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二):如何重新詮釋幸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延續上一篇〈《心流》(一):你可能聽過,卻從未讀過的一本書〉的討論,在《心流》一書中提到一個典型的文化的神話盾牌。在過去,我們被灌輸只要好好念書就能找到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獲得成功的人生,這個「幸福人生的解方」,屏蔽了我們去思考努力念書、工作和成功的對自己而言的真正意涵。結果我們對這些信念不假思索的接受,長大後才驚覺事實並非如此,事實是學歷不能作為好工作的保證,所謂的成功,亦不必然是擁有人人稱羨的工作。

《心流》書封

《心流》書封


  「幸福人生的解方」幻滅之後,我們發現自己從小信以為真的都是謊言,被父母、師長、親朋好友、社會等等欺騙,回過來面對現況,卻又失去人生意義和一直以來的行為準則,我們產生存在的焦慮,而作者發現,大部分的人分別發展出焦慮或冷漠這兩種回應世界的態度。

  焦慮的人在失去舊有目標之後轉而朝向具體可見的成功,例如財富、外貌、權力或聲望。積極向外尋找新的「幸福人生的解方」,但卻陷於無止盡的外在目標的追求上,甚至不惜攻擊自己的身體,過度節食或健身,只為達到所謂成功的標準。對立的另一個極端是冷漠的人,在被欺騙之後退縮到安全、不被欺騙和攻擊的範圍之內,乾脆放棄成功和幸福的可能,無視社會主流價值觀以求自我保護。然而這也意味著他知道什麼是被認為是好的,卻拒絕去選擇要或不要,而只是讓它無關於己,事實上是逃避自己作為自己人生的主宰,必須承擔起思考的責任。


***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發展出這兩種態度,以為了更好的進入心流呢?

  「唯有每個人負起責任,才有機會擺脫困境」,作者認為我們必須負起不思考就順應社會獎懲機制的責任。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負起讓自己被遍的責任,因為輕易的相信


  當然,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成長至今或多或少是社會化的結果,但如今應該善用我們具有的反思能力,重新檢視社會對我的制約是不是與我的個人目標一致,對我的影響是不是我所希望的。而非繼續像最初相信「幸福人生的解方」那樣,繼續不假思索的順應生物需求、遺傳特性上的快樂,且以「人性解放」作為旗幟,建造另一種文化的神話盾牌。

  作者主張我們擁有改造經驗的能力,透過對意識的控制,我們能夠駕馭直覺的衝動,建構出一套針對個人目標所設定的機制。幸福如何可能?如何進入心流狀態?作者認為必須回到對意識的探究上,以及其如何影響心理和身體,影響一個人的幸福和滿足感,以及影響一個人在活動經驗上的行雲流水狀態。如此看來作者的心流研究,同時也是打破心物二元的心理學研究。

  

  既然幸福關乎我們對內在經驗的控制和詮釋,而這樣的控制又牽涉到對意識的掌握,緊接著作者從「意識」出發展開討論。章節安排如下:

  1. 第二章〈解析意識〉:主觀意識如何形成,認識注意力如何篩選進入意識的資訊,理解這個改善經驗品質最重要的工具。
  2. 第三章〈樂趣與生活品質〉:內在經驗的最佳狀態,發生在意識擁有秩序的時候。想要達到這種境界,一個人必須將全部的精神能量--或注意力--投注在一個符合現實的目標,而且自身技能與行動機會可以互相配合(p.23)。
  3. 第四章〈心流的條件〉:為什麼有些事做起來就是比較有趣,必須了解心流的體驗條件。
  4. 第五章〈身體的心流〉:心流可以透過體能和感官技能,像是從事運動、做音樂、練習瑜珈等。
  5. 第六章〈思想的心流〉:心流也可以發展符號技能,像是詩詞、哲學或數學。
  6. 第七章〈工作中的心流〉:學習將工作轉換成心流的機會。
  7. 第八章〈獨處和與他人相處的樂趣〉:想辦法夠過心流,讓與父母、配偶、孩子、朋友間的相處有更多樂趣。
  8. 第九章〈翻轉渾沌〉:為什麼有些人身處逆境,卻仍然可以享受生命。
  9. 第十章〈創造意義 〉:如何結合所有經驗,打造一個有意義的模式。


