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渡過轉型的四階段:探索、掙扎、停滯與突破--為什麼你需要一位專家夥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找到支持自己做出改變的「專家夥伴( trauma-informed companion)」

找到支持自己做出改變的「專家夥伴( trauma-informed companion)」

本文要點:

1.人生轉型是四階段的歷程

  • 不論是職涯或生活,改變常會經歷「探索 → 掙扎 → 停滯→突破」四階段。
  • 探索帶來新可能,掙扎與停滯凸顯出內在與外在的限制,而突破則是改變真正發生的關鍵時刻。

2.別只是單打獨鬥,其他人能協助我們放大突破的機會

  • 當我們陷入自我掙扎時,容易在原有框架裡打轉,無法前進。
  • 來自他人的專業與陪伴能提供新視角與方法,幫助我們找到盲點。

3.讓「專家夥伴」成為支持與催化我們成功轉型的力量

  • 在轉型過程裡,有人陪伴、督促,能避免孤軍奮戰的消耗。
  • 專家夥伴的角色是催化劑,幫助你在關鍵時刻跨越瓶頸,真正迎來突破。

----------------

你是否曾經想做出重大改變,卻像陷入泥沼般,遲遲無法真正跨出那一步?

《人生下一站!》中,作者喬安・李普曼結合數百場親自訪談與學術界最新研究,從神經科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提出「成功轉變的四階段法則」。深入閱讀後,發現書中提到「專家夥伴 (trauma-informed companion) 」的觀念很值得在思考人生轉型的朋友參考,與同儕社群一樣成為支持自己成功改變的作用。

延伸閱讀:中年轉型過程不需要獨自面對,善用「同儕支持團體」,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人生改變的四階段:探索、掙扎、停滯與突破

人生中每一次重大改變的開端,往往是在無意間。我們可能只是隨手搜尋新資訊、瀏覽文章,或聽到別人的故事而產生共鳴,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開始了「探索期」。這是一個微妙的過程,內心隱隱提醒我們:現狀或許已經不足以支撐未來,必須做出改變。

然而,隨之而來的,通常是漫長而不安的「掙扎期」。這段時期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我們一方面渴望改變,另一方面卻被恐懼與不確定感拖住腳步。腦海裡反覆出現疑問:如果決定錯了怎麼辦?另一條路會不會讓自己後悔?於是我們不斷演練各種可能,卻始終停留在想像,無法真正踏出第一步。又或者是在過程中陷入「停滯期」,懷疑自己是否踏上了錯誤的路徑,找不到繼續前進的出口。

要走出掙扎並不容易。真正的轉折往往發生在「突破期」:當我們得到某種外在的支持,或者有人拉或推我們一把,提醒我們看見新的方向,那一步才終於被邁出。

你可以借助專家夥伴的力量

在這些關鍵時刻,一位「專家夥伴 (trauma-informed companion) 」(這是從創傷心理學借用的概念)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專家夥伴」指的是可以幫助你管理情緒,走向成長之路的人。許多曾成功完成人生轉型的人,都提到過身邊有這樣一個外在的聲音—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群人。他們的存在,幫助了自己釐清方向、找到轉型之路。

其實,歷史上許多最偉大的人物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也歸功於得到「專家夥伴」的提拔與鼓勵。不少傳奇人物正是因為有人發現了他們潛藏的能力,給予信任與支持,才開始走上成功之路。甚至有些人最初對這樣的角色心不甘情不願,但在外力的推動與陪伴下,逐漸發揮出自己原本未曾想像的影響力。

例如蘋果共同創辦人史蒂夫沃茲尼克,若不是好友賈伯斯深知他的能力與才華,反覆力勸他應該一起創業,他可能會一直在惠普擔任工程師。正是賈伯斯的慧眼獨具和激勵,將沃茲尼克的天才設計,從一個科技宅在車庫裡打造的愛好,轉化為撼動世界的蘋果電腦。如果沒有賈伯斯,沃茲尼克或許會成為一名快樂且備受尊敬的惠普工程師,但他可能永遠無法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世界也因而少了蘋果電腦以及之後帶給我們的各種科技產物。

專家夥伴的價值

這些故事提醒我們,專家夥伴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陪伴,更在於能打開一個人從未想過的可能性。專家夥伴不會替你做決定,也不是給出現成答案的人。他的價值在於:

  • 願意傾聽你的故事與擔憂
  • 理解並接住你的情緒
  • 在你重新檢視信念與目標時,給予鼓勵與陪伴
  • 以客觀的角度協助你跳脫慣性思維,讓你發現原本被忽略的新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夥伴不一定是家人,甚至不一定是最親密的朋友。能夠扮演這個角色的人,其實只需要具備一個你所缺乏的視角。當你陷入迷惘或困境時,他能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幫助你跳脫原本的思維框架

事實上,擁有一位和你的職業沒有緊密關係的專家夥伴,往往更有幫助。因為他們更容易帶來你所缺乏的清晰度。由於保持著適度的距離,他們能看見你自己看不見的特質,並提出新的觀察,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許多徹底轉職或重新設計生活的人,都曾提到自己受到某個人的影響,而那個人往往與他的新工作毫無直接關聯。正因如此,他們的觀點才顯得格外寶貴。

通常這樣的專家夥伴往往來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可能是一位工作上的前輩、一位偶然結識的同儕,甚至是一個短暫交會卻帶來深刻啟發的人。正因為他們與你的距離,反而能提供你在既有關係裡得不到的客觀觀點。有時候,專家夥伴會以「職場導師」的形式出現,能夠為你提供經驗與建議,幫助你少走一些彎路。

延伸閱讀:有時候人生需要一位Mentor :給正在獨自探索的你

來自管理顧問的觀點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也提出過類似的見解。他們建議,每位執行長都應該找到一位「信任的談話夥伴」,來幫助自己承擔這份高度複雜與高壓的工作。

BCG 的研究指出,過去 50 年來,企業經營的複雜性呈指數增長。對執行長而言,高壓的工作往往犧牲了深度思考與自我反省的空間,而這種缺失會阻礙他們跳脫框架,發掘尚未開發的機會。因此,BCG 建議企業執行長在滿檔的行程裡,刻意留出時間,與一位能坦承直言的信任夥伴對話。這樣的交流能提供清晰的思路,讓他們提出突破性的想法。

對於一般正考慮轉型的人來說,這個建議同樣有用:第一步可以是簡單卻有效的練習——把別人告訴過你「你的優勢是什麼」寫下來。透過外部的眼光,我們往往能更快看清自己忽略的特質與機會。

尋找你的專家夥伴

如果你正需要一位專家夥伴,該從哪裡開始尋找呢?答案可能比你想像得更近。可能在你的生活中,早已存在這樣的一個人,甚至不只一位。想一想:誰的觀點是你特別重視的?那可能是朋友、親戚、同事,甚至只是泛泛之交。或許你從未想過他們能扮演這個角色,但他們其實已經準備好了。

專家夥伴並不需要是高高在上的指導者,而是讓你覺得自在的人。在他面前,你能毫不掩飾地展露本色。他會嘗試用你的眼睛看事情,同時提供另一種角度的觀點。他對你有信心,相信你能繼續走在這條未知的道路上,甚至做得比你自己預期的更好。最重要的是,他會指出你忽略的部分,尤其是關於你自己,以及你正在取得的進展。

專家夥伴甚至可能是我們已經疏遠許久的人,他了解、熟悉我們的過往,也能帶領我們開拓新的視野。這常常出乎意料,卻格外珍貴。或許你遲遲不敢主動聯繫那個多年未見的舊識,因為害羞、因為尷尬,甚至擔心對方會不耐煩或拒絕,但值得一試。說不定,這一步就能重新開啟一段關鍵的人生契機,甚至改變你的未來。

主動尋求建議與分享目標

當然,找到一位專家夥伴並不代表過程毫無壓力。要求對方直接了當地說出我們的優缺點,往往會讓人感到不自在。許多人因此不願意尋求建議,擔心自己顯得懦弱或無能。如果我們想在對方面前留下好印象,甚至會因焦慮而更加抗拒說出我們的疑問。

但事實恰恰相反。研究與經驗都顯示,當我們願意主動尋求建議時,對方並不會因此懷疑我們的能力,反而更常認為我們是有決心、願意成長的人。換句話說,尋求建議不會讓你看起來笨拙,反而會顯得我們更有能力、看起來更聰明,也更受歡迎。我們大多數人提出的問題還不夠多。問問題並不會讓我們有任何損失,反而能展現我們的好奇心與成長意圖。

