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在聽一集podcast,主持人很可愛,她在檢討她自己遇到一些問題後產生的情緒,比如沮喪低落失望難過等等,她覺得自己很不應該,都快要三十了,怎麼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怎麼發展。
我就在想,不會啊,我都要四十了,我還是無法控制我的情緒怎麼來。
但相較年輕的時候,現在的我比較能控制的是,當情緒來的時候,我要怎麼面對它跟採取什麼行為。以前的我就是任由情緒把我淹沒,接著把我的生活搞砸,什麼事都不做,眼睜睜看著看著它脫軌,但我無能為力、我無法動彈。
那是一段非常痛苦的過去。
你甚至沒有辦法讓生活正常運作,那個時候,我從好多地方逃離,我的學校,我打工的地方,我一聲不響的就消失了,我做了很多糟糕的事情。
我就是突然發現有巨大的恐懼壟罩著我,讓我無法面對生活與人群。
當時的我,只知道我的生活在脫軌,我的身心都出了狀況,身體機能反常,我睡不著,我試著去看醫生,我忘了醫生怎麼診斷我的,當我把醫生說的話轉達給父母聽,想要得到一些支持與寬慰的時候,得到的回應是我抗壓性太差。
抗壓?我甚至不知道我在抵抗什麼。
以至後來我主動辦了離校手續,被母親在電話那頭哭著責罵,也堅持要繼續留在台北,不願意回家,我也許在掙扎試圖繼續找到一點人生的轉機,我當時只覺得我要是回家我就完蛋了,我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我將什麼都沒有。
我無法評論這個決定是好還是壞,因為在十幾年後,我最終還是回到了我的家鄉,並開始安穩生活下來,我與父母之間關係仍然良好友愛,我也從不質疑他們對我的愛、照顧與支持,但很多時候我對他們仍然有所保留,我無法和他們談那些較深入的事情,意即我無法談論我自己,我懼怕被批判。
我想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當時如果我們做了什麼樣的選擇,人生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到底會更好,還是更壞。我看過一個說法,我們當下永遠沒辦法知道做的決定是好是壞,只能從以後的結果來判斷,如果結果是好的,那就是好的抉擇,如果是壞的,那就是壞的抉擇。
但我又不禁想問,什麼是好的結果?什麼又是壞的結果呢?好壞怎麼判定?會不會其實我們就是永遠嚮往另一種可能?然後不停地在想如果當初。
回到現在,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造成我的情緒有非常大的波折與影響,每一天,都是極為沮喪、焦躁、不安、難熬的過程。
每一天,都在和沮喪不安的自己抗戰;每一天,都在對自己信心喊話;每一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思緒、情緒與渴望;每一天,都在期盼與不過度期盼之間搖擺;每一天,都在重新歸零調整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行動。
我手中什麼都沒有,唯一支持住我的只有信念,和經驗。
我現在多少知道,就算眼前的問題你暫時沒有解法,情緒無法擺脫,你還是有你可以做的事情,做做這些你能掌握的事情,感覺會好很多。
保持每天寫點東西,固定上健身房,維持好日常的習慣盡量不要放掉,比如飲食、閱讀、照顧自己的身體,讓一切盡可能還是有規律性,讓身體依照記憶去行動,然後帶動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該做的事情盡量讓它保持常軌7~80%不要太受影響,除了維持原本生活,照顧好自己,我也才有能量跟力量繼續去面對這一切。
因為我要是把自己放掉,開始覺得自己很糟,那就完了。我會變成只想要不停索求、想被關注,而沒有能力去給予的人。我以前就是這樣,我很清楚。
但我有無論如何都想要接住的人,所以,我必須有力量。
回到那個如果當初的話題,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不要辜負自己的抉擇,努力讓它往好的方向發展,或者,往好的方面詮釋,試圖從中得到收穫。
這話很老套,但人就是只活這一次了,你所有因為遲疑或恐懼而沒有做出的抉擇與行動,在往後漫長的人生都不會有人跳出來為你買單,它會在你往後人生的每一個日子裡,不停拷問你的靈魂,問你是否覺得後悔、遺憾、可惜。
然後我們選擇是否繼續欺騙自己,或是直面渴望,決定不負此生。
我想我做出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