***


  學術研究的寫作方式上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邏輯上層層推進,最後抵達穩固的結論;另一種是循環論述,概念一環扣一環,最後形成穩固的知識系統。就目前閱讀第一章〈重新詮釋幸福〉來看,作者採取後者,但這讓我在閱讀上有時會感到不耐,有「重覆卻沒有新東西」的感覺,但很可能是因為這還只是導論性質的第一章,想當然整個知識系統還未能進一步去攤展開來。此外,有時作者的論點恰好與我的觀點不符,像是從遺傳特性來談社會化,或是把宗教當成文化的神話盾牌的標靶來打顯得過於便宜行事,雖然這可能是論述上的策略,但也讓我總是保持著距離來讀。還有一點是作者在列舉調查數據時,有時會讓我覺得是為了讓後面的論述具煽動性,這是我不喜歡的文字效果。


  但是即便如此,在讀完第一章後仍覺得《心流》是值得一讀的,平常比較少接觸這類修改版的經驗主義理論,好奇會如何理解意識、經驗和行為,以及會好奇自己不同意哪些部份,這能幫助我進一步釐清自己的觀點。且除差異之外,會讀這本書最一開始,是因為與作者有類似的關懷,尤其距今三十年前的書放到現在來看,恰好與當前我們所關心的專注力剝奪的問題息息相關,如何在手機、社群媒體圍繞的生活中進入心流,對我而言是一大挑戰。




【延伸閱讀】

《心流》(一):你可能聽過,卻從未讀過的一本書

情緒自虐(上):為什麼我們耽溺於負面情緒?

