耶識究竟邊際昭昭靈靈、湛湛瀅瀅之「業相」;以未能跳脫事墮之縛、而照澍熙澤萬法於己中之故,可謂尚未空盡者。

彼不知:如來法身,乃寂然不動、光明遍照之絕對本體,照澍熙澤萬法於己中,如淨琉璃、內現真金之像;是故,如來法身乃在識身之外、並含容己之識身於內,而應須穿透「第八阿賴耶識中虗妄根源微細習氣隱伏之究竟邊際」,方可證得者。

前云「無明湛湛黑暗深坑」,即第八阿賴耶識之究竟邊際 — 第九菴摩羅識也。

如臨濟義玄禪師,云:

「佛與祖師是無事人,所以有漏、有為,無漏、無為,為清淨業。

有一般瞎禿子,飽喫飯了、便坐禪觀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厭喧求靜、是外道法。祖師云:『爾若住心看靜、舉心外照、攝心內澄、凝心入定,如是之流、皆是造作。』」

又云:

「大德!山僧說向外無法,學人不會、便即向裏作解,便即倚壁坐、舌拄上齶、湛然不動,取此、為是祖門佛法也,大錯!

是爾若取不動清淨境為是,爾即認他無明為郎主,古人云:『湛湛黑暗深坑,寔可怖畏』,此之是也。」

—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如大慧宗杲禪師,云:

「殊不知、境界如此廣大,却向黑山下、鬼窟裏、默然坐地,故先聖訶為:『解脫深坑,是可怖畏之處』;以神通道眼觀之,則是刀山劍樹、鑊湯鑪炭裏坐地一般。

座主家尚不滯在默然處,況祖師門下客?」

—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第十七

又云:

「乍得心身寧靜,切須努力,不得便向寧靜處挅根;教中謂之:『解脫深坑,可畏之處』。

須教轉轆轆,如水上葫蘆,自由自在、不受拘牽,入淨入穢、不礙不沒,方於衲僧門下、有少親近分;若只抱得不哭孩兒,有甚用處?

空慧思之。」

—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第二十,示空慧道人

如月溪禪師問答,云:

「問:『坐中,舌抵上顎、湛然不動,是佛性否?』

答:『不是,此清清淨淨的境界、乃無始無明,古人說:湛湛黑暗深坑,實可怖畏。此語為臨濟禪師所說。

又,古人云:修道之人不識真,只因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

問:『我今將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這個是佛性否?』

答:『非佛性,都是見聞覺知腦筋的作用:思想起、固非佛性,思想不起、亦非佛性。思想起伏、是生滅法,佛性是不生滅的,故了不相干。』」

— 月溪禪師問答錄,南京法一和尚

閱者或可發現:此問答中所問,與前引臨濟錄第二段同;故問者非不知也,而乃明知故問,讓月溪禪師答。

又云:

「『心如幻者,亦復遠離』,第一步、離我執心者,眾生妄認六塵緣影之心也,即『我執』;

『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遠離者,『法執』也;我執雖離,尚有法執;

『離遠離幻,亦復遠離』,言法執、我執雖離,尚有『空執』,『空執』即『無始無明』,臨濟祖師所謂:『湛湛黑暗深坑,實可怖畏』;到此已是最後關頭,正須著力,古人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旦空執已破,則『得無所離,即除諸幻』矣。

以『一念無明』、破『無始無明』,譬如用兩木相鑽取火,『火出木盡、灰飛煙滅』,無始無明既斷,而一念無明亦變為佛性,『以幻修幻』,正是如此。」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疏,普賢菩薩

又如《月溪法師成道碑》、敘月溪法師徹悟成佛因緣,云:

「師星夜往參。

問巖曰:『老和尚在此作甚麽?』

巖告曰:『穿衣、吃飯、打眠、遊山玩水。』

師曰:『可惜你空過了。』

巖告曰:『我可以空過,你不可以學我空過;你若到那一片田地,亦可以學我空過。』

師問曰:『如何是那一片田地?』

巖豎一指。

師曰:『我不知道。』再問曰:『我今將妄念斷盡、不住有無,是明心見性否?』

巖曰:『否,是無始無明境界。』

師問曰:『臨濟祖師說是:無明湛湛黑暗深坑,實可怖畏。是否?』

巖曰:『是。』

師曰:『如何方法用功,方能明心見性?』

巖告曰:『汝不可斷妄念,用眼根、向不住有無、黑暗深坑那裡返看,行住坐臥不要間斷,因緣時至,無明湛湛黑暗深坑、㘞的一破,就可以明心見性矣!』

師聽此言,如飲甘露,由此用功、日夜苦參,形容憔悴、瘦骨如柴;至八月、某中夜,聞窗外風吹梧桐葉聲,豁然證悟!

