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葉林是知名的環評專家,有次他提到他唸小學跟國中時成績亮眼,但高中放榜,卻意外考上當年全校每年只有50名學生考得上大學的高中,學校裡讀書風氣不盛,而他也因為挫敗而萎糜。
高中三年,他的父親常去看他,課堂中的他,常懶散的撐著頭發呆或跟同學互丟紙條,但他父親回家時,卻總是告訴他的母親:「班級鬧哄哄的,可是我們兒子卻能定得下心來讀書,以後一定會有好表現。」他因父親的不放棄的愛,而決定重新振作。
他母親也是個深暗教育心理的人,他憶起每次考前母親叫他去讀書,他總是回答:「好。」然後就拿著一本書到家後面公園的樹下讀書,美其名是讀書,其實沒讀兩下子,他就把書蓋在頭上,夢周公去了。
傍晚回家吃飯時,母親會問:「讀完沒?!」
他就回答:「讀完了。」
等到他長大後,母親提起小時候往事,就會糗他:「說什麼去讀書,根本就是躺在樹下睡覺,我在廚房洗菜煮飯,可看得清清楚楚!」
「那你為什麼都沒罵我?!」他好奇的問。
「我們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因為小孩的考試壓力而口出惡言,但考前罵小孩,小孩心情一定不會好,連帶就會影響考試成績,更何況,你已經告訴我書讀完了,既然你有把握,那我這做媽的人就該放輕鬆。」為了考試,搞得大家草木皆兵、緊張兮兮,實在沒必要,甚而要全家人配合考生作息大亂,更沒必要。
葉林母親這種考前放輕鬆的態度,讓家中三個小孩從不擔心考試會被父母罵,而冒險去做小抄、作弊或竄改成績。他的母親面對孩子考試的不生氣態度與平常心,讓三個小孩沒有青少年叛逆期的問題,在各領域也都有傑出的表現,同時潛移默化了他面對重要事情的從容態度。
母親更在無形中教導他,人生不只有考試這一件事,不應該為了考試而放棄生活中的精彩,也因此,當他決定努力讀書,是因為他真的覺得讀書很有趣,更是因為他在做學問中找到熱情。葉林父母的教養觀真值得我們父母見賢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