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陷阱》|環境的影響力比你想像的大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前言

我們是否曾設立下未來的目標或習慣,卻因為工作或是生活的忙碌,而在不知不覺中遺忘、疲憊,甚至是選擇了放棄,於是回過頭來對失敗這件事,或是自我感到了失望?在這本書中,作者用許多的理論與案例,傳達環境的影響大於意志力的理念,告訴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不能只依靠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塑造環境,透過環境的改變來培養我們的行為與習慣。所整理的閱讀筆記如下圖所示。

書籍筆記,整理自《 意志力陷阱》

書籍筆記,整理自《 意志力陷阱》

二、內文

書中從意志力的理論切入,介紹了意志力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分章節說明如何改變不好的舊有習慣,再延伸到目標的建立時,如何透過環境與意志力的搭配,創造最佳動力與持續的行動。

1.意志力理論

關於人是否能選擇做或者不做一件事,哲學中主流有三種理論

  • 決定論:宇宙中任何事都受「因果法則」控制,人沒有自我選擇的可能性。
  • 自由意志論:人具有自我選擇的自由。
  • 相容論:宇宙受到因果法則影響,同時人也具備自我選擇的可能。


你若和⼀個瘸⼦⽣活在⼀起,你將學會跛行。 -哲學家普魯塔克

2.意志力陷阱

作者的想法趨向於相容論,主張意志力有效,但無法只憑意志力創造成功。因為它就像電池會有電力耗盡的時候,此時環境與潛意識將更多決定我們的行為與塑造個性。

2.1 環境塑造框架

有一系列實驗如下:

  • 如果將一群跳蚤放在罐子裡,當外蓋沒有蓋上時,跳蚤很容易能跳出罐子外。
  • 闔蓋數天,跳蚤為了不撞上蓋,會學習不跳高,甚至開蓋也不再跳出罐子。
  • 若跳蚤後代與罐內跳蚤近距離接觸,後代也會無法超越所處環境。

2.2 環境影響行為

羅格斯大學的計算機實驗室曾因為列印機消耗了太多的紙張。該大學所做的改變,是將實驗室列印機的預設選項從「單面列印」改為「雙面列印」。但光是這樣的舉動卻使該學期減少使用7,391,065張紙,相當於一學年少砍掉1,280顆樹的成果。說明了人們對於預設選項的依賴,比想像中的強大。

2.3 環境影響動力

我們都知道毒癮難戒除。在越戰時期,在海外的美軍士兵約有兩成對海洛因成癮,以此麻痺對戰爭及死亡的恐懼。然而就在政府擔心軍人歸國後會持續成癮的問題。但實際結果卻是,毒品成品的歸國士兵在回國後有95%都順利的戒除了海洛因。這主要的原因除了士兵離開了原本的環境,更是心裡的寄托不再限於毒品,而是現實的人際關係及其他的正常生活。


阻礙我們實現⽬標的不是障礙,⽽是通往⼩⽬標的清晰道路。 -物理學家羅伯特·布勞特

3. 改變習慣方法

正因為環境顯著影響我們的生活,作者提及數個習慣建立方法,列舉其中三項如下:

3.1 晨間日記

在清晨開始忙碌以前,透過晨間日記的撰寫讓自己重新與目標/夢想連結。比如花費5-15分鐘左右寫下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同時用一種肯定和明確的方式去描述(比如要在某月某日前跑完馬拉松比賽),和為了達成這目標所需要做的準備,將其落實在一天的計畫之中。能使我們更專注在更重要的事,而不是被生活的瑣事給淹沒。

3.2 減法思維

作者用一個有趣的描述-「牛頓第三定律」來描述生活的習慣,因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能量,在每一個物質或思想上的負擔,無論是擔憂或是處理都會消耗思維的總量。因此若在小事上經常消耗,我們將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突破現有的環境限制,包含建立新的習慣、持續的學習新事物等等。因此建議的原則是「清除所有不經常使用的東西」,例如不會穿的服裝/髒亂的環境/長時間上網/負面人際關係。重點在於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下,留下讓更多能量來成就更遠大的目標。