時,通身大汗,曰:『哦!原來!原來!不青、不白,亦不參禪、亦不念佛,亦無死生事大、亦無無常迅速。』

信口說偈,曰:『本來無佛無眾生,世界未曾見一人,究竟瞭解是這個,自性還是自己生。』向窗外望,正是萬里青無雲,四更月在天。

師數日後,再往問巖,曰:『不求用功法門,但求老和尚印證。』

巖舉拐杖、作打勢,問師曰:『曹溪未見黃梅,意旨如何?』

師答曰:『老和尚要打人。』

巖再問曰:『見後,意旨如何?』

師再答曰:『老和尚要打人。』

巖點頭。

師將所悟稟呈,巖告曰:『子證悟也!今代汝印證。汝再將傳燈錄印證,汝大事畢矣!有緣、講經說法度眾生,無緣、隨緣度日。』

師時年二十四歲。」

— 月溪法師成道碑

此即:子「啐」、母「啄」、而出「無明㲉」之大意。

查「湛湛黑暗深坑」一詞,歷來言及者、僅三人:臨濟、大慧、月溪。

師年二十四歲、悟道成佛,然自元、明、清以來,禪宗凋零,悟道者已不可考矣。

師嘗豎一指、為眾弟子說法,曰:

「來從遍滿虛空來,迦葉佛、釋迦佛;去從遍滿虛空去,觀世音、彌陀佛。

古今諸佛、在老僧指頭上,不去、不來;老僧亦在指頭上,不去、不來。

汝等若能識取,便是汝等安身立命處。」

復說偈曰:

「講經說法數十年,度生無生萬萬千,
等待他日世緣盡,遍滿虛空大自在。」

— 月溪法師高臥處碑文

清朝本心和尚嘗語學者曰:

「修行不能掀翻八識窠臼,縱有妙語,皆識神耳!」

— 新續高僧傳四集卷第十,清句容赤山沙門釋本心傳

觀諸《阿含經》,亦有「伏雞孵卵」之喻;然而,是《經》,以「母雞在㲉外孵卵」喩學人、以「出㲉雞子」喩學人所證道果,與前述「子啐、母啄」,以「雞子在㲉內啐」喻學人、以「母雞在㲉外啄、助其啐出」喻師家,不同。

故知:「子啐母啄」非源自《阿含經》也。

如《經》云:

「不修習何等?謂:不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譬如伏鷄、生子眾多,不能隨時蔭餾、消息冷暖,而欲令子、以觜、以爪,啄卵自生、安隱出㲉;當知彼子、無有自力,堪能方便、以觜、以爪、安隱出㲉。所以者何?以彼雞母,不能隨時蔭餾、冷暖長養子故。⋯

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如彼伏雞、善養其子,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正復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隱出㲉。所以者何?以彼伏雞,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故。」

— 雜阿含經卷第十,第二六三經

又如《經》云:

「彼已隨時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已,隨彼時節,自得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譬如,比丘!伏鷄生卵,若十、乃至十二,隨時消息、冷暖愛護,彼伏鷄不作是念:『我今日、若明日、後日,當以口啄、若以瓜刮,令其兒安隱得生』;然其伏鷄、善伏其子、愛護隨時,其子自然、安隱得生。

如是,比丘善學三學,隨其時節,自得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九,第八二七經

上謂:若母雞能善於孵卵,冷暖得時、隨時照顧,雖復不欲,若以口啄、或以瓜刮,令其子安隱而生;然而,待因緣時至,其子自能以方便、安隱得出。

此喻學人,若能時時勤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等,則道果自然不期而成。

又如《經》云:

「但當念於五法、精勤修習。

摩訶男!當以正信為主,非不正信;戒具足、聞具足、施具足、慧具足為本,非不智慧。如是,摩訶男!依此五法,修六念處。⋯

譬如菢鷄菢其卵,或五、或十,隨時消息、愛護將養,正復中間放逸,猶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所以者何?以彼鷄母,初隨時消息、善愛護故。

如是,聖弟子成就十一法者,住於學跡、終不腐敗,乃至不能一切疾得甘露涅槃。」

—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三,第九三二經

上謂:若母雞於中、雖有放逸,猶能以爪、以口啄卵,令子得出。

此喩學人,中有放逸,以初時努力、後復勤加精進,仍能成就道果。

又如《經》云:

「云何為五?

