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你贏,才叫公平嗎 ?
小時候,分到的零食少了,覺得不公平 ;
長大後,加薪的不是我,也覺得不公平。
為什麼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吃虧,別人佔便宜呢 ?
「得到」App 專欄「精英日課」主講者萬維鋼老師講過一段自己的故事 :
我上初中的時候經常踢足球,大部分男生都參加,而且是一本正經地分隊比賽。
有一次極其難得,幾個女生要求跟著一起踢。
她們在場上幾乎不起作用,但已足夠讓我們受寵若驚。
比賽中一個女生問了我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令我終生難忘。
她問我,為什麼球出界了讓對方擲界外球 — 難道不應該誰踢出界誰負責把球撿回來發球嗎?
--
你踢出界了,讓對方擲界外球,這是對方的權利。
但這位女生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誰踢出去了,就該誰去撿回來才公平。
這個女生是不是滿可愛的 ~
當我們在爭「公平」的時候,往往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的。
只要這事跟自己相關,你想去捍衛、守住它,你就特別關心公不公平 ; 如果別人跟你搶了,「競爭」出現了,就是不公平。
同一件事情,你會說「該是我的」,對方會說「公平競爭」。
不管誰贏了,另一方都會說這事不公平。
那怎麼辦呢,總不能遇到事情只會吵嘴皮子吧。
我們可以學習,用「第三視角」來看事情。
--
就好像什麼比賽都會有裁判,任何事情也都能找一個第三人來說理。
比如,加薪名單裡沒有你,你肯定不高興,別人也不可能把機會讓給你。
那你就想,如果你是跟這件事情沒關係的第三個人,你怎麼看這件事 ?
這時你可能會說,他沒被加薪 (就是說你),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成果比別人少。另一位呢,看起來工作量沒有那麼多,但是他的工作方法很聰明,效率高,品質又好,老闆當然比較喜歡這樣的人。
我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中還學到三招避免犯蠢的方法 :
1 . 不要用「絕對」這樣子的用詞。只要思考對立觀點,就能減少一連串的推理錯誤。
2 . 想像自己是牆上的蒼蠅。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去談論自己的經驗。
3 . 自我抽離法。站在一定距離外的角度,可以讓我們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事情。
先認知到自身知識的局限,才能認清自己的偏見盲點。
--
總結一下 :
當我們心中已經先有了答案,就只能接受與它相應的理由。
這個時候,你要把自己抽離出來,變成一位觀察者。
然後,你就會進入追根究底的模式,設法把情況梳理清楚,避開內心的偏見。
這種能力,非常反直覺。
但是在這個資訊泛濫,人們都以為自己懂的時代,特別重要。
--
歡迎給我點一下愛心,並在下面按「+」追踨哈利哥。
也可以在 FB 和 IG 追蹤我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