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身體的組成狀況,像是有多少肌肉和脂肪,最常見的是量 InBody。
InBody 量完拿到一大張報告,要怎麼看呢?
主要我會看幾個部份:
舉例來說,像是…對照這個月的訓練、飲食和生活記錄,我有達到預期的成效嗎?肌肉有沒有持續成長?體脂下降?
如果有,是做對了什麼?例如:目前安排的課表很適合自己的狀態、吃得更符合身心想要的、睡得好、心情愉悅…等。
如果沒有,是發生什麼事,需要調整和改善呢?例如:工作或生活上的壓力可能導致皮質醇上升,容易長脂肪;飲食太過放縱、水喝太少;太忙沒時間運動、課表不適合目前狀態、睡眠品質不佳…等。
簡單來說,就是有沒有善待自己,有沒有過得更快樂更健康更美好。
你可能會問,蛤過得好不好還要機器來說喔?忙於工作和生活等俗事,很容易忘記自己過得還好嗎。像我就是個喜歡接很多事情來搞死自己的人,忙起來六親不認的。如果你已經培養了很好的覺知力,那這份 Inbody 數據能帶給你的,就是達成某個目標的檢測工具,像是婚禮前體態的維持、三鐵賽事前的準備、進行增肌減脂等重要活動。
數據真的代表體態嗎?同樣的體脂、同樣的肌肉量,就代表有相同的體態嗎?當然不是,哪裡長肌肉哪裡長脂肪,跟個人的基因有很大的關係。相同體脂,但有些人的肥肉就是會長在胸部上,不會長在屁股和大腿,這樣體態很明顯就不同。
因此,這份 Inbody 報告只能告訴我們,在飲食控制和運動訓練的狀況下,對身體會有怎樣的影響,然後再根據這些數據做調整。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被這些數據綁架,搞得患得患失,下一篇「《減脂攻略》#10 在體態和數據間取得平衡」來聊怎麼在體態和數據間取得平衡 😂
本文分享自身經歷,不一定每個人都適用,若有需要請諮詢醫生、治療師、營養師、運動健身教練等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