修『欲』定、心、成就、斷、如意足;依離、依無欲、依滅、依捨,趣向非品。

修『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成就、斷、如意足;依離、依無欲、依滅、依捨,趣向非品。

堪任第五。

彼成就此堪任等十五法、成就自受者,必知、必見、必正盡覺、至甘露門、近住涅槃,我說無不至涅槃。

猶如雞生十卵、或十二,隨時覆蓋、隨時溫暖、隨時看視,雞設有放逸者,彼中、或雞子,以觜、以足,啄破其卵、自安隱出者,彼為第一。

如是比丘成就此堪任等十五法、自受者,必知、必見、必正盡覺、必至甘露門、近住涅槃,我說無不得涅槃。」

—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六,第二〇六經,晡利多品心穢經第五

上謂:母雞於中、雖有放逸,其子亦能自以觜、爪,啄破其卵而出。

此喩學人,雖中有放逸,以勤加精進故,知其有朝一日、必能得至甘露門。

觀上舉數則《阿含經》譬喻,可知:此等「伏雞孵卵」之喩,與前述「穿透第八阿賴耶識中虗妄根源微細習氣隱伏之究竟邊際」之「子啐、母啄」,僅僅譬喻相似,所修之法、所證之果,實天地懸隔般不同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道者,〇也。 此道,徧滿虗空、充塞宇宙、通貫三世、非去來今、有知有覺、靈明瑩徹、不墮空亡、不拘惑識,乃超越、絕對之知見。
此置換要表達的是:佛心對於眾生界、眾生、以及眾生的闇蔽無明之「照澍熙澤」;
「若復,時,善實!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世界七寶、滿中作已,如來等、應等、正遍知等施與;
「彼何所因?若此有,善實!如是說:『我見,如來說,眾生見、壽見、人見,如來說。』雖然,彼,善實!正說語?」
「若復,善實!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地塵,彼如是色類、墨作已,乃至如是不可數,譬如最小聚。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道者,〇也。 此道,徧滿虗空、充塞宇宙、通貫三世、非去來今、有知有覺、靈明瑩徹、不墮空亡、不拘惑識,乃超越、絕對之知見。
此置換要表達的是:佛心對於眾生界、眾生、以及眾生的闇蔽無明之「照澍熙澤」;
「若復,時,善實!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世界七寶、滿中作已,如來等、應等、正遍知等施與;
「彼何所因?若此有,善實!如是說:『我見,如來說,眾生見、壽見、人見,如來說。』雖然,彼,善實!正說語?」
「若復,善實!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地塵,彼如是色類、墨作已,乃至如是不可數,譬如最小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重點內容 寫作是自我表達的過程,為自己的熱情而寫 每一篇寫下的文字都是你努力的證據,擁抱當中的成長和未來的可能性 就算面臨生活低潮和寫作瓶頸都要維持寫作習慣
Thumbnail
講座開頭提維京人,拜託不要在那邊北海小英雄了,明明有《海盜戰記》殼蟻看!不是第一次推,過去介紹過最強維京帝王肯努特,以及北歐神話版弟子規。本次認真聊聊為什麼值得推!完全不涉及劇透,請安心服用;因為,光是片頭畫面就足夠精彩了。
Thumbnail
碓冰峠遊步道是舊碓冰線廢線之後,利用原軌道路線建成的健行步道,由橫川站通至熊之平站,單程約6.3公里,由橫川站出發,步行約需125分鐘,回程是下坡較快。去程雖然是上坡,但相當平緩,是很好走的散步道,中間有隧道,但傍晚六點前都會開燈。
Thumbnail
2023/10/21,國道3號雲林斗六段發生一輛遊覽車與自小客車碰撞,造成4死22傷。遊覽車司機因涉及過失致死、過失傷害等罪,遭雲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經交通部公路局調閱該名司機有9次超速紀錄。 本文提供民事部分的法律建議供死傷者家屬參考。
Thumbnail