3.3 設計默認選項

生活中五花八門的商品、遊戲、網頁甚至是影片,常常佔據了意料之外的時間與體力,若不經過管理,我們將在無形中成為環境的奴隸。作者建議,比如為3C產品設定一週一次的安息日,在那一天裡不使用3C並給予內心重置與恢復的時間。又比如調整成可抽離的心態,在工作結束時就專心的休息而不再掛慮工作,不讓心理持續累積疲憊。或是為生活的誘惑設計行動,多思考過去失敗的「過程」,並從建立「IF-THEN」的選項,用新的行動或關係,甚至是目標的連結來取代舊有習慣。(例如心情不好→暴飲暴食,改為心情不好→找朋友去運動,既訴苦、紓壓又能減重)。


好的木材並不在順境中成長,風越強樹越壯。-詩人道格拉斯·馬洛赫

4.持續精進方法

改變習慣之餘,更重要的是讓環境成為我們的幫助,以此持續的向目標邁進。同樣整理其中三項方法如下:

4.1 觸發心流

心流除了自身對於過程的沉浸能夠達到以外,作者認為也能透過環境的創造來頻繁的滿足。整理後可分三類(自我壓力/環境壓力/新鮮感),例如接受比自己能力略高的挑戰、想像失敗會造成的嚴重後果、明確將目標告訴其他人並讓其監督與獎懲、每隔一段時間接觸完全不同的事物等,讓學習或努力的過程能維持更高的效率。

4.2 競爭環境

正如書中的論點,人是適應力很強的生物,若在舒適圈待久了便會失去向外的企圖心。因此學習更多時間與比自己優秀、能力更強的人相處與競爭,雖然會因此消耗更多的精力與產生煩惱,卻能提升自己眼界和擴張的動力。更大的提醒是,當發現自己有一段時間沒有成長時,很可能需要自我審視,是否太久處在一個安逸而不會變動的環境。

4.3 破釜沉舟

我喜歡作者的這個觀點,也就是為自己設立一個「不歸路點」。從心理學理論來說,人的行為控制基本分為兩種,一個是行為抑制系統(為避開危險而阻止行動),另一個是行為激活系統(為獲取獎勵而鼓勵行動),且兩系統相互消長。因此透過預測前方的獎勵,抑或是去除退縮的機會,都能使自己更全心全力的執行。最典型的案例是-付費的課程,當你花費越多錢在其中,因為你知道費用已經花出去(去除後路),若不成功將會有更糟的結果,所以你會更加考慮更加周全,並且認真對待與投入這個過程。


三、評價

個人閱讀後的評價偏向好評,認為優點在於介紹的主軸很明確,同時透過很多的理論、實例甚至是名言輔助,雖然內容的層面較廣,閱讀上仍能掌握其核心並且應用。小缺點大概是分章節過細,在統整的部分也是需要花不少心力。但整體而言蠻推薦閱讀,因為有良好的資料來源和說明,內容上也是很能激盪不同的思維翻轉!

個人主觀評分: 困難度★★★☆☆ 啟發性★★★★☆ 完整性★★★★☆


四、結語

這本書對我的提醒,是人意志力的有限性。或許我們並不如自己理想中的強大,能夠時時保有能量,並且堅定不移地朝目標前進。但作者點出環境的影響,是為了讓讀者理解,那些目標執行的不成功,或許有蠻大一部分是我們依靠錯了方向,就像孟子的母親,為了導正小孩的學習而三次搬離不適合的環境。我們也應當使用有限的意志力,去改變、設計能促使我們持續邁進的環境中,好讓習慣帶領我們靠近目標和夢想!