《被討厭的勇氣》(上):「否定心理創傷」是一種邏輯語言的暴力

《影響力習慣》:Player是其所不是,一般人不是其所是


  1. 本篇引用書籍: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52877?srsltid=AfmBOoq_2E5D81b4AQ42BSXxq1Wv5nS1ZWxYuA1DfOscjxqHS9S-XDV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女子簡阿貞
25會員
115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台灣女子簡阿貞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本文將通過五篇文章,看台灣照顧公共化的改革與挑戰,並從衛福部、教育部的兩種準公共化出發,探討後者非營利幼兒園(以下簡稱非營園)的政策,如何不同歐洲的PSE(Public-Sector Social Enterprise),能作為照顧公共化的過渡,帶有準社會民主的精神。
Thumbnail
2025/04/30
  本文將通過五篇文章,看台灣照顧公共化的改革與挑戰,並從衛福部、教育部的兩種準公共化出發,探討後者非營利幼兒園(以下簡稱非營園)的政策,如何不同歐洲的PSE(Public-Sector Social Enterprise),能作為照顧公共化的過渡,帶有準社會民主的精神。
Thumbnail
2025/04/28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5/04/28
  於是在「世俗-神聖」、「商品-身體」這兩組二元對立中,隱藏著關鍵的能動身體。呼應Ormrod的觀察,對Pérez而言,黛安娜的神性本身並不是問題;這原本應該是用來賦權女性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消費主義挪用並扭曲神性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5/04/26
  在這三層身體意義下,Pérez筆下的神力女超人分裂出兩種身份:來自天堂島的黛安娜公主,以及作為消費文化品牌的神力女超人。前者是女神,作為完美存在的第一層國家的身體,後者是鐵娘子,在資本主義侵染下被固化為第三層可被戀的身體。至於第二層,則是在兩者之間,使神聖世俗化、消費主義神聖化的能動身體。
Thumbnail
2025/04/26
  在這三層身體意義下,Pérez筆下的神力女超人分裂出兩種身份:來自天堂島的黛安娜公主,以及作為消費文化品牌的神力女超人。前者是女神,作為完美存在的第一層國家的身體,後者是鐵娘子,在資本主義侵染下被固化為第三層可被戀的身體。至於第二層,則是在兩者之間,使神聖世俗化、消費主義神聖化的能動身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心流》(一):你可能聽過,卻從未讀過的一本書〉的討論,在《心流》一書中提到一個典型的文化的神話盾牌。在過去,我們被灌輸只要好好念書就能找到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獲得成功的人生,這個「幸福人生的解方」,屏蔽了我們去思考努力念書、工作和成功的對自己而言的真正意涵。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心流》(一):你可能聽過,卻從未讀過的一本書〉的討論,在《心流》一書中提到一個典型的文化的神話盾牌。在過去,我們被灌輸只要好好念書就能找到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獲得成功的人生,這個「幸福人生的解方」,屏蔽了我們去思考努力念書、工作和成功的對自己而言的真正意涵。
Thumbnail
嘛,好久都沒有説説這些心理迷思的話題了,阿玉真的是一個停不下來思考和懷疑的人,因爲自己走了很多彎路,也曾想要幫助過別人,但不管怎樣,最終能夠坐在這裏,寫下這些訊息,來隨機地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是一種福氣和快樂。好了,話不多説,GO! 「你太懶了!不逼自己一把是不會有成功的!」 你是否常常聽到這
Thumbnail
嘛,好久都沒有説説這些心理迷思的話題了,阿玉真的是一個停不下來思考和懷疑的人,因爲自己走了很多彎路,也曾想要幫助過別人,但不管怎樣,最終能夠坐在這裏,寫下這些訊息,來隨機地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是一種福氣和快樂。好了,話不多説,GO! 「你太懶了!不逼自己一把是不會有成功的!」 你是否常常聽到這
Thumbnail
《心流》決定我們生活品質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夠掌控自己內在經歷,從而影響自己怎麼解讀現實。而心流帶來的最優體驗,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與創造力,讓我們與環境融為一體,接受挑戰達到目標,讓我們擁有更快樂、更充實,也更具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心流》決定我們生活品質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夠掌控自己內在經歷,從而影響自己怎麼解讀現實。而心流帶來的最優體驗,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與創造力,讓我們與環境融為一體,接受挑戰達到目標,讓我們擁有更快樂、更充實,也更具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我們生來就想追求或被鼓勵追求的成功跟快樂到底是什麼?又要如何擁有? 舊有障礙深植於心中的恐懼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跟經驗?
Thumbnail
我們生來就想追求或被鼓勵追求的成功跟快樂到底是什麼?又要如何擁有? 舊有障礙深植於心中的恐懼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跟經驗?
Thumbnail
當一個人的技能與面對的挑戰相稱,目標方向清楚,整個行動體系有明確的規則可循、參與者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的表現。在那當下,注意力會完全集中,讓當事人沒有餘力顧及任何不相干的事,或擔心任何問題。自我意識會從中消失,對時間的概念也扭曲了。帶來這種經驗的活動會讓人心滿意足,願意擔為了做這件事情而去做他,對事後的
Thumbnail
當一個人的技能與面對的挑戰相稱,目標方向清楚,整個行動體系有明確的規則可循、參與者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的表現。在那當下,注意力會完全集中,讓當事人沒有餘力顧及任何不相干的事,或擔心任何問題。自我意識會從中消失,對時間的概念也扭曲了。帶來這種經驗的活動會讓人心滿意足,願意擔為了做這件事情而去做他,對事後的
Thumbnail
還記得你上一次廢寢忘食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嗎?看一本書、打電動、與好久不見朋友聊天或者趕月底的業績壓力?心流就是一個人全身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當下,只是往往需要特殊的誘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才容易進入心流。
Thumbnail
還記得你上一次廢寢忘食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嗎?看一本書、打電動、與好久不見朋友聊天或者趕月底的業績壓力?心流就是一個人全身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當下,只是往往需要特殊的誘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才容易進入心流。
Thumbnail
心流存在的意義在於「我們願意用一段時間去做喜歡的事情,並從一點小小的挑戰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心靈和生活的品質」,不論是寫了一篇小說、將房間整理得井然有序、成功增肌減脂,這些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同時帶來樂趣和滿足。
Thumbnail
心流存在的意義在於「我們願意用一段時間去做喜歡的事情,並從一點小小的挑戰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心靈和生活的品質」,不論是寫了一篇小說、將房間整理得井然有序、成功增肌減脂,這些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同時帶來樂趣和滿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