有時候,一位專家夥伴甚至不必真正給出具體的建議就能發揮作用。只要陪伴在身邊,就已經足夠了。他們最重要的貢獻,往往是單純的傾聽,引發你在訴說時自己想出原本沒有想過的方向與點子。

別忘了行動的必要性

思考一條新道路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腦海裡想像,往往會適得其反。你必須把這些想法分享出去,最好是與信任的專家夥伴交流。如果你只是困在自己的思緒中,那不過是白日夢,並不會讓你真正走得更遠。

更關鍵的是要採取行動。這包括嘗試新的活動、接觸新的群體、尋找新的榜樣,甚至是向周遭的人分享自己的故事。當我們心中有一個目標卻沒有清楚表達出來時,這個目標很可能隨著時間就不了了之。但如果我們把目標與別人分享,就會突然覺得自己更有責任感,也更有可能去實現它。事實上,研究顯示,單純把目標告訴他人,就能顯著提高我們成功的機率。

不管是把目標寫下來、主動接觸新的社群,還是向別人講述你的故事,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通點:你必須把想去的地方告訴別人,並獲得回饋。唯有如此,才能打破腦中反覆重演、毫無進展的思緒循環,真正走向新的可能性。

成為別人的專家夥伴

我們不僅需要專家夥伴,也能努力成為別人的專家夥伴。當他人陷入掙扎時,提供一雙願意傾聽的耳朵,一份客觀而溫和的觀點,或只是靜靜陪伴,都可能成為對方邁向突破的契機。在人生中,你不僅有機會擁有一位專家夥伴,也同樣有機會成為別人的專家夥伴。關鍵在於保持不帶批判的態度與足夠的耐心。

你的角色不是指手畫腳、告訴對方該怎麼做,而是透過提出問題,幫助他們看見新的視角。重點在於給予回饋,讓他們更清楚自己的方向,思考目標是否現實可行,同時也提醒他們,自己其實已經走出了不小的進展。

成為專家夥伴,不是要當裁判,而是成為陪伴者。這份支持與信任,往往就是幫助他人突破困境、勇敢前行的支持。改變從來不是孤單的旅程,它往往需要彼此陪伴、相互支持。探索、掙扎、停滯、突破,這四個階段構成了改變的軌跡,而「專家夥伴」正是讓這條路不再艱難、甚至更具力量的關鍵。

現在,拿起手機,傳一則訊息給你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人吧!或許,你的專家夥伴,正在等待你與他連結。