書名:意志力陷阱

出版日期:2020-10-1

ISBN:9787572205170




16會員
10內容數
透過書籍閱讀與整理,期盼在過程中與讀者共同分享及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光小徑 的其他內容
《如何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講述了作者體悟到求學時期以來自己與天才之間的能力差距,透過持續訓練與累積的思考習慣,在42歲時成為東京大學教授的故事與方法分享。期望在內容中找到能夠較完整的思考脈絡與架構,幫助自己和讀者建立思維的提升。
來自日本的編輯工學,是一門透過編輯技巧進行跨域思考和整合研究的技術,或者更白話的說法是,幫助人們從不同角度剖析複雜事物與重新理解世界的工具。而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從這些方法中重新覺醒自己的「編輯力」,不僅僅是提升自我思考的領域,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大環境能適應和及時應變。
現代社會中,「休息」似乎是一個奢侈且稀少的資源。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和處理,即便知道休息的好處,卻總在無形中將其犧牲。書中的作者同樣經歷過被壓力逼到極限的狀態、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被忙碌所埋沒,期望透過書中的經驗和案例,提醒「休息」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和方法,並且在留白的時間中重新調整步伐再次出發。
在與人的互動之中,你認為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問什麼話題可以切中核心?以及如何延續彼此的話題?提問,是溝通中很重要的元素與橋樑,作者從自身12年的記者經驗轉型到解決問題的顧問經驗,引導讀者從理論心法到實際應用案例,去思考如何提問與回應。邀請對於有效溝通感興趣的你,也能在本書的閱讀中有不一樣的看見!
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對現在所做的事情找不到動力?對於養成的習慣無法維持長久的堅持?抑或是總被生活的煩惱所困擾而陷入泥沼?在本書中作者用簡單的道理和方法,引導我們如何透過「簡化」的概念,找回我們對於事情的原動力以及專注能力。因此也邀請想要讓生活更多改變的你,也在本書的閱讀中能一同成長和進步。
什麼樣特質的人可以獲得成功?是天賦異稟的天才,得到各種幸運和機會的人,抑或是努力不懈的平凡人?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是,作者以自身作為兩屆的乒乓球國手經驗,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成功並非單單依靠天賦,更多時候天份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背後投入的時間和有價值的練習。
《如何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講述了作者體悟到求學時期以來自己與天才之間的能力差距,透過持續訓練與累積的思考習慣,在42歲時成為東京大學教授的故事與方法分享。期望在內容中找到能夠較完整的思考脈絡與架構,幫助自己和讀者建立思維的提升。
來自日本的編輯工學,是一門透過編輯技巧進行跨域思考和整合研究的技術,或者更白話的說法是,幫助人們從不同角度剖析複雜事物與重新理解世界的工具。而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從這些方法中重新覺醒自己的「編輯力」,不僅僅是提升自我思考的領域,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大環境能適應和及時應變。
現代社會中,「休息」似乎是一個奢侈且稀少的資源。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和處理,即便知道休息的好處,卻總在無形中將其犧牲。書中的作者同樣經歷過被壓力逼到極限的狀態、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被忙碌所埋沒,期望透過書中的經驗和案例,提醒「休息」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和方法,並且在留白的時間中重新調整步伐再次出發。
