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需要推力?
推力可解釋為採取溫和推動的方式來改變現況作法,
現代人很忙碌,面對許多事情通常無法深思熟慮再決定,
於是只好採取經驗法則,但有時卻會迷失方向。
其實本書作者表示,
只要同一個問題換個方式陳述,答案也會跟著不同,
這代表人是可以被輕推的。
。。。
運用推力前須了解人類的心理
1. 嫌惡損失的心理
人類失去的痛苦大約比得到的快樂高出一倍,
即同樣的東西失去時的痛苦通常超過得到時的快樂,
如利用賭注策略,因為兌現支票的痛苦很顯著;
因此可藉由此心理,強調損失的方法比賺到多少的方法更有效,
如政府要鼓勵民眾節能,
使用「若你不使用節能方法,每年會損失350美元」,
比「若你使用節能方法,每年可省下350美元」更有效。
2. 從眾心理
一般人常受其他一般人的推力影響,
有時小小的推力只要以自信的方式表達,
就能對團體的結論產生巨大的影響,
所以最有效的推力之一就是透過社會影響力。
例如本來就很多人在運動,
那麼政府只要凸顯這個事實就足以引發相當大的改變;
若有少數具影響力的人若能釋出強烈的認同訊息,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
如何當一位稱職的選擇設計師?
你影響的是一般人的選擇,
你的設計當然要反映出你對人類的行為有相當的了解,
尤其要確保自動系統(好比你的直覺反應)不會被搞得暈頭轉向,
且省思系統(指有意識的思想)稍微受到刺激也能抗拒誘惑。
1. 預設值:鋪一條阻力最小的路
將認為可以得到更好結果的政策,訂為預設選項,
即可增加該結果實現的機率。
2. 預期使用者可能犯的錯,且盡可能寬容
要知道不論設計者多努力,總有些人搞不清楚,
因此在設計選擇機制時要盡量減低這些人的負擔,
讓選擇的過程方便簡單。
且當面對越來越多樣繁複的選項時,
人們比較會採取簡化的策略。
另外一種做法是讓每一種選項更容易理解,
如將數字變成與實際使用情形更相關的訊息。
3. 運用從眾心理
如果選擇設計師要改變人們的行為且希望透過推力,
那麼只須讓人們知道其他人的行為即可,
可見只要引導大眾注意其他人的行為,
便可促使某種良好或不當行為增加。
另外若你要輕推人們朝社會認可的方向發展,
絕對不要透露他們目前行為優於社會規範。
4. 透過測試效應
當他們要探究人們的意圖時,
同時也會影響人們的行為,.這叫做「測試效應」。
亦即當人們被問到是否準備做某事時,
最後的行為表現很可能會與其回答一致,
如助選員如何鼓勵支持者出來投票?
只要在前一日問人們是否會去投票即可。
5. 提供反饋
亦即出錯時提出警告。
當人們面對艱難且很少碰到的抉擇,
抉擇後無法得到立即的反饋,
且很難將問題轉換成自己容易理解的語彙時,
就會需要推力。
。。。
結論
選擇設計時,需先搞懂的四大元素:
使用者是誰?選擇的人是誰?付費的是誰?獲利的是誰?
高明的選擇設計能幫助人們提升應對的能力,
做出讓自己過得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