想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 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9.1K會員
208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8/07
中年卡關,不只是表象上的職涯停滯,也源自一種整體生活方向的迷失。思考中年轉型時,大多數人開始最大的恐懼就是:「真的可行嗎?」 擔心收入不穩定,也害怕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失去過去累積的基礎。 這些恐懼大多只是來自於對「未知」的焦慮。只需提前做好三大準備,降低不確定風險,幫自己從容展開中年轉型之旅。
Thumbnail
2025/08/07
中年卡關,不只是表象上的職涯停滯,也源自一種整體生活方向的迷失。思考中年轉型時,大多數人開始最大的恐懼就是:「真的可行嗎?」 擔心收入不穩定,也害怕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失去過去累積的基礎。 這些恐懼大多只是來自於對「未知」的焦慮。只需提前做好三大準備,降低不確定風險,幫自己從容展開中年轉型之旅。
Thumbnail
2025/07/10
房間的混亂,是否也反映了你內心的壓力與迷惘?面對成堆雜物,我們捨不得丟,不只是念舊,更多是來自對浪費的「愧疚感」,以及對未來的「焦慮」。 讓我們一起探究為何總藉由購物投射理想、填補空虛。斷捨離需要的不只是整理技巧,更是一套與自己和解、告別心理負擔的實踐方法。藉此放下重擔,為生活迎來真正的清爽與平靜。
Thumbnail
2025/07/10
房間的混亂,是否也反映了你內心的壓力與迷惘?面對成堆雜物,我們捨不得丟,不只是念舊,更多是來自對浪費的「愧疚感」,以及對未來的「焦慮」。 讓我們一起探究為何總藉由購物投射理想、填補空虛。斷捨離需要的不只是整理技巧,更是一套與自己和解、告別心理負擔的實踐方法。藉此放下重擔,為生活迎來真正的清爽與平靜。
Thumbnail
2025/07/04
你的人生是「必須如此」還是「我想要」?日本心理科名醫清水研曾因被「must自我」綁架而陷入中年危機。他從自身與4000 名癌友的經歷中,提出找回「want自我」的療癒之道。他要告訴你:人生下半場的幸福,並非來自社會成就,而是始於傾聽內心微小的渴望。這是一份獻給所有中年期感到疲憊與迷茫者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2025/07/04
你的人生是「必須如此」還是「我想要」?日本心理科名醫清水研曾因被「must自我」綁架而陷入中年危機。他從自身與4000 名癌友的經歷中,提出找回「want自我」的療癒之道。他要告訴你:人生下半場的幸福,並非來自社會成就,而是始於傾聽內心微小的渴望。這是一份獻給所有中年期感到疲憊與迷茫者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接續上篇(4之1)──第一步,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想法。(識別侷限,尋求跳脫)第二步,放大眼界,發現新機會。當你透過自我反思,找出受侷限的因素後,接下來就要正式進入想辦法突破的跨越階段。此時會出現兩個困難,一是根本想不出任何辦法,動彈不得;二是不確定想出來的辦法是否可行,裹足不前。
Thumbnail
接續上篇(4之1)──第一步,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想法。(識別侷限,尋求跳脫)第二步,放大眼界,發現新機會。當你透過自我反思,找出受侷限的因素後,接下來就要正式進入想辦法突破的跨越階段。此時會出現兩個困難,一是根本想不出任何辦法,動彈不得;二是不確定想出來的辦法是否可行,裹足不前。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Thumbnail
人生或工作遭遇亂流時要穩定心情,切勿胡亂抓取浮木,需盡早準備轉換的備案。 轉換領域可以由斜槓開始,考量與自身其他技能的關聯性,尋找MVP避免窮忙。
Thumbnail
人生或工作遭遇亂流時要穩定心情,切勿胡亂抓取浮木,需盡早準備轉換的備案。 轉換領域可以由斜槓開始,考量與自身其他技能的關聯性,尋找MVP避免窮忙。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Thumbnail
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轉變和抉擇,重要的是要如何面對內心的聲音、掙扎和搖擺。因此轉職也是正視內心渴望的契機。不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渴望有快樂、有意義、有愛的工作跟人生。
Thumbnail
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轉變和抉擇,重要的是要如何面對內心的聲音、掙扎和搖擺。因此轉職也是正視內心渴望的契機。不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渴望有快樂、有意義、有愛的工作跟人生。
Thumbnail
面對生命中的轉折點,您是否曾感到迷茫與不確定?是否在選擇穩定與追尋熱情之間掙扎?或許您會問自己:我應該遵循內心的呼喚,還是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一個大學生的世界,在資管與中文領域之間徘徊、探索自我。我的故事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示:在尋找人生道路時,我們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Thumbnail
面對生命中的轉折點,您是否曾感到迷茫與不確定?是否在選擇穩定與追尋熱情之間掙扎?或許您會問自己:我應該遵循內心的呼喚,還是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一個大學生的世界,在資管與中文領域之間徘徊、探索自我。我的故事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示:在尋找人生道路時,我們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Thumbnail
1.為何沒成為想要的自己? - 覺察落差 承認現實 誠實面對自己,消滅想像中的敵人。 改變:創造(+)、去除(-) 維持:保留(+)、接受(-) 想要改變什麼? 真心的開始,有意義改變。 先設想情況、並規避阻礙、調整繼續。 承諾計畫和執行一致,大眾承諾。 2.嘗試努力 -
Thumbnail
1.為何沒成為想要的自己? - 覺察落差 承認現實 誠實面對自己,消滅想像中的敵人。 改變:創造(+)、去除(-) 維持:保留(+)、接受(-) 想要改變什麼? 真心的開始,有意義改變。 先設想情況、並規避阻礙、調整繼續。 承諾計畫和執行一致,大眾承諾。 2.嘗試努力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