在與人的互動之中,你認為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問什麼話題可以切中核心?以及如何延續彼此的話題?提問,是溝通中很重要的元素與橋樑,作者從自身12年的記者經驗轉型到解決問題的顧問經驗,引導讀者從理論心法到實際應用案例,去思考如何提問與回應。邀請對於有效溝通感興趣的你,也能在本書的閱讀中有不一樣的看見!
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對現在所做的事情找不到動力?對於養成的習慣無法維持長久的堅持?抑或是總被生活的煩惱所困擾而陷入泥沼?在本書中作者用簡單的道理和方法,引導我們如何透過「簡化」的概念,找回我們對於事情的原動力以及專注能力。因此也邀請想要讓生活更多改變的你,也在本書的閱讀中能一同成長和進步。
什麼樣特質的人可以獲得成功?是天賦異稟的天才,得到各種幸運和機會的人,抑或是努力不懈的平凡人?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是,作者以自身作為兩屆的乒乓球國手經驗,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成功並非單單依靠天賦,更多時候天份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背後投入的時間和有價值的練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啊!我撐不下去了!」你是否也曾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或是埋首書堆苦讀時,內心冒出這樣的吶喊?無論是學習新技能、培養運動習慣,還是追求夢想,我們總會在過程中遭遇瓶頸,甚至萌生放棄的念頭。你或許會歸咎於意志力薄弱,但事實上,容易放棄的真正原因,可能藏在我們的大腦裡! 近年來,神經科學研究揭開了大腦運作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要培養好習慣,卻經常半途而廢?總覺得自己的意志力不夠,想要改變,卻老是三分鐘熱度?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Thumbnail
成就自己與否,不在IQ&EQ高低,在於意志力的強度及深度,每個人生都有太多關卡要過,意志力培養使之強大,才是這場馬拉松,人生賽事的核心。 曾經有位生理男心理女的朋友跟我提到,想要去完成高空彈跳,增強他的意志力,因為意志力較薄弱,讓他內心世界想完成的夢想,在現實生活中,父親及親友的反對,常產
Thumbnail
不要每件事都靠意志力去解決、去恆持。 當意志力燒完了,人就頹廢了,無力了,像座長滿荒草的廢墟。你很容易怪罪自己,斥責自己,認為無力是人格的缺陷。
Thumbnail
我們是否曾設立下未來的目標或習慣,卻因為工作或是生活的忙碌,而在不知不覺中遺忘、疲憊,甚至是選擇了放棄,於是回過頭來對失敗或是自我感到了失望?在這本書中,作者用許多的理論與案例,傳達環境的影響>意志力的理念,告訴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不能只依靠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塑造環境,透過環境的改變來培養我們的習慣。
Thumbnail
享譽全球的《原子習慣》,在台灣書店排行榜或各大書評網也霸榜多年,初版推出可回溯至2019年,但我手上這本是2023年5月第167刷,可見其在台灣受歡迎程度。作者James Clear是專門研究習慣、決策及如何持續進步的作家與講者,電子報多達數十萬訂閱者,旨在讓更多人透過習慣建立,打造理想生活或工作。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看蕭邦鋼琴大賽或各大世界經典運動賽事時,對於場上專業好手們展現的神乎其技,是否都曾有過一種心情:「太厲害了!他們一定很有天賦,才能將才華施展到如此境界吧?」然而,本書會告訴你:這種天賦其實你我都有,那就是具有可塑性和適應力的大腦。通常透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人人都有機會創造非凡的「能力」。
Thumbnail
在台灣,應該許多人對LinkedIn並不陌生。做為商務社群,我自己都將之簡介為商務版的臉書,用於瀏覽商業資訊、國內外大公司職缺及職涯人脈維繫。本書作者松本淳致力於人力資源招募的創新,近年來正嘗試推動以LinkedIn等社群媒體為基礎的「社群招募」,也因而有這本小書的誕生。
Thumbnail
