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進教室,
無力的趴在桌上,
厭世的說:
「今天上課要做什麼」
情緒是會傳染的,
千萬別把特教老師想成:
總是雙手拿著彩球,
充滿活力的鼓舞學生。
真相是,兩人一起厭世。
今天來談,壓力與學習。
結論:適當的壓力,才有學習成效。
來自《最高學習法》這本書。
書中有說,
高度的壓力,阻礙學習。
低度的壓力,依舊阻礙學習。
只有適當的壓力,對學習才有幫助。
少數特殊生家長,會捨不得小孩,
因此不給壓力。
也有家長,因為焦慮小孩的未來,
壓力又過頭。
沒有壓力,好的化學物質進入冬眠,
神經元枯萎,
學習能力自然跟著凋零。
壓力太大,損害海馬迴,
讓我們過去建立的長期記憶,
也受到影響。
這兩種,很明顯都不是好的方向。
因此,需要剛剛好的壓力。
書中是這麼解釋的:
如果我們每天處於適當的壓力下,
我們會持續的長出新神經元,
學習能力就有可能持續成長。
開會的時候,幾位老師各自說著,
學生這學期上課狀況,
發現學生很一致的,
在各科上課都沒動力。
國語課,只想聽故事,
連拼音都不肯。
數學課,不願意讀題目,
單純的加減法,
也不想算。
閱讀課,聽故事可以,
但是猜故事劇情則拒絕。
家長在家中也發現,
小孩只願意做有趣的活動。
讀題目、閱讀、寫字等等,
這些需要花腦力的事情,
都興趣缺缺。
我們提出了,
適當的壓力才能幫助小孩有成效,
希望小孩還是能夠維持基本的練習,
不能只做他喜歡的活動。
動機,確實重要,
但不能當擋箭牌。
家長也提出想法,
小孩是個遵守承諾的人,
如果可以先約定上課規則,
通常是願意努力做的。
這倒是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人類大腦會努力讓說出口的話,
和做出來的事,
盡量一致。
面對重要但不有趣的練習,
我也需要和他約法三章,
而不是只想著:
這是他的本分,
有什麼好說的?
但同時,也有老師提出,
學生向家長反應上課太累的時候,
還請家長先別急著心疼小孩,
先跟老師再次確認。
如果其實只是小孩不想做練習,
還請家長可以跟老師立場一致的要求。
一起要求:
基本能力就是該練習。
但是練習的量,
都有討論的空間。
想著你的沒動機,
我當然也可以這麼想:
你就是因為學習沒有成就感,
才會什麼都不想碰。
那,上課輕鬆一點,
特師何苦為難特生。
但是這樣對事情沒幫助。
基本的能力仍舊停滯,
動機的問題也沒解決。
於是,我們多方都該動起來,
家長、老師、還有你。
我可以試著這麼做:
1.讓基本練習成為日常
有了自由,就很難剝奪,
所以從一開始就約定好,
每節課一定會有基礎練習。
2.上課模式時時微調
除了每堂課約定好,
都會有基本練習之外,
課程也不能一成不變。
當每堂課的模式都一樣,
學生就容易進入待機模式,
多一點隨機的小插曲,
讓你多點彈性,
也多點關注。
3.進步看的見
想盡辦法留住努力的過程,
影片、照片到文字,
都可以成為進步的歷程。
這些足跡留著,
不時的提醒你,
你有在付出。
4.革命情感
資源班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
有時候很像防空洞,
來避難的。
有時候又很像戰場,
來面對的。
我們會在這個場域,
培養出我們的革命情感,
我負責創造安全感,
你則需要賣力的學習。
適度的壓力會成長,
但是怎麼樣的狀況叫做適度?
沒有尺和秤,
可以幫忙量壓力值。
我想那是一種感覺,
你進步中,
沒有擺爛、也沒有過度焦慮,
應該就是正確的節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