英文金融日記已開始起筆近一個月,從9月初開始,一路摸索,冒險旅程也就此開啟。這篇是第二篇,描述因沒有做足功課,自以為在中秋節後買在低點,殊不知,9月26日道瓊持續下探,而我也學到的寶貴的一課。
Thumbnail
這絕對是走步道以來最可怕的一次經驗!心裡很掙扎,但還是把它寫出來,希望有看到的人,對大自然還是應該存有敬畏之心,千萬不要學我啊(也不要罵我,我知道錯了😣😣😣)
Thumbnail
風雨之中的地頭貓 上禮拜六日軒嵐諾颱風來襲,苗栗這邊也有一陣接著一陣的風雨。在雨勢稍緩之際,作為寶可夢GO訓練家依然出門踏上征途——畢竟這次『光的季節』一天有兩張團體戰免費卷,總是要花掉嘛。 攻略檢討 前幾天幾乎都在風雨之中,沒特別記錄什麼,趁現在來稍微做一個攻略道館金牌上的檢討吧。 地圖輔助
Thumbnail
伴侶突然串起自己過去為什麼時常感到憤怒?我覺得這個細微的發現太重要了!從事件到憤怒情緒的過程有多遠?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扭開了一道道的情緒門鎖?本篇試圖透過對話整理出事件與情緒之間,血淋淋的關聯性與轉變。所以具體而言,事件是如何帶出情緒的?
Thumbnail
第三話 兄弟 屋裡拘束的氣氛逐漸緩和,妻子和母親說說笑笑,聊起兒子的頑劣可愛事蹟,母親的雙眼笑得瞇出一條線,眼裡盡是慈愛,兒子也時不時向阿嬤撒嬌騙老人家糖吃,融洽的氛圍、含飴弄孫,何等難能可貴。 「對了,媽和爸要過去跟你們住幾天,我有幾件事情要跟你交代…」。 (待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重點內容 寫作是自我表達的過程,為自己的熱情而寫 每一篇寫下的文字都是你努力的證據,擁抱當中的成長和未來的可能性 就算面臨生活低潮和寫作瓶頸都要維持寫作習慣
Thumbnail
講座開頭提維京人,拜託不要在那邊北海小英雄了,明明有《海盜戰記》殼蟻看!不是第一次推,過去介紹過最強維京帝王肯努特,以及北歐神話版弟子規。本次認真聊聊為什麼值得推!完全不涉及劇透,請安心服用;因為,光是片頭畫面就足夠精彩了。
Thumbnail
碓冰峠遊步道是舊碓冰線廢線之後,利用原軌道路線建成的健行步道,由橫川站通至熊之平站,單程約6.3公里,由橫川站出發,步行約需125分鐘,回程是下坡較快。去程雖然是上坡,但相當平緩,是很好走的散步道,中間有隧道,但傍晚六點前都會開燈。
Thumbnail
2023/10/21,國道3號雲林斗六段發生一輛遊覽車與自小客車碰撞,造成4死22傷。遊覽車司機因涉及過失致死、過失傷害等罪,遭雲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經交通部公路局調閱該名司機有9次超速紀錄。 本文提供民事部分的法律建議供死傷者家屬參考。
Thumbnail
英文金融日記已開始起筆近一個月,從9月初開始,一路摸索,冒險旅程也就此開啟。這篇是第二篇,描述因沒有做足功課,自以為在中秋節後買在低點,殊不知,9月26日道瓊持續下探,而我也學到的寶貴的一課。
Thumbnail
這絕對是走步道以來最可怕的一次經驗!心裡很掙扎,但還是把它寫出來,希望有看到的人,對大自然還是應該存有敬畏之心,千萬不要學我啊(也不要罵我,我知道錯了😣😣😣)
Thumbnail
風雨之中的地頭貓 上禮拜六日軒嵐諾颱風來襲,苗栗這邊也有一陣接著一陣的風雨。在雨勢稍緩之際,作為寶可夢GO訓練家依然出門踏上征途——畢竟這次『光的季節』一天有兩張團體戰免費卷,總是要花掉嘛。 攻略檢討 前幾天幾乎都在風雨之中,沒特別記錄什麼,趁現在來稍微做一個攻略道館金牌上的檢討吧。 地圖輔助
Thumbnail
伴侶突然串起自己過去為什麼時常感到憤怒?我覺得這個細微的發現太重要了!從事件到憤怒情緒的過程有多遠?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扭開了一道道的情緒門鎖?本篇試圖透過對話整理出事件與情緒之間,血淋淋的關聯性與轉變。所以具體而言,事件是如何帶出情緒的?
Thumbnail
第三話 兄弟 屋裡拘束的氣氛逐漸緩和,妻子和母親說說笑笑,聊起兒子的頑劣可愛事蹟,母親的雙眼笑得瞇出一條線,眼裡盡是慈愛,兒子也時不時向阿嬤撒嬌騙老人家糖吃,融洽的氛圍、含飴弄孫,何等難能可貴。 「對了,媽和爸要過去跟你們住幾天,我有幾件事情要跟你交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