「工作問題,一律建議離職」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在各大論壇工作版留言區都看過。應該也不少人聽說或甚至親身體驗過「離職治百病」的真理,以前工作時的各種身心靈毛病,一離職就都通體舒暢了。然而,離職後的下一步呢?轉職之後真的就海闊天空了嗎?還是下一段工作努力一陣子後,「好想離職喔~」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呢? 
Thumbnail
閱讀筆記|《橡皮擦計畫》 ~ 讀後心得 這本書是朋友在自己清書送書的時候拿到的一本書,我其實拿到的時候沒有只有看到標題,甚至連同內容都沒翻閱就決定是這本了,本來以為這是一本心靈雞湯的書,後來看完內容之後他比較像是一位旁觀者紀錄兩位關係匪淺的心理學家,長期共同研究人類決策行為的紀錄傳記。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啊!我撐不下去了!」你是否也曾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或是埋首書堆苦讀時,內心冒出這樣的吶喊?無論是學習新技能、培養運動習慣,還是追求夢想,我們總會在過程中遭遇瓶頸,甚至萌生放棄的念頭。你或許會歸咎於意志力薄弱,但事實上,容易放棄的真正原因,可能藏在我們的大腦裡! 近年來,神經科學研究揭開了大腦運作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要培養好習慣,卻經常半途而廢?總覺得自己的意志力不夠,想要改變,卻老是三分鐘熱度?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Thumbnail
成就自己與否,不在IQ&EQ高低,在於意志力的強度及深度,每個人生都有太多關卡要過,意志力培養使之強大,才是這場馬拉松,人生賽事的核心。 曾經有位生理男心理女的朋友跟我提到,想要去完成高空彈跳,增強他的意志力,因為意志力較薄弱,讓他內心世界想完成的夢想,在現實生活中,父親及親友的反對,常產
Thumbnail
不要每件事都靠意志力去解決、去恆持。 當意志力燒完了,人就頹廢了,無力了,像座長滿荒草的廢墟。你很容易怪罪自己,斥責自己,認為無力是人格的缺陷。
Thumbnail
我們是否曾設立下未來的目標或習慣,卻因為工作或是生活的忙碌,而在不知不覺中遺忘、疲憊,甚至是選擇了放棄,於是回過頭來對失敗或是自我感到了失望?在這本書中,作者用許多的理論與案例,傳達環境的影響>意志力的理念,告訴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不能只依靠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塑造環境,透過環境的改變來培養我們的習慣。
Thumbnail
享譽全球的《原子習慣》,在台灣書店排行榜或各大書評網也霸榜多年,初版推出可回溯至2019年,但我手上這本是2023年5月第167刷,可見其在台灣受歡迎程度。作者James Clear是專門研究習慣、決策及如何持續進步的作家與講者,電子報多達數十萬訂閱者,旨在讓更多人透過習慣建立,打造理想生活或工作。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看蕭邦鋼琴大賽或各大世界經典運動賽事時,對於場上專業好手們展現的神乎其技,是否都曾有過一種心情:「太厲害了!他們一定很有天賦,才能將才華施展到如此境界吧?」然而,本書會告訴你:這種天賦其實你我都有,那就是具有可塑性和適應力的大腦。通常透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人人都有機會創造非凡的「能力」。
Thumbnail
在台灣,應該許多人對LinkedIn並不陌生。做為商務社群,我自己都將之簡介為商務版的臉書,用於瀏覽商業資訊、國內外大公司職缺及職涯人脈維繫。本書作者松本淳致力於人力資源招募的創新,近年來正嘗試推動以LinkedIn等社群媒體為基礎的「社群招募」,也因而有這本小書的誕生。
Thumbnail
「工作問題,一律建議離職」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在各大論壇工作版留言區都看過。應該也不少人聽說或甚至親身體驗過「離職治百病」的真理,以前工作時的各種身心靈毛病,一離職就都通體舒暢了。然而,離職後的下一步呢?轉職之後真的就海闊天空了嗎?還是下一段工作努力一陣子後,「好想離職喔~」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呢? 
Thumbnail
閱讀筆記|《橡皮擦計畫》 ~ 讀後心得 這本書是朋友在自己清書送書的時候拿到的一本書,我其實拿到的時候沒有只有看到標題,甚至連同內容都沒翻閱就決定是這本了,本來以為這是一本心靈雞湯的書,後來看完內容之後他比較像是一位旁觀者紀錄兩位關係匪淺的心理學家,長期共同研究人類決策行為的紀錄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