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心流」(flow)這個概念,大概能理解這是指進入一種渾然忘我、完全投入其中的狀態。在競技類的動畫作品裡也不乏類似表現,像是藤原狀態或是火神的ZONE。此時除了能更有效率、發揮最大能力來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帶來身心靈的滿足和暢快。《心流》一書的作者奇克森特米哈伊·米哈伊更進一步指出,心流體驗關乎我們的幸福,精確來說,心流是最優體驗的條件,而最優體驗又是使我們感到幸福的關鍵。
在日常裡我們好像越來越少談論「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對「人生意義」卻有不少討論,市面上也有許多暢銷書告訴你該怎麼過生活。對作者來說,幸福與人生意義習習相關,幸福不是另外獲得的東西,而是重新詮釋當下(人生)意義的結果。換言之,理解心流的運作機制有助於我們解決人生意義的難題,並對自己人生感到滿足和暢快,感到幸福。
真正有讀過《心流》的人恐怕並不多,首先是它的量體並不小,要把它捧起來讀需要一點決心。其次是作者雖嘗試不以學術論文方式呈現,但還是留有一些痕跡,對不習慣的人來說其實並不好讀。最後是有些人可能期待這本書告訴你怎麼做才能獲得幸福,抱著這樣的期待來讀這本書可能會讓你失望,作者開宗明義便說:
「我要寫的,不是一本提供祕訣、教讀者如何變得快樂的暢銷書,更何況這樣的東西根本不存在,因為生活樂趣因人而異,不是可以按公式複製的。這本書的目的在提供大家一些通用原則,以及如何將這些原則付諸實現,讓無趣而缺乏意義的生活充滿樂趣。書裡沒有承諾任何捷徑,但是當中的資訊足以讓讀者知道怎麼將理論化為實際行動。」(p.12)
其實我也還沒讀完這本書,所以僅就《心流》第一章〈重新詮釋幸福〉做梳理,希望開啟大家閱讀的興趣。
***
之所以開始研究心流,是因為作者觀察到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生活物質提升,為什麼我們卻沒有更快樂?」
第一章〈重新詮釋幸福〉作為整本書的導論,作者一開始便總結到,這是因為(1)幸福無關乎外在條件,而是如何詮釋,所以(2)幸福必須靠個人培養、維持以及捍衛,幸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由於(3)幸福關乎內在經驗的控制,能掌握內在經驗、重新詮釋的人,便能決定生活品質。(4)我們感到美好的時候,往往是努力、克服挑戰的時候,也就是(5)心流的時刻。
然而進入心流狀態卻不是那麼容易,僵死的文化的神話盾牌,成為我們精神上的避風港,使我們行動萎縮,逃避承擔人生的責任。典型的文化的神話盾牌如宗教、愛國主義或各種文化傳統。那麼,它們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作者認為我們帶著不滿存在於世界之中,不滿的根源來自混沌的世界使我們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行事,畢竟,宇宙並非考量人的舒適存在來設計的,宇宙是全然的漠不關心。為了降低這種存在不安和無法掌控的失控感,我們發展出各種理論來馴化毫無章法的自然宇宙,就連混沌也有一個混沌理論,也有一個神話意義。為了降低世界帶給我們的存在威脅、奪回存在的主導權,我們創造出文化,使自己感到能夠掌控自然,進而掌握自己的人生。
雖然文化的神話盾牌使我們能夠安身立命,但一旦使它們成為教條、徒留空洞的形式,將它們裹在身上自我保護的我們便容易過度自負和狂妄,自以為能掌控或戰勝一切。結果是,當文化的神話盾牌破滅,我們發現以前相信的完全不可靠、強烈的覺得自己被騙了,便容易產生焦慮、冷漠這兩種典型的回應世界的方式。而這兩種方式,成為我們進入心流,感到幸福的阻礙。
下一篇我們要從文化的神話盾牌的例子出發,看焦慮和冷漠這兩種應對世界的方式,說明其優劣,以及為何成為心流的阻礙。接著反過來看正面例子,討論我們可以如何改造經驗,重新詮釋幸福。
【延伸閱讀】
《心流》(二):如何重新詮釋幸福?
《被討厭的勇氣》(上):「否定心理創傷」是一種